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5-02-02T10:34:56.9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期供稿作者:范丽娜
[导读] 从举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到引导学生猜想正确的结论,通过推理论证说明所猜想结论的正确性。
宁波市曙光中学范丽娜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某些数学现象、结论或规律等数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接下来笔者以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探究活动为例,具体叙述如何在探究活动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第二节《1.2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第一课时的课后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具体如下:
从举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到引导学生猜想正确的结论,通过推理论证说明所猜想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把所得到的正确结论加以应用——在探究活动中利用“观察、比较、猜想、推理、验证、应用”的数学方法,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出发,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力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体验数学的生成过程,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活动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养成学生活动的习惯、培养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
学活动中提高数学活动有效性,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