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教案-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教案-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