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艺课件
直接还原或熔融还原—电炉—连铸机—轧机
短流程
钢铁生产的两个典型流程
钢材加工工艺流程
钢铁生产的典型工艺(长流程)
1.3 钢铁产品及副产品
产品 生铁 钢 副产品 炉渣 煤气
生铁 它是铁和碳及少量硅。 锰、硫、磷等元素组成的合 金,主要由高炉生产,按其 用途可分 为炼钢生铁和铸 造生铁。
中国铁矿石特点:储量低于世界人均拥有量,多为贫矿、难
选,四大铁矿:鞍山、攀西、冀东、晋北,可开采40-50年。
高炉冶炼用原料
磁铁矿(Fe3O4) 赤铁矿(Fe2O3)
nH2O) 褐铁矿(mFe2O3·
菱铁矿(FeCO3)
高炉冶炼用原料
铁矿石按矿物成份可分为五种类型 ①磁铁矿矿石②赤铁矿矿石 ③褐铁矿矿石④钛磁铁矿矿石⑤菱铁矿 按铁的含量可分为富铁矿石和贫铁矿石,我 国一般按以下分类 富铁矿石-含Fe45%以上磁铁矿石、赤铁矿石, 含铁30-35%菱铁矿矿石 贫铁矿石-含铁25-45%的磁铁矿石、赤铁矿石, 含铁20-30%的菱铁矿石
煤气主要成分:CO、H2、CO2、N2、CH4
1.4 钢铁工业能源及能耗
钢铁生产用能源 钢铁工业能耗 节能途径 节能途径
钢铁生产用能源
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约占全国总能源消 耗量的10~11%。
钢铁生产所用能源主要有煤炭、燃料油(重油)、 天然气、电力等。
煤占钢铁生产中燃料消耗的70%,钢铁工业用煤 量已超过煤炭总产量的15%。 煤在钢铁企业主要用来炼焦和自备电厂发 电、蒸 汽机车烧煤、烧工业锅炉及部分窑 炉,少部分制 成粉煤用于高炉喷吹及烧结生产。
钢铁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
钢铁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
1.7 小结
重点掌握内容: 火法冶金及其主要工序; 钢铁冶炼的任务; 钢铁生产长流程生产工艺; 耐火材料及其要求; 钢铁工业能源及能耗特点。
谢
谢
第二章
高炉炼铁
主要内容
2.1 概述
2.2 高炉冶炼原理 2.3 高炉本体及附属系统
高炉冶炼用原料
凡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地提取出金属
铁的岩石称为铁矿石。
铁矿石中除有含Fe的有用矿物外,还含有其他化 合物,统称为脉石。常见的脉石有:SiO2、Al2O3、 CaO及MgO等。 据统计,世界铁矿石总储量达3431×108t(亿), 其中工业储量约1497×108t。
高炉冶炼用原料
矿石品位
TFe% 36.9 50-67 22-60 40-68.5
123.5
印度
美国 中国
220
174 462(保有储 量)
6.3
5.0
85
55 183(已利用 矿区储量)
5.5
3.6
30-60
20.8 30-35
高炉冶炼用原料
自然界中已知含铁矿物有300多种,主要矿物有: 磁铁矿(Fe3O4),含铁72.4% 赤铁矿(Fe2O3),含铁70% 褐铁矿(Fe2O3· nH2O),含铁48-62.9% 针铁矿(Fe2O3· H2O),含铁48-63% 菱铁矿(FeCO3),含铁48.3%
炉渣
炉渣是炉料在冶炼过程中不能进到生铁和钢 中的氧化物、硫化物等形成的熔融体。 其主要成分是CaO、MgO、SiO2、Al2O3、 MnO、FeO、P2O5、CaS等。 根据冶炼方法的不同,钢铁生产产生的炉渣
分为高炉渣和炼钢渣,按炉渣中含有不同的
化学成分又可分为碱性渣和酸性渣。
煤气
钢铁生产中还能获得大量的可燃气体,高 炉炼铁可产生高炉煤气,转炉炼钢可获得 转炉煤气,炼焦时可得焦炉煤气等
我国对冶金发展的贡献
其他金属及其合金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铜、锡、铅、金、银
外,还发明了铜镍合金(白铜)的冶炼技术,锌的冶炼和水 法炼铜的技术,发明了砷白铜和补牙用银汞齐等技术。 特别是锌的冶炼中国在冶金上的另一贡献是金属锌的生 产。中国明代以后称锌为倭铅。中国在16~18世纪已经向欧
洲出口含锌99%的锌锭。20世纪70年代,云南和贵州尚有古
下、在特定气氛中进行的冶金过程。
煅烧:在空气中以去CO2和水为目的的冶金过程。
烧结与球团:以获得特定矿物组成、结构及性能的造块。
熔炼:还原氧化物,提取粗金属。
精炼:氧化杂质,获得纯金属。
铸造:液态金属凝固成固态。
1.2 钢铁工业
钢铁材料
钢与生铁的区别 钢铁冶炼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我国对冶金发展的贡献
错金与鎏金 春秋中叶以后,开始在青铜器表面嵌镶不同 色泽金属如铜片,后来发展为凿有细纹和艺术化的文字 (鸟篆),纹内嵌入金(银)丝的错金(银)技术。 战国初期(公元前5世纪),中国发明了金(银)汞齐 鎏金(银)的技术(见彩图)。在欧洲,这一技术见于公 元前半世纪的记载。
我国对冶金发展的贡献
生源。
煤尘:通过燃烧后发生。烧结炉、各加热炉为 其
发生源。
粉尘:从燃料原料的输送、处理过程,及储藏场
中产生。炼铁、炼钢工程为其主要发生源。
污水
钢铁工业用水主要是冷却水,其次是煤气洗涤水,
以及冲洗设备、地面及除尘用水等。 污水中含有下列污染物:
固体悬浮物(SS):从排气集尘、高温物质的直 接冷却等 过程中产生。
代流传下来的与《天工开物》所记载相似的炼锌方法——坩 埚炼锌法。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在世界各国一直应用到电解 制锌法的出现。
冶金的分类
按所冶炼金属类型分:
有色冶金 黑色冶金(钢铁冶金)
按冶金工艺过程不同分: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火法冶金主要过程简介
干燥:去水,温度为400~600℃。 焙烧:以改变原料组成为目的的、在低于矿石熔点温度
油:由各种机械等所使用的油所发生的漏泄及冷轧工程使 用轧制机的机油等原因而产生。
化学需氧量(COD):从煤炭干馏时的氨水,及 冷轧、电 镀废水中产生。 酸、碱:从冷轧工程的酸洗工程、电镀工程等的脱 脂工程 中产生。
固体废弃物
炉渣:从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 、二次精炼设备等的冶炼工程中产 生。 污泥:在各种水处理过程中产生。 灰尘:从各种干式集尘机中产生。
表面着色和氧化 中国至迟在战国初期,发明了将青铜器表 面氧化成墨黑色的技术,或用以防锈,或作为花饰。湖北江 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许多地方出土的吴王剑和吴国剑都有 黑色花纹。秦汉时期有些箭镞、剑格也使用了这种技术。后 来在铜器表面刻槽作画,槽中用鎏金(银)办法“走金”或 “走银”;有的将表面着色;以及制出著名的云南乌铜器。
铁矿储量排在前5位的国家有:前苏联、澳大 利亚、加拿大、巴西、印度,如下表:
国家
前苏联(含俄罗 斯、乌克兰等)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巴西
总储量
108t(亿t) 1111 350 397 800 % 31.7 10 11.3 22.9 673 236 187
工业储量
108t(亿t) % 43.7 15.5 12.1 8.0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目标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 型国家”目标下,通过结构 调整 和产业升级,努力使 我国从钢 铁大国转变为钢 铁强国。
钢铁冶炼
磁
铁
矿
线 材
赤
铁 矿
钢铁冶炼的任务是把铁矿石冶炼成合格的钢。
板 材
钢铁生产的两个典型流程
高炉炼铁 烧结/球团 — 高炉—转炉—连铸机—轧机
非高炉炼铁
长流程
2.4 高炉操作
高炉冶炼用原料
高炉炼铁生产用原燃料
含铁原料:铁矿石(烧结、球团)
溶剂:石灰石、白云石 燃料:焦炭、煤粉
高炉冶炼用原料
高炉冶炼用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石(天然富矿和人 造富矿)、燃料(焦炭和喷吹燃料)、熔剂(石 灰石与白云石等)。 冶炼1t生铁大约需要1.6~2.0t矿石,0.4~0.6t焦炭, 0.2~0.4t熔剂。 高炉冶炼是连续生产过程,必须尽可能为其提 供 数量充足、品味高、强度好、粒度均匀粉末 少、 有害杂质少及性能稳定的原料。
叠铸
我国对冶金发展的贡献
精密铸件 陶范的使用和高度的铸造技术水平,铸成了音
调准确的双音编钟,面积大而厚度很薄的铜鼓(见彩图),细 达0.1毫米的越国青铜剑剑首底部的环纹(见彩图)。战国初 期还用失蜡法铸造出曾侯乙墓尊盘这样的精美制品。
我国对冶金发展的贡献
大型铸件 竖炉冶炼的强化,提高了液态金属的铸造温度;焙烧 工艺的采用,提高了泥范的强度,为大型铸件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中国早在商代就铸造出许多重量在百公斤以上的各种铜器。唐代 以后又发展为铸造大型铁件。如铁镬(江苏扬州)、当阳铁塔(湖 北当阳,分段铸造)、沧州铁狮(河北沧州)、铁人(河南登封、 山西太原)等。到了明代出现了重达46.5吨的北京永乐大钟,和 分段铸成整体重达76吨的河北正定铜佛。
钢铁生产对耐火材料的要求是:耐火度高;能 抵抗
温度骤变;抗熔渣、金属液等侵蚀能力 强;高温性
能和化学稳定性好。
1.6 环境保护
钢铁厂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有: 大气污染物质、污水 固体废弃物
大气污染物质
SOX:是通过原料、燃料中硫磺成分的燃烧而产
生的。烧结工厂等为其主要发生源。
NOX:通过燃烧后发生。烧结工厂等为其主要发
减少生产工序。
回收利用散失热量。 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加强能源利
用技术的研
究工作,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能力,
以节能为目标合理组织生产。
1.5 耐火材料
凡是耐火度高于1580℃,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温度
骤变、炉渣侵蚀和承受高温荷重作用韵 无饥非金属
材料,称为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由耐火砂岩进入到现代科技产品,已 成为 独立的生产行业,其产品的60~80%消 耗于冶金工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