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劳累性心绞痛劳动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
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3类: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
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
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
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死,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但在心肌梗死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本报告则选用这些各自特异的名称。
(2)分度、分级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1979年9月,上海)①劳力型心绞痛Ⅰ级: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无症状,如平地小跑,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引起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稍受限制。
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3~4站(3~4华里),上三楼、上坡等引起心绞痛。
Ⅲ级: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1~2站(1-2华里)上二楼、小坡引起心绞痛。
Ⅳ级:轻微体力活动(如在室内缓行)引起心绞痛,严重者休息时亦发生心绞痛。
②非劳力型心绞痛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
中度:每天有数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到10分钟左右,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油。
重度:每天有多次典型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997-03-04发布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中医证型辨证①心血瘀阻证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
唇舌紫暗,脉细涩。
②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
③气滞血瘀证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唇舌紫暗,脉涩。
④痰阻心脉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体胖多痰,身体困重。
舌苔浊腻或滑,脉滑。
⑤阴寒凝滞证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畏寒,四肢欠温,面白。
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⑥气阴两虚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
舌红少苔,脉弱而细数。
⑦心肾阴虚证胸痛胸闷,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舌红少津,脉沉细数。
⑧阳气虚衰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腰酸无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
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风湿类疾病诊断标准一、国内诊断标准(一)风湿性关节痛1)、有风湿寒邪侵袭史2)、症状有些关节或肌肉酸楚,麻木、疼痛甚至剧痛;活动困难,遇冷或天气变化(阴天、下雨、刮风)病情加重。
3)、体征受累关节因疼痛所至活动功能受限,但活动后减轻;多数病例只痛不肿,少数病例在关节周围轻度肿胀(无红热)。
4)、实验室检查ESC绝大多数正常,少数稍快,ASO、RF、血常规等皆属正常。
5)、X线检查除少数病例可见软组织肿胀外,一般无骨质改变;由于风湿寒邪(尤以湿或寒湿之邪)长期刺激;部分病例可并发骨质增生(此并非老年退行性改变所致),应进行X线摄片予以排除。
如有骨质增生应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痛并骨质增生。
6)、预后缓解期或治愈后受累关节不留畸形,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二)风湿性关节炎(简称风关炎)1)、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2)、症状四肢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游走窜痛或肿痛。
3)、体征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或肿痛,活动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热,结节性红斑、环形红斑或心脏病变等。
4)、实验室检查活动期ESR一般多增快,非活动期多正常。
活动期ASO多阳性(1:600u 以上),如ASO阴性者(1:400u以下),必须见有环形红斑或结节红斑,否则不能诊为风关炎。
5)、X线检查受累关节仅见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
6)、预后缓解期或治愈受累关节不留畸形。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1)、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他病鉴别,关节症状必须持续6周以上),晨僵。
2)、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取限,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3)、实验室检查RF阳性,ESR增快。
4)、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均可诊断。
分期: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虽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显示无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腐蚀。
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纤维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大中型融合。
(四)强直性脊柱炎1)、症状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子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难与共者脊柱子出现强直或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速少或消失。
双侧骶骼关节检查(如骨贫分离试验、骨盆挤压试验、4字试验等)显示阳性结果。
3)、实验室检查ESR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阳性。
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子炎和骶骼关节典型改变。
分期早期:脊柱功能活动受阴,X线显不骶骼关节间隙模糊,椎小关节正常或公关节间隙改变。
中期:脊柱活动受阴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骼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
晚期:脊柱子强直或驼背固定,X线片显示骶骼关节融合,脊柱旦竹样改变。
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期回顶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了新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见下表1)表1: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2)中明确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出收缩压在120~139 mmHg或舒张压在80~89 mmHg表2:(JNC7)中血压水平定义及分类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
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见下表3)表3: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表4: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
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WHO、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一)确诊为糖尿病: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4、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什么是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且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在 5.6-6.1mmol/L 或100-126mg/dl 之间)什么是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2 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在7.8-11.1mmol/L 或140-199mg/dl 之间)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会转成糖尿病吗?它们需要治疗吗?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两者均为糖耐量异常,也有人称为糖尿病前期,它有 3 种转归的可能性:1 )维持在这个阶段不变,2 )如未经科学的、饮食加运动的有效干预,大部分人将转为II 型糖尿病,3 )如经科学的、饮食加运动的有效干预,有部分人可以恢复正常而不转为糖尿病。
美国的多项研究表明大多数糖耐量异常的病人如果不予医学干预,在十年之内会发展成II 型糖尿病。
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的因素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很重要,我们应该让这部分病人改变现在的生活习惯,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尽可能使更多的这部分人不转成糖尿病人。
常见缩写WHO--世界卫生组织IDF--国际糖尿病联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OGTT-糖耐量试验IGT--糖耐量损害IFG--空腹血糖损害DM---糖尿病mmol/L--每升毫摩尔mg/dl--每分升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