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简答与论述重点整理版

国际金融简答与论述重点整理版

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衡量口径和标准是什么?①贸易收支差额=货物进出口差额=货物项目贷方-货物项目借方。

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自我创汇能力。

②经常帐户差额=经常帐户的贷方-借方= ①+服务、收入、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

反映了一国对外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动情况。

③基本差额= ②+长期资本与金融帐户差额。

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

④官方结算差额= ③+短期私人的资本与金融帐户差额。

衡量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承受的压力。

⑤综合差额= ④ +短期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经常帐户差额+资本帐户差额+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帐户差额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国际储备造成的压力。

2.★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重点)临时性失衡:是短期的,由非确定性或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结构性失衡指一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失衡。

货币性失衡:指在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而导致的失衡。

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经常账户恶化/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恶化周期性失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对外国商品需求增加,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恶化收入性失衡:指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预期性失衡:不稳定性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3.★请简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及其作用过程。

(重点)货币—价格机制:①一般物价水平逆差→货币外流增加存量减少→物价下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改善②相对价格水平逆差→本外流增加,外币需求增加→本币贬→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改善收入机制:逆差→对外支付增加→收入下降→社总需下降→进口减少→改善利率机制:逆差→本存减少,利率上升→外流减少内流增加→改善4.★试述国际收支政策调节的主要内容,并简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一、需求管理政策:1、支出增减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存准金↑→货币供给下降→国内利率↑、总需求↓、物价水平↓;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上升→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买政府债券、外汇等影响货币供给。

一国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抛售债券或外汇,收回本币,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调节国际收支逆差。

)逆差用紧,顺差用扩。

便于政府调节;时长,不及时;牺牲国内经济。

2、支持转换政策:汇率、补贴关税、直接管制。

见效快灵活;腐败,别国报复,无法根本扭转BP,国产竞争低。

二、供给调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制度创新。

短期难见效,长期根本提高改善。

三、资金融通政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和动用外汇储备两种手段。

简单有效,临时辅助,治标不治本,国际储备减少。

四、道义与宣示政策:取决于政府号召力和公信力的大小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可持续性。

不具有强制力5.★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1、逆差:①外本国投资者持本币信心下降,抛售本币,汇率下跌压力。

②政府外汇干预,动用外储抛外收本,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2、顺差:①外供大于求,本币升值,出口恶化②鼓励海外投资,内投不足,经济缺后劲③货币供给增加,通胀6.★简述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必考)一、前提假设①忽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②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考虑汇率变动时对商品进出口总额和数量产生的影响。

③假定所有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且贸易在最初是平衡的。

二、主体内容1、弹性的基本概念2、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是:Em+Ex>13、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1)货币合同阶段:贬值之前签订的贸易合同仍然继续履行,贬值作用尚未发挥。

(2)传导阶段:因为资源、决策、生产周期、认识等因素的作用,进出口商品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开始改变,数量未变或者数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贸易收支仍未改善。

(3)数量调整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贸易收支开始改善。

4、贬值与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比,即: T=Px/Pm它反映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化对实际资源的影响。

T上升表示,本国实际资源增加;T下降表示,本国实际资源流失三、结论本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当SxSm<ExEm时,本币贬值能够改善一国贸易条件;当SxSm>ExEm时,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条件当SxSm=ExEm时,本币贬值对贸易条件没有影响7.★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各自的作用过程和效果如何?(重点)1、一国的经济实力:根本,将影响一国汇率的长期走势。

2、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逆差,则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3、相对通货膨胀率:通胀→物价上涨→外国商品便宜→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外需>外供→外升本贬,高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相对低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贬值4、相对利率:本利高→资金流入→外币供给增加→外贬本升5、市场心理预期6、政府的市场干预7、其他因素8.★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贬值为例1、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1)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取决于:①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②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③闲置资源能否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生产。

(2)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2、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贬值对物价的影响①货币工资机制:本贬→进口价高,生活费高→工资提高→产品成本提高→物价上涨②生产成本机制:本贬→进口零部件、原材料提高→产品价高→物价上涨③货币供应机制:本贬→费用成本/出口→货币供给量增加→物价上涨(2)贬值对就业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贬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就业水平,但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则无法确定。

3、贬值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①对于小国而言,其货币贬值对国际经济关系影响不大;①但对于大国,其货币贬值将会恶化国际经济关系。

★汇率决定理论9.购买力平价理论。

基本理论前提: 一价定律(1)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前者指区域间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予以消除的商品。

后者指不可移动的商品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产品。

(2)一价定律: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销售,以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致的,即:Phi=E·Pfi其中,Phi为i商品的国内价格;Pfi为i商品的国外价格;E 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则,E=Phi/Pfi10.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1)前提条件①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品,一价定律都成立;②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同。

(2)主要内容:汇率取决于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品的购买力之比。

进一步推广:虽然存在着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但是两者之间存在联系,而且各国不可贸易品之间也存在联系,因此,一价定律对不可贸易品也成立。

(3)结论:汇率取决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

11.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从动态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说明汇率变动与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

△E≈πh-πf如果πh>πf,则△E﹥0,即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国外,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如果πh<πf,则△E﹤0,即本国通货膨胀率低于国外,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结论:汇率变动率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本币将贬值。

12.简述利率平价理论。

(未抛补、抛补)1、前提假设(1)汇率自由浮动;(2)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国际套利活动可以顺利进行;(3)套利活动没有交易成本,不考虑信息费、手续费、经纪人佣金等;(4)存在一个有组织的外汇市场,市场信息能有效流通。

未抛补(套补、抵补,uncover)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来预测投资收益,而不进行相应的远期外汇交易,在承担一定汇率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

抛补(套补、抵补,cover)指投资者利用两国利率差异,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调往高利率国家套利的同时,利用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汇率,消除汇率风险的活动。

未: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近似地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将来会贬值。

抛:两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近似地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必将升水,即本币远期将贬值。

否则,恰好相反。

13.简述国际收支说的主要内容。

1、基本假定:——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

2、内容:BP=CA+K其中,BP表示国际收支差额,CA为经常帐户差额, K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

CA出口:外国国民收入,Y*;两国相对价格之比,eP*/P;进口:本国国民收入,Y;两国相对价格之比,eP*/P 则,CA=g ( Y, Y*, eP*/P )而K取决于三个因素:i——国内利率水平i*——国外利率水平(Eef - e)/ e——预期未来汇率水平的变动率则,K=h( i, i*, (Eef - e)/ e )则国际收支平衡 BP=0CA+K= g ( Y, Y*, eP*/P )+h ( i, i*, (Eef - e)/ e ) =0若将汇率之外的其他变量视为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至某一水平,从而使国际收支汇率平衡。

则,e=f ( Y, Y*, P*, P , i, i*, Eef) 各个变量发生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变动、利率水平变动、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 14. 简述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1)前提假设①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②购买力平价成立,且国内外资产可完全替代; ③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外生变量,且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无关。

(2)主要内容:本国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idsM M P Y e αβ-==⋅⋅其中,Y 为国民收入, P 为国内物价水平,i 为国内利率,e 为自然对数的底,Ms 和Md 分别为国内名义货币供给和名义货币需求。

汇率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国内外货币供给量;②国内外国民收入;③国内外利率。

各个变量发生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国内外货币供给量、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利率)15. 简述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超调模型)的汇率动态调整过程。

(1)基本假设①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②实际货币需求稳定,未抛补利率平价成立;③起始时,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国内外利率相同; ④投资者理性预期。

内容:(有图示)当本国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时:①短期效应,商品价格具有粘性,价格没有变动,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利率的迅速下调与本币的迅速贬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