精选范文: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建设高标准示范校——平谷区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在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的喜庆日子里,我们高兴的迎来了市教委示范高中评估团的各位专家和领导。
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建设评估一批优质的高中示范校是一项教育发展的战略措施,它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人民群众渴求优质高效教育的需求逐步得以满足。
平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中示范校建设,经研究决定推荐平谷中学、北师大平谷附中参加高中示范校评估验收。
我们认为,建设高中示范校既有利于扩大高中规模为普及高中教育服务,也有利于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整体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
普通高中担负着为高校输送新生的重任,通过示范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可以相对集中优秀生源,施以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向高校输送高素质的新生,为培养尖子生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普通高中也是使其与首都的形象相适应,展示首都教育风采,服务于日益扩大的国内国际交往的需要。
我们也很清楚,创建高中示范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全面育人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充分发挥师资培训,条件装备等方面的基地辐射作用。
以此带动全区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尽管困难很大,但我们区委、区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将两所高中示范校建设工作做好,做实。
一、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建设高中示范校创造条件。
1、高标准普九工作率先实现。
尽管平谷区地处北京远郊,经济文化基础相对落后。
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出发,全力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工作。
1991年我区在北京地区首批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普九达标先进县之一。
2、稳定教师队伍,确保教师安居乐业。
1997年,我区采取政府补贴与个人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决了教职工住房问题,创建了“园丁”小区。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住房现场会上,视察了“园丁”小区,并对我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全区统筹,立足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我们圆满结束了全区完全小学的市级达标验收工作和所有中学的市级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
4、在职业教育处于发展期的1994年,我们顺利迎接了市专家评估组对我区第一职高的市级骨干示范校的评估验收。
使我区的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5、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我们遵循“适度集中、适度规模、适当地点设校、集中资金办大事,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举办高水平学校”的原则,从1992年起到20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已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资源整合的新格局。
6、调整高中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1999年区委区、政府从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为振兴平谷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平谷中学调整为纯高中,北师大平谷附中调整为大高中、小初中的完中校,同时又新建了一所纯高中校,平谷六中。
使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学校本身发展也加快了向示范校发展的步伐。
二、加快高中示范校建设的推进力度,逐步完善与高中示范校要求相适应的硬、软件建设。
1、为迎接高中示范校评估验收,彻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平谷中学:⑴筹建了电子阅览室投资150万元。
⑵筹建了体育、艺术、科技综合馆,建筑面积为5444.1平方米,20xx年度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
平中综合馆的建成,不仅为普教系统的资源共享做出了贡献,真正成为了全区综合活动资源基地。
⑶筹建了教育信息校园网,总计投资450万元。
20xx年底投入运行,为现代信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⑷教学楼、办公楼、阶梯教室的改造共计投资380万元,满足了高中示范校建设要求的标准。
⑸校门及环境改善共计投资390万元。
综上2870万元的办学条件投资使平谷中学真正成为平谷区环境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北师大平谷附中的建设情况。
⑴教室装多媒体建校园网,累计投资392万元。
⑵建校舍、装修礼堂、餐厅、图书馆,装修了电视台共计投资132.8万元。
⑶修人工草坪运动场、篮球场、甬路等共计投资350万元。
⑷更新办公桌椅、购图书、实验室设备,更新校园及楼内橱窗投资累计78万元。
综上近期投资共计952.8万元。
3、着眼示范校建设的安全,强化队伍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第2页建设。
高中示范校建设,硬件达标是基础。
软件过硬是目的。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以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为主线,首先强化干部、教师的队伍建设,立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⑴从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使干部、队伍逐渐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宽松环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之不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教育人才服务。
⑵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
20xx年后,我们提出实施“四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目的在于让更多创新型的校长、教师涌现出来,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教育的发展。
以校内人事改革制度为突破口,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选聘、严格考核,科学管理的原则,在两所学校公开推进了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制度,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有效利用。
为了确保两所学校的人才支持,平谷区委、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政策,允许两校面向全区、乃至全国各类学校招聘紧缺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到示范高中任教,以改善师源结构,提高两校师资队伍的水平。
为了实现学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坚持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积极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截至20xx年,我区普通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已经通过研究生班课程学习结业132人,还有一批教师正在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十五”期间我区还将拨专款,集中用于骨干教师、校长的培训工作。
三、继续推进的示范校建设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示范校建设,力争做好、做实,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于20xx年继续完成两项后续工程:1、平谷中学的操场改造已投资到位,550万元。
2、北师大平谷附中的校园扩建工程资金已到位,共需3000万元。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示范高中校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动力,也为我区教育,尤其是平谷中学、北师大平谷附中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
我们将以争创活动为起点,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提高我区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使我区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篇一:创建二级示范高中汇报材料优化管理发展特色探索农村高中教育发展新路一、基本情况——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迎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的汇报材料金华中学地处川中古镇金华(公元554年至1950年为射洪县治所在地),位于唐代诗人陈子昂少年读书的金华山南麓。
校舍所在,宋时为儒学,元明为县学,清末为书院,1906年改为县立高等学堂,后相继为高等小学、国民师范、简易师范、师范。
解放后,与县立初级中学、县女中合并,改为射洪县悠悠,子昂不再怆世”。
至2005年,学校先后成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四川省创新知识与技能实验学校”、“遂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遂宁市最佳文明单位”、“遂宁市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性示范高中”。
2007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持续提升,教育实力日渐走强,形成了“低进高出”的教育质量发展态势。
学校现占地69990平方米,教学班69个,学生人数4256人,其中高中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2885人。
学校现有教师296人,其中本科学历258人。
二、办学思想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提出“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生命至上”是充分体现“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从历史文化和现实实践中寻找养料,汲取平民教育思想精华,志在矫正应试教育偏向,回归学校教育的人本走向,打造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和谐发展”是办学思想的核心。
“和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使教师成为“爱生敬业,严谨求实,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专业发展”的和谐教师团队。
消耗高效益”老百姓满意的实实在在的农村高中教育。
育人宗旨:打造出路就是打造每个学生的未来,关注生命就是关注每个学生成才。
培养目标:习惯良好、品质优良、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发展充分。
师生风尚: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眼前比长远。
育人思想: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教育学生。
发展战略:实施平民教育,打造特色金中。
办学目标:特色鲜明、个性凸显、实力强劲,充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办成四川丘陵地区农村普通高中示范校。
发展策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安全稳校、依法治校。
校训:求真,求实,求高。
学风:厚德健行、勤学善思。
教风:敬业笃行,博学垂范,求实创新。
三、办学特色——“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近年来,农村高中教育遇到了不少难题,与城市教育差距日益扩大。
我们认识到:阻碍农村高中步伐的有观念滞后、投入不足的问题,有资源匮乏和有限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也有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中学校管理矛盾更为突出。
我们意识到: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的传统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责任分工等,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未因此而提高。
根源在于忽视和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发掘和调动,忽视了促进教师发展这个根本。
过去行之有效的直线式管理,因班级和中间层增多,导致了管理信息丢失和时间、精力的高耗低效。
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超大规模农村中学下移管理重心模式探索”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缩短层级管理链,扩大扁平管理面,通过教育管理重心向年级组、班级和教研组、备课组的两次下移,向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单元要育人效益,构建扁平多元、科学人文、精细化的教育教学“人本管理”模式,形成了“‘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