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号管理规范
Xx
xx xx
批生产次数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 外包装标识批次号 示意图-1
5.1.1 以上“x”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120501 批次号,表示 2012 年 5 月份第一次生产;涉及产品
批量有工程变更或返工返修时,则采用 120502 批次号,表示 2012 年 5 月份第二次生产,依次类推。 5. 2 零部件永久性固定批次号标识编码规则
质保书 (批次号)
总成出库
总成入库
出库单批次/总 成合格书/记录
发 单
放 位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会签/日期
编制/日期
发放日期:
XXXXXXXX
文件名称
零部件批次号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编制日期: 生效日期:
1 目的
通过对零部件全过程进行标识和批次号管理,以满足公司、客户及其他相关方对零部件的追溯; 生产的分批管理,有利于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达到对零部件分批追溯,便于分析和处理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的扩大化。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及本公司供应商零部件实现的全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外协外购件。 3 职责
——供应商在产品外包装标识和质保书上须标明供方产品的批次号,并做到以旧批次号与新批次号先 后顺序发货,外包装批次号标识参照 5.1; ——对生产过程批次管理参照 5.3.3 规定; 5.3.5 生产过程零部件批次流转控制图:
质保书 (批次号) 验收结论
入库单批次/ 记录
出库单批次/ 记录
过程记录
原材料 报检 零部件 验收 入库 出库 工序流转
4 定义
生产批次——指供方所供产品的实际生产批次,一般采用编号方式来表示,可用于供方进行产品生产管 理和质量问题追溯。产品的生产批次划分应遵循实际生产时间段(本公司以月为时间单位)基本相同的 单位产品方可组成一个批次的原则。 生产日期——指某一生产批次的零部件所对应的具体的生产日期。
5 管理程序
5.1 零部件外包装标识批次号编码规则
01 12 13 14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
零部件永久性固定批次号标刻 示意图-2 5.2.1 零部件永久性固定批次号在模具永久性固定标识位置的方格中按实际月份批次打点或旋转指针表 示,如示意图-2 所示, 批次号 120501 则表示 2012 年 5 月份第一次生产,涉及产品批量有工程变更或 返工返修时, 则在模具 5 月份方格中再打入一点, 采用 120502 批次号, 表示 2012 年 5 月份第二次生产, 依次类推。 5.3 组批 5.3.1 组批原则 ——按适宜的数量和品种组批; ——按同一生产条件组批; ——按同一质量范围组批; ——按客户或供方的订单组批; ——以上的综合。 5.3.2 原材料/零部件入库批次管理 ——根据供应商/生产车间送货单和包装标识填写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批次号,作为入库批次号 并入账; ——在不涉及零部件批量返工返修的前提下,对批次号未做到先后顺序入库的零部件或零部件外包装 标识上无批次号的部门/供应商,质量部、仓库有权做出处罚和拒收其货物; ——原材料(零部件)入、出库,都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5.3.3 生产过程批次的管理 ——所有零部件以稳定的生产状态(人、机、料、法、环)且连续生产的情况下组批。 ——包括成品在内的所用零部件的生产批次号或条形码批次号以实际生产月份作为一个批次管理; ——零部件(不包括成品)永久性固定标识内的批次号须与外包装标识保持一致,如果零部件无固定 批次标识,须在外包装标识上标明批次号。 ——总成成品的生产批次号以条形码批次号为准,外包装批次号须与总成条形码批次号一致; ——零部件(不包括成品)永久性固定标识内的批次号须与外包装标识保持一致,如果零部件无固定 批次标识,须在外包装标识上标明批次号。 ——在进行原材料(零部件)变更或批量返工返修、生产(检测)设备变更、生产方法(工艺)变更 等时,参照 5.1 和 5.2 规定执行; ——生产车间零部件批次工序或入库流转,参照 5.3.5 规定执行。 5.3.4 外购件批次的管理
3.1 生产部负责指导协调生产过程中零部件批次管理工作,并提出可靠的保障工作; 3.2 质量部负责检查、监督批次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并负责批次管理中零部件质量检测和记录; 3.3 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批次管理的具体实施; 3.4 采购部应要求供应商标明供方生产批次号或我司下达的批次号,并使每件(每箱)零部件均有独立 的批次状态标识; 3.5 仓库负责对生产车间半成品、成品和外协外购件的分批入库、分批摆放、分批入账和分批发货,使 产品先进先出,顺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