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一、介绍疾病知识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

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

病人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

应及时治疗,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做手术,为使病人早日康复,宜做好下述知识宣教。

二、术前知识宣教
1.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

对需手术
治疗的病人更要给予心理安慰和手术效果等各方面解释,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忧
虑,及时接受手术。

2.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

保守治疗者待症状缓解后可进少量温开水或流质,
忌食易产气的甜食、牛奶等。

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质、普食。

3.病人血压平稳时,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流
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呼吸。

4.胃肠减压注意事项:
(1)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放置胃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肠内细菌数量和毒素吸收。

(2)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注意胃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

如发现血性液体,应及时反映,严防肠绞窄的发生。

(3)胃管内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药,避免过量引起不适。

灌完后需夹管1-2小时,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效,勿随意松动关闭开关。

5.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漱口2次/日,呕吐病人每次吐后要用冷开水漱口。

因禁食
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等。

6.腹痛、腹胀时,勿使用热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三、术后知识宣教
1.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宜少食多餐,因此时肠道
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病情好转渐进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如行肠切除
者,进食时间应在肛门排气1-2天后开始进食流质。

2.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
卧位。

3.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行单纯粘连松
解术者,术后1~2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

若术后3-4
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

4.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如病
情平稳,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12—24小时后下床活动。

5.腹带包扎:小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以防
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小儿的呼吸。

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
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
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出院指导
1..出院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3..保持大便通畅。

4..有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