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信息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信息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信息编写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办公室“以文辅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最大特征就是形式上的简洁性、内容上的实在性和功能上的实用性。

信息编写也有着“真实、适用、简明、准确、及时、迅速”及“新、实、短、小、快、灵”等特点和要求。

编写信息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入门之作”和文秘人员写作修成“正果”的“必由之路”,也确实是提高文秘人员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经。

二、信息的作用。

“小信息、大文章”,“小信息、大作用”。

信息虽小,但却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三秋”的功效。

它主要是用来反映新情况、新动态,提出新问题、新做法,交流新经验、新成效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和推动工作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起着辅助领导决策、协助领导管理、促进部门交流、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全局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三、信息编写要点。

编写信息要紧紧围绕大(大事)、要(要事)、新(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新成效)、急(突发性公共事件)、难(难事)、疑(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内(不宜公开报道,但需要引起领导重视及关注的问题)等来进行,在思想内容上要保持前瞻性、预见性、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加工编写上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穿鞋、不戴帽;“一事一议”,直陈其事,不绕弯子、不兜圈子;语句凝练,文从字顺,不疲软、不含糊。

要做到“去同”(去除人云亦云部分)、存异(保留与众不同的内容,突出事实特色特点)、“不讲理”(不空发议论),坚持“五快”(快采、快编、快签、快印、快发)、“五不”(不迟报、不瞒报、不误报、不乱报、不漏报)制度。

同事,还要遵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特、特中选精”等总之和原则。

四、信息的采编渠道。

一般来讲,基层单位信息的收集采编工作有以下几种常用渠道或办法。

1.定期收集。

在本地、本行业和系统有关单位设立固定的信息网络(主要是建立相对固定的电脑传输网络和定向信息员信息报送制度)。

2.拟观点、定要求,让他们有的放矢预约采编。

就是围绕一个时期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重点及本地贯彻实施的意见,提前给下级信息员出题目、地编写上报。

3.热点跟踪。

围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重点以及重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及时予以捕捉、跟进、了解采编。

4.观察捕捉。

随时留心观察日常工作中的动态动向,及时从中获取有利用价值的各类动态、动向性信息。

5.综合处理。

就是通过对相关会议、文件材料、领导活动等的分析、整理、提炼,从信息工作的角度予以加工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信息。

这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便捷方法。

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渠道和办法,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一是要“有心”。

就是要自觉培养和提高信息意识和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把握领导的信息需求,切实做到“五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腿勤),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挖掘有价值信息的“火眼金睛”。

二是要“用心”。

“有心”是根本,“用心”是关键。

“用心”就是不停留于被动、表面的信息收集与编发,而是要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养成及时、准确、持续、广泛收集和编写信息的工作习惯,提高深入挖掘、分析、甄别和系统运用信息素材的工作能力。

“用心”离不开“细心”。

“细心”贵在责任,贵在具体。

只有养成心细如发、缜密思考、周全办事的良好习惯和作风,才能在编写工作中应付自如、应对得体,减少失误率,实现“无差错”。

三是要“耐心”。

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材料的取舍、对编写角度的选择等等,都有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往往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有时候可能是“高投入、低产出”。

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发挥办公室的“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精神,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五、信息编写方法。

编写信息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平中寻“亮”。

就是对于各地都在开展的工作,在采写信息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的亮点和可取之处,然后进行编写,使其合乎规范,又具有新意。

2.浅者掘深。

对内容浅显但尚具可用、可读性的信息,可采取“热点跟踪、难点透视、实地调查”等方式予以进一步挖掘,增加分量,提高档次。

3.狭者拓宽。

对观点新颖、事例典型,但范围较狭窄的信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过分析、综合、提炼,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东西,以拓宽其内涵和外延。

4.陈者换新。

对于那些看似普通平凡但仍有借鉴意义的信息,可采取另辟蹊径,如换位思考、逆向思维、“旧瓶装新酒”等办法,从全新的角度加工出富有新意的信息,则能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效。

5.零者备储。

对于一些内容单一、零碎、貌似残缺不全,暂时好像用不上的信息,要多长一个心眼,及时予以“备储”,以便需要时“化零为整”所用。

6.深度加工。

对多视点、内容宽、含量重,有普遍性和指导意义的信息,还可通过“顺藤摸瓜”、解剖“麻雀”等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办法,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地进行拓宽、延伸,使其上升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调研文章,以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

六、编写信息应把握的几条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而失真、存伪则是其大敌、大忌。

作为提供领导决策依据的信息,编写工作一旦失去真实性,不仅信息本身会失去价值,而且会造成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并产生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加工编写工作中一定要把“去伪存真”,保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为首要原则。

2.时效性原则。

政务信息具有强烈的时间性要求。

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收集、整理、编发和传递,就会变成明日黄花、旧时“新闻”,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所以负责编写信息的同志,一定要养成闻风而动、积极主动、快速果断、敏捷行事的习惯,否则,就无法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难以胜任本职岗位工作。

3.层次性原则。

信息虽然具有共享性,但编发传递却必须讲究层次性。

实践工作中,因领导层级不同,对信息掌握的层次也不同。

比如,对县级有用的信息,对市级可能就未必适用;对市级有用的信息,对省级可能就未必适用。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领导需求来收集、编发和传递不同层次的信息,才能保持信息工作的实用有效性,也才能提高信息被上级机关的采用率。

4.适度性原则。

收集、编发、传递信息,必须适度,做到“适销对路”。

一要适量,也就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适度适量,除非特殊情况,在数量上不宜过多过滥。

二要适用,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盲目而为。

三要适中,要分清轻、重、缓、急,在篇幅上要做到长短结合,宜长则长,宜短则,保持灵活、生动性。

5.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信息编写工作的灵魂,也是做好办公室一切工作的动力。

信息加工编写,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积极更新观念,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结合工作需要,捕捉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苗头,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加工编写出有新意、有创意、有价值、有分量、有生命力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喉舌”、“耳目”的作用。

七、编写信息的几点常用技巧。

编写信息很讲究技巧,同样的素材,编写技巧**的,就是一篇好信息,否则,写出来的就是毫无价值的信息。

1.标题要醒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篇好的信息,应当通过标题来很好地传达信息的内容,在标题里就直指要害。

所以标题要做到越醒目越好、越“提神”越好。

有时候标题实际上就是一条信息或新闻。

标题要醒目,重点要做到题文一致、一语道破、简洁明快和准确“干净”。

2.主题要集中。

主题是一篇信息的中心。

“意多必乱”。

一般而言,一篇信息只能突出一个主题。

因此对于分散或游离主题的内容,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3.内容要新鲜。

信息的价值首先在“新”,思想新、内容新、角度新、时段新、事实新、经验新、问题新、办法新,理念新、认识新、见解新、结论新,等等。

事实上,办公室一切文稿都要体现其创新性,都应该如此。

4.篇幅要简短。

编写信息要力求不穿靴戴帽、力戒空话套话,结构要简单、语言要简洁、文风要简约,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八、信息采用范围省政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信息采编工作,去年专门印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报送、发布办法》(川政中心【2008】70号)每月对各市州政务服务中心报送信息及信息采用情况进行通报。

一是省级领导、省级部门领导和本市(州)四大班子领导、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出席政务服务工作有关的会议或到政务服务中心调研的信息。

二是市(州)、县(市、区)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创新性做法,在全省具有推广价值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三是反映各地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务服务工作决策、部署、指示等贯彻落实情况的信息。

四是本级党委、政府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的信息。

五是各市(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指示、批示。

六是各地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等的调研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