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神木市黑拉畔煤矿
2019年06月29日
2019年06月份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本月通过对511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掌握了该工作面煤层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
为工作面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和解决施工生产问题。
一、煤质和煤层赋存情况,该工作面所采5-1煤层是煤(岩)层延安组(J2y)为整合区的含煤地层的可采煤层,根据现有巷道揭露的煤层资料分析,该面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属稳定煤层,煤层厚度为2.6-3.0m。
煤层倾角 1°~3°平均 2°。
1、煤层顶、底板情况:(1)、顶板:直接顶、基本顶。
直接顶为黑色砂质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斜层理较发育,底部含碳质,厚度平均约为 7.75m;基本顶为灰色粉砂岩、中间含中粒砂岩,为粉砂状结构,薄层状构造,厚度平均约为 8.05m。
(2)、底板:直接底板为灰黑色泥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厚度平均约 8.5m。
2、地质构造:据掘进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51101工作面煤层整体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工作面沿倾向布置,从工作面巷道揭露资料看,该面地质构造简单。
工作面为不易冒落的顶板,工作面强制放顶后顶板随回采而垮落,顶板来压比较稳定。
二、原始记录汇总:①工作面支架支护载荷的观测根据,51101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动态监测记录:每5天进行一组数据分析,数据平均值如下:1号监测点:14.7 Mpa、2号监测点:25.8Mpa、3号监测点:26.3Mpa、4号监测点:24.3Mpa、5号:19.1MPa、6号监测
点:19.9Mpa、7号监测点:13.7Mpa、8号监测点:24.4Mpa、9号监测点:21.3Mpa、10号监测点:13.8Mpa。
本月共出现4个压力峰值,分别是6日的25.1Mp、12日的20.2 MPa、22日的28MPa、28日的29.2Mpa,其它时间都相对平缓。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知本月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分别22.15m、23.3m、25.5m、26.8m平均为
24.43m。
三、工作面推进23.3米左右,顶板来压强度增加,直接顶大面积跨落,由此推断该工作面直接顶周期来压步距为25米左右。
1、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支架载荷相继出现三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于本月工作面推进45.3米;第二次峰值出现于本月工作面推进73.3米;第三次峰值出现于本月工作面推进 102.5米;第一、二次峰值间隔推进28米,第二、三次峰值间隔推进29.2米。
从数据反映情况,可以推断该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 25~32米。
2、主运顺槽、回风顺槽测点收集数据资料显示,工作面在老顶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前后,材巷顶板移近量及两帮收缩量不十分明显,在出现第一个压力峰值时顶底板移近量为50㎜、两帮收缩量为30㎜,当出现第二个压力峰值时顶底板移近量为40㎜、两帮收缩量为30㎜;主运顺槽、回风顺槽顶板移近量及两帮收缩量相对不明显。
3、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阶段,综采队结合现有支架特性、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础管理。
在确保乳化液泵正常工作泵压下,从提高支架初撑力入手,保持支架合理支护状态,使支架各支、掩、护等构件全承压,形成了煤壁、顶板“全封闭”式管理,为安全生产
赢得了主动。
四、通过矿压观测,经数据分析和整理,总结如下:
1、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均值为4585.6kN/架;支护初撑力均值为3564.8/架;支架平均支护强度为24 MPa。
2、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5m 左右;周期来压步距为 25~32m,并且老顶周期来压强度较高,来压显现较明显。
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25~32m。
峰值点位置为工作面煤壁前方 2~8m 左右处,峰值介于 22~30MPa 之间。
4、来压前支架实测平均工作阻力占额定工作阻力80%。
由此说明,本工作面使用的 ZY8800/18/3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比较理想且工作阻力富裕量较大。
运顺、回顺两巷使用的端头架ZYT8800/19/40、ZYG8800/19/40和超前支护使用的DW35柱径为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均能满足顶板来压期间控制顶板的要求。
本月中无顶板事故,顶底板移近量不大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