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 生产与存货内控 精品

内部控制 生产与存货内控 精品

3.托外程序:
(1)托外加工时要给代加工厂商的资料如下:
A.图样、样本
B.工程流程表
C.操作标准工作法
D.质量检验验收标准
E.原物料的规格、数量
(2)托外指导管理:
A.使其确实按规定加工制造。
B.协助其提升质量。
C.经常的联系协调,了解托外的进度、质量。
D.实施跟催,以确保能如期交货。
4.质量管理:
CO-109
CO-109
CO-110
CO-110
CO-111
CO-111
CO-111
CO-112
CO-112
CO-113
制程计划
产销协调
加班、延迟
托外加工
原始凭证、记帐凭证
作业
原始凭证
记帐凭证
排程
制造
质量管理
原物料品管
制程品管
异常处理
在制品品管
在制品品管
仓储管理
物料编号
物料搬运
验收
储存
领料
存量管制
呆废料
一.作业程序:
1.测定基本的生产能量:分析现有的人力与机器设备,测定究竟有
多少生产能量。以操作员别、机器别或制程别为依据,调查其现
有的工作负荷量与生产能量,并加以比较,以分析出何者有余力
或者负荷太重。
2.决定工作负荷量:
(1)人工负荷量:就公司或工厂的工作负荷量,需要多少人工方
能解决。
(2)机器负荷量:就工厂的机器工作负荷量,需要各种机器的台
(1)按合约协议的允收水平及抽样计划来验收。
(2)验收不合格者,依物料、成品、半成品管理规定处理。
(3)定期或不定期至各代加工厂商或试用厂商实施稽核。
(4)检验与稽核的结果应加以记录,作为对代加工厂或试用厂商
考核的依据。
5.供料后,承制厂商库存量应严格控制,余废料应依合约缴回。
二.控制重点:
1.托外加工之原因是否因本公司生产能量已达饱和或产品特殊及其
三、生产循环(CO)
生产循环CO─100
CO-109
CO-110 CO-111
CO-112 CO-113
CO-102 CO-105 CO-106 CO-108


CO-101 CO-103
CO-104 CO-107
托外加工CO─104
仓储生产外包厂商
是是是
否否否


仓储作业CO─108
检验品管生产仓储
依制程设计进行,是否可提高工作效率。
10.查核对于必须外发代加工者是否控制在整个制程计划之内。
11.查核电力、燃料,用人等有关能源使用是否有妥善规划,达到经
济有效目的。
12.查核制程计划对现有设备及人力,是否曾予核计可获致合理成本

13.制程计划是否随时作适当的修正,并追索肇致原因。
14.制程计划是否有专人专职负责推动、追踪、评核。
一.作业程序:
1.有下列情形且经比较托外加工与自制成本确为托工有利,生管单
位可提出托外加工申请:
(1)公司人员、设备不足,生产能量负荷已达饱和时。
(2)特殊规格产品无法以现有机具自制时。
(3)代加工厂商有专门性的技术,利用托外加工质量较佳且价格
较廉。
2.承制厂商的审查与选定:
(1)托外加工申请核准后,托外生管单位选择三家以上厂商的资
编号
作业项目
作业 程 序及 控制 重 点
依据资料
CO-101
CO-102
CO-103
CO-104
CO-104
CO-104
CO-105
CO-105
CO-106
CO-107
CO-107
CO-107
CO-107
CO-108
CO-108
CO-108
CO-108
CO-108
CO-108
CO-108
CO-108
二.控制重点:
1.产销协调会议是否定期召开。
2.产销协调计划是否签会有关单位主管。
3.执行情形追踪检讨。
4.是否有专人负责联系。
一.作业程序:
1.衡量生产计划及负荷后,若超过负荷量时,可考虑以加班方式,
达成预定进度与提高产量。
2.若负荷不够或无其它更佳之解决方法,例如:托外加工筹时,可
由业务单位人员告知客户,与之协议是否可延迟交货或更改交期。
数与配置。
3.拟订综合工作负荷表:每一期间的生产量决定之后,根据前二步
骤所分析的生产能量及工作负荷量,拟订综合工作负荷表。
4.根据制程计划,确定工作负荷量,即决定所需之人力与机器设备
5.依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生产能量、营业计划及人员配置情形,
拟定年度、季别、月别等生产计划表,依生产计划及工作负荷安
排产销计划。
2.是否有效利用机器设备及工具以求生产之机械化及自动化。
3.制程方式是否合理化。
4.是否决定适当的经济批量,是否会造成生产瓶颈。
5.直接材料是否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废料减至最低限制。
6.工作排程路线是否最短,完工期限是否最迅速。
7.是否可以减少原料或半成品的搬运工作。
8.工作程序及工作法是否标准化。
9.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量具,是否均
3.若需加班赶工时,由生产单位计划应加班工作量、人工、时数等
,经核准后通知现场主管安排加班事宜。
4.将计划加班之工时与进度列入生产排程考虑之项目。
5.员工加班之管理依人事管理规则办理。
二.控制重点:
1.是否有故意延迟加班之情形。
2.加班考勤有无确实记录。
3.加班工时核算是否合理。
4.加班作业安全管理是否合于规定。
他原因等,经比较托工与自制成本确为托工有利。
2.托外加工是否经询价、比价等程序办理,经决价后是否与厂商订
立加工合约。合约中是否叙明质量标准、交期、收料规定、验收
6.决定每一制程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及工具等。
7.决定各制程的作业时间及准备时间,并做工时研究。
8.根据成本分析,决定经济生产批量。
9.订定制程计划表,决定所需材料与其供应方法,制造分类及缓急
分类等。
10.根据产品设计及施工说明,并就现有机器设备、及人力,来决定
最经济的制造流程。
二.控制重点:
1.加工方法及装配程序是否合理化。
存货盘点
生产管制
进度管制
生产力管理
保养维修
安全卫生作业
工业安全
工业卫生
生产成本
生成本
差异分析
一.作业程序:
1.分析产品,决定所需的原物料及其规格和数量。
2.分析产品,藉以决定何种规格批号应自制,何种规格批号应托外
加工。
3.决定产品制程及操作标准工作法。
4.决定每一制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5.根据以往的记录与经验,适当选择分配原物料。
料,填具厂商资料调查表。
(2)由有关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厂商作实地调查,将调查结果
填入厂商资料调查表中。
(3)依下列审查基准选择一家最适厂商:
A.品质能力
B.供应能力
C.价格
D.管理
E.保险
F.履约能力及保证票据
G.营利事业登记证
(4)被选择之厂商须主管签核后才能成为正式之代加工厂商,并
签订正式合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