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道德规范和法规论文

教师道德规范和法规论文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核作业
考试科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法规》
工作单位: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简论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

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今天,我们强调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体制转型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和师德修养水平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到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从而对社会利益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不同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相互碰撞、互相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刷和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

在此情形下,教育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并于 2011 年 12 月 23 日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胡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教育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报告中讲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同时还提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因此,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十分必要的。

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在改革开发放的环境下,教师更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高校之中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了不容忽视、也不可回避的新问题。

其中的许多问题不但对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阻碍,也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甚至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不利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

例如,个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毫不避讳地发表一些对当前社会不满的偏激言论和错误观点,这势必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成型阶段的大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困惑和混乱, 甚至造成误导。

也有部分教师只讲求自我发展, 片面强调薪酬待遇, 完全不顾学校自身学科建设和有序发展, 稍不满意便以各种理由要求变动工作。

还有少数教师依托高校教师的社会身份以及工作时间上的支配自由,轻主业重副业,不遗余力地大搞社会兼职、兼课等第二职业,而对本职教学和科研工作则顾此失彼,更无力进行授课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案改革,其后果则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遗误才培养。

以上种种现象皆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之行为规范, 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表率作用和群众中教师形象的树立,不仅影响了广大学生对教师的价值评判同时也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人格育人力量。

鉴于此,在我国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刻不容缓。

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倘若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不过硬或者教师自身人生观和世界观错误的话,除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社会发展,会对学生本人及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势必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在一定阶段和时间内的综合素质,并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教人增智和引人向善两大任务。

然追本溯源,教育的首要任务其实是培养人。

因此,教师的言行绝不能看成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教书育人的社会活动。

由于高校教师往往与学生之间具有许多天然的共同之处,因而其言行更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影响。

同时,由于普通学生对身边教师一般都会有一种天然的敬
畏和崇敬心理,尤其对于那些品德优秀、亲和力强的教师,学生还会不自觉地效仿。

自古以来正是由于教师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在学生心目中的表率作用,无可否认其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同时也奠定了主流社会的价值观。

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处于良性循环,并得到不断前进和跨越式发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构建人类灵魂的基石。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情感和价值,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保障。

《规范》要求教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教师只有遵守规范才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自觉进行自我完善。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作为以教育法为基础法规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作为一名高教教育学的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严格用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师德、师风和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教育教师。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要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一个透明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培养人才。

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够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教育法令和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纪律,把法纪的外在约束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自觉的遵守。

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钻研《规范》和《高等教育法规》,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用相应的政策法规来约束自己,树立法制观念、拓展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师德、师风和行为,加强自我修养。

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用,理论联系实际去贯彻十八大精神,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教育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