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杭州高二检测)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A。
【答案】 A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5·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4.(2015·杭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
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
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
【答案】 C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曾发生过一次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的海战,那就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要求选择的是“海战”,而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都是陆战,只有“日德兰海战”符合题意。
排除A、B、C,故选D。
【答案】 D
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
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解析】由题干中“德意志击沉敌人的船只”可知德意志
高尚人生的完成……”
材料二在1918年11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
材料三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 200万人失去生命。
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
俄国死去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
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
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存在的什么情况?
(2)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3)阅读材料三,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由材料二、三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欧洲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答案】(1)极端民族主义(或受统治阶级欺骗,狂热卷入战争等)。
(2)在1918年,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
(3)疾病流行,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战争带来了饥荒和贫困;战争使欧洲国家社会矛盾激化,出现政治危机。
(4)摧毁了一些帝国,如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等,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