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模型机设计
|
|
实验名称八位模型机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
|
|
专业班级:计算计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2015年5月
验证性、综合性实验报告应含的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所用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六、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七、所附实验输出的结果或数据
设计性实验报告应含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要求
二、选择的方案
三、所用仪器、设备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六、结论(依据“设计要求”)
七、所附实验输出的结果或数据
目录
一、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目的、任务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学知识,设计一个8位的模型计算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八位模型机整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指令系统 (9)
4.3运算器 (10)
4.4存储器 (11)
4.5控制器 (12)
4.6指令流程图和操作时间表 (15)
4.7微指令码 (15)
五、实验感想与讨论 (21)
六、参考文献 (22)
模型机的数据通路
3.操作类型
(1)传送指令:
MOV——传送,操作码00
(2)双操作数算数逻辑指令:
ADD——加法运算,操作码01
(3)双操作数算数逻辑指令:
SUB--减法运算,操作码10
(4)单操作数算数逻辑指令:
COM——求反,操作码11
4.3运算器
1.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1)运算器使用的2片SN74181(负逻辑)组成,采用组内并行组间串行进位的方法,共8位,其组成图如下:
(2)运算器实现的功能表
A加A=2A,算术左移一位
4.4存储器
主存基本组成如下所示,根据MAR中的地址访问某个存储单元时,先经过地址译码、驱动等电路找到所需访问的单元,读出时,需经过放大器将被选中单元的存储字送到MDR,写入时,MDR中的数据也必须经过写入电路才能真正写入到被选中的单元中。
4.5控制器
1.控制器逻辑组成(结构图如下)
(1)控制存储器CM
采用只读存储器,用来存放微程序,每个单元存放一条微指令的代码,需要几十位
(2)微指令寄存器μIR
存放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的微指令,分为两个部分:
①微命令字段:直接作为微命令或者分成若干小段经译码后产生微命令
②微地址字段:指明后继地址的形成方式,使微程序连续执行
(3)微地址形成电路
提供两类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①后继微地址:由现行微指令中的控制字段,现行微指令地址,微程序转移时的微指令地址,机器运行状态等决定。
②微程序入口地址:由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等决定。
(4)微地址寄存器μAR
存放后继微地址
2.微程序的设计
针对模型机数据通路结构的需要,将微操作控制字段分为三个部分:
(1)基本数据通路操作的控制字段,其中包含输入选择、ALU功能选择、移位选择、内总线输出分配;
(2)访问主存的控制字段,其中包含地址选择、读写控制;
(3)辅助操作的控制字段,即将前两类基本操作未能包括的其它零星操作(如开中断、关中断等)归
为一类,称为辅助操作; 3.时序系统的设计
4、CPU 控制流程
模型机微指令格式:
3 3 5 2 2 3 1 1 1 1 2
4 AI
BI
SM
C 0
S
ZO
EMAR SIR
R
W
ST
SC
基本数据通路控制 访问控制 辅助 顺序控制 微操作控制字段
1.基本数据通路控制字段
P 微指令周期
微指令 打入 µIR 控制数据 通路操作
结果打入 目的地,
读取
后续微指令
后续微地址 打入 µAR
0010 按指令操作码OP断定,分支转移
0011 按OP与DR(目的寻址方式是寄存器型或非寄存器型)断定,分支转移
0100 按J(转移成功与否)与PC(指令中指定寄存器是否为PC)断定,分支转移
0101 按源寻址方式断定,分支转移
0110 按目的寻址方式断定,分支转移
0111 转微子程序,将返回微地址存入一个专设的返回微地址寄存器中,并由微指令第34--27位提供微子程序入口,
1000 从微子程序返回,由返回微地址寄存器提供返回地址
4.6操作流程图和时间表
MOV指令
FT0
EMAR CPPC
R CPT[P*]
SIR CPFT
PA->A CP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