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我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我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汪卫平
一、几点想法
1、关于课业负担
一般来讲,课业负担三、三制为好,高中学生8小时学习(其中4小时在课内进行有序学习4小时在课外进行无序自主学习),8小时活动(其中4小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有序活动,4小时在课外自主活动),8小时睡眠(其中4小时绝对保证在深睡眠状态下进行有序睡眠,4小时处在浅睡眠状态下无序睡眠)。

现在学生的生活状况不是这样,高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活动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也是一直困扰教育工作的一大顽症。

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曾多次予以纠正,但体制和社会需求不允许我们马上解决,它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得了的。

提起减负,有两种极端现象很严重:一是,一说减负,就不许布置一点家庭作业(小学就是如此)。

另一方面是我行我素,认为不这样,考试就要吃亏(你抢一堂课我就想法子抢两堂课,你发一份卷子我就发二份卷子,你占用了一堂自习课,我就设法占用学生的午休时间)。

所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只能是一句口号。

国家领导人为了国民素质在德、智、体三方面寻找平衡,各级政府为了政绩也在德、智、体三方面寻找平衡,各科教师为了生存也在德、智、体三方面寻找平衡,利益不同侧重点不可能相同。

所以课业减负目前不可能。

2、关于高考改革
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和考试侧重点要改。

高考应这样 ,文科考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外语(文科数学,应降低对排列组合的要求);理科考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理科语文,应降低对语法古文的要求);取消综合考试,外语可以任选一门。

有的提出高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我认为这是对整个国民教育的严重不负责任。

我不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为何要如此突出英语,太过分了,英语和其他科目应改为选考科目,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日本。

高考考试模式要学习美国。

高中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要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影响高校的进一步学习。

现在的上海考试方式是不正确的,严重影响高校的进一步学习,不利于人才选拔。

高中学生的学习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怀疑、创新、发现、动手实践的意识。

科学的发展源于创新,大学应该宽进严出。

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讲得好,英语不仅要取消四、陆级考试,大学基础课程中也不应该开设英语课,大学是进一步引
导学生获取知识,做学问的地方。

3、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简单地就能解决的问题。

战斗在第一线的老
师非常辛苦,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经受着很大的教学压力,几乎人人都有
难言之苦。

升学率高本来是件好事,老师的晋升、学校的发展、地区的繁荣,学生及家长的高兴都是值得庆贺的,但我们关切、思考的是,这一切能否不通过应
试教育的途径来达到?就目前的情况看答案是不可能,至少20年内不可能。

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福利。

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能终身享受这份福利。

现在虽然已改成收费(部份)上大学,但四年的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之比很低,工作一二年便可收回。

所以考大学是一种争取享受国家这一份低投入高产出
的福利行为。

再加上我国大学淘汰率极低,只要能考上,好歹也能混张文凭。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考大学的欲望。

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高考这一战场上,一人失败三代受苦,所以应试教育不是暏能暏得住的,要看政府的管理水平。

4、关于课程改革
升学的竞争,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激烈程度不同而已。

但以题海操练为手段的应试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矛盾愈演愈烈。

这些年来,主管部门在对策措施上并未面对主要原因,而是多次采
取削减教学大纲内容和对教学大纲加以“限制性说明”的办法,去解决学生负担
过重问题。

负担过重本就该减,然而究竟减什么,减大纲还是减应试教育用的题海? 在未作充分分析的情况下,上海先后就将诸如物态变化、电表改装、三相电、晶体管、半导体、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大纲内容删去了,发现不行又将诸如几何光学、交流电、电磁场与电磁波等大纲内容删去了,发现还不行又将诸如气体分子运动论、玻尔原子理论、冲量与动量的理论全部删去了。

情况如何呢?减轻课业负担办不到。

我看就是把高中的教学内容全部删去,减轻课业负担还是办不到。

也许取消高考考纲,同时校长很抓课堂教学严控作业量,减负的效果会好些。

制定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