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心学校教学工作计划2021年中心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也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是有20xx 年中心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颍泉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外塑形象、内练苦功、争创名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优质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又好又快地建设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进一步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使小学入学率、残疾儿童和贫困学生入学率均保持100%;积极吸纳外来工子女入学。
2、全面启动教师基本功训练工程。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三字一画”、普通话的训练,使广大教师的基本功有较大的提高。
3、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认识,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合格率达到95%。
4、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章办事,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发展氛围,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阳光体育工程的进程。
三、主要措施坚持“以德立校”,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xx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监督机制,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高尚精神。
引导教师自觉践行胡提出的“四点希望”,树立一批受学生爱戴、受家长欢迎、受同事佩服、让领导放心的先进典型,从而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群体形象,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2、建立常规管理新秩序。
“平安”、“绿色”、“和谐”是当前学校常规管理新的建设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学校常规管理当中。
“平安”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遵章守纪。
有了良好的纪律,才会有平安的校园。
我们要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把《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若干重点条款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动作”进行学习与遵守。
第二是教学活动的安全,要在保证环境设施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师生教学活动的安全,特别是体育课、综合实践课以及上专用教室的课,相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学校将着手建立和执行教育教学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三是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总务部门要细致做好校舍安全检查,特别是防火、防毒、防盗、防溺水、防雷电以及学生集体活动、饮食安全的管理,消除不安全隐患。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绿色”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卫生,这是一所学校的面貌与形象,必须抓实抓好。
要增强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责任,保证教室、办公室的整洁、美观,特别是后勤包干区和专用教室的卫生工作要扎实进行,以常态下“干净不干净”、“整齐不整齐”为主要衡量标尺,使校园常洁常净。
第二是节俭,完善管理机制,建立量化目标,加强日常检查,努力消除班级、办公室的水、电、物等浪费现象。
第三是绿化,加强爱护绿化教育,班级的绿化要管理到位,做到适量、美观,校园绿化是我校目前的主要景观之一,要在呵护一草一木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并谨慎进行巧布置与深加工。
为了有效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和我中心小学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为原则,以县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宗旨,以打造和谐教育、平安教育和高质量的教育为出发点,突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主题,工作计划,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管理,大力开展“教育质量推进年”。
二、工作目标1、全面提高标准,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5%,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犯罪率为0。
3、注重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和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做好德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骨干教师队伍工作计划,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引领课程改革。
5、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继续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校本培训模式研究,逐步开发校本课程。
6、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计划,发挥名师作用。
继续抓落实师徒结对子活动,带动教育发展。
7、加强艺术、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9、搞好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
10、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创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德育工作1、执行教育方针,追求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发挥其实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修师德、强师能、正师风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
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热情,爱岗敬业,树立高尚师德,弘扬良好师风工作计划,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不断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学习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在常规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努力做到工作有热情、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要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
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抓实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从每一条、每一个小环节抓起,抓实常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抓住德育工作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结合班会、大、中、小队会和组织少先队员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加强师生的思想教育,完成德育任务。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教育。
主要内容有:开展感受亲情、感动亲人的感动教育活动。
以创建文明礼仪为主线,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加强少先队建设,开好大、中、小队会,抓先进,树典型。
4、应用德育基地,营造德育氛围。
充分发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室的作用,广泛宣传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府战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
使学生形成道德认识,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任务,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抓校风、教风、学风,突出学校精神,培养良好的干群关系、同志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及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一、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局教育股、教研室等业务部门20XX年工作要点,坚持实施新课程改革,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作用,找准基点,高标准,严要求,担困难,求实效,从过程要质量,从管理要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成果。
二、工作基本理念和思路基本理念创造适合学生和谐学习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和谐发展的管理。
基本思路、正视成绩,面对现实,认真分析我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查找差距。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教育局等主管本门的考评方案为抓手,科学制定教学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大计划的落实力度,保证计划的实效性。
、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努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主要工作常规教学管理工作1、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逐步整理、修改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规范教学,提高效率。
抓好“备、讲、批、辅、查、测”等常规教学工作,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常规教学管理当中,促进指导、检查、评估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夯实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每学期对所任学科进行客观实际的学科质量分析。
教师备课要以新课程为指导,突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过程,要做到超周备课,做到周有课后反思。
教师上课要实行严格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无准备上课的情况。
科学地落实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领导包年级与教导处普查的协调统一。
严格执行《xx中心学校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定》和《xx 中心学校教师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把教导处定期抽查与下班调查有机结合,做出客观有效的考核并落实奖惩。
将学困生辅导工作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统一起来,两周一次集中辅导,促进集中与个别辅导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科特长生辅导与学困生辅导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空间,也尽量缩小学生个体学力差异。
规范测试考查工作,月考、期中、期末测试要与单元测试科学融合,尽量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的难度,考试不排名,不搞优差生的评定。
测试后要做好跟踪分析工作,增强测试的学生自我评价功能,继续探寻学生素质评价的标准,使测试工作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利手段。
2、坚持学情调研反馈,通过课堂反馈、家长—学生—教师联系、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反馈情况做到及时落实。
3、充分发挥常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指导、评价作用,实施全程管理,做好开学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等重点的检查评定工作,全面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测,为教师业绩考核工作准备可靠的数据。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1、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形成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继续深化“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度的实施。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要强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意识,以规范教学常规为研究重点,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说—授—评活动。
学科教研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要有计划、有专题、有要求、有效果、有总结,教研组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2次。
以组为单位结合教研组说—授—评活动开展一次课例式校本教研活动。
3、做好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各学科开展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为核心的专业引领活动,专业引领活动落实到周次。
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
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