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高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解读考纲、精准备考》课件(共78张PPT)
《2020高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解读考纲、精准备考》课件(共78张PPT)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一、高考改革背景
3、主要变化三: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
内容 常用逻辑用语
函数 三角函数 概率统计
不等式 立体几何
调整 删除四种命题,删除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删除映射,弱化值域 删除三角函数线
删除茎叶图、系统抽样、几何概型、增加百分位数、随 机事件独立性等内容 删除线性规划的相关内容
9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二、2020年考试大纲及说明解读
2、解读考纲 (1)知识要求: 从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会解等。 “理解”主要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比较、辩别,初步应用。 “掌握”主要动词有:掌握、分析、推导、证明、讨论、运用、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要对每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要 ①明确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 ②明确哪些知识点是考纲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 ③明确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要求的。
3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一、高考改革背景
2、主要变化二:新高考题型的变化
现在题型正在向新高考过渡,新高考数学将有5种新题型 (1)多选题:选择题答案不唯一,存在多个正确选项 (2)逻辑题:考查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
(3)数据分析题:给出一些材料背景,以及和相关数据,要求考生读懂材 料,获取信息,根据材料给出的情境、自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
20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一、高考分析
2019年全国卷考情分析
2、适度创新
(3)素材创新 素材创新,渗透五育教育 ② 如全国卷II第13题,全国卷II第4题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育 。
21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3) 素材创新:把对德育渗透到数学教育
(理科全国 II 卷第 13 题).我国高铁发展迅速,技术 先进.经统计,在经停某站的高铁列车中,有 10 个车 次的正点率为 0.97,有 20 个车次的正点率为 0.98,有 10 个车次的正点率为 0.99,则经停该站高铁列车所有 车次的平均正点率的估计值为_____.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1)题型创新:新增双空填空题,如全国II卷第1 6题。
(文理科全国 2 卷 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 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 1).半正多 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 2 是一个 棱数为 48 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 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_.
“鹊桥”,鹊桥沿着围绕地月拉格朗日 L2 点的轨道运 行.L2 点是平衡点,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设地 球质量为 M1,月球质量为 M2,地月距离为 R,L2 点 到月球的距离为 r,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
律,r
满足方程:(
M1 Rr
)
2
M2 r2
(R
r)
M1 R3
.设
r R
,由于
的
值很小,因此在近似计算中
得 1 分,乙药得 1分;若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乙药得 1 分,甲药得 1
分;若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两种药均得 0 分.甲、乙两种药的治愈率分别记为 α 和 β,一轮试验
中甲药的得分记为 X.
(1)求 X 的分布列;
(2)若甲药、乙药在试验开始时都赋予 4 分, pi (i 0,1,L ,8) 表示“甲药的累计得分为 i 时,最 终认为甲药比乙药更有效”的概率,则 p0 0 , p8 1, pi api1 bpi cpi1 (i 1, 2,L , 7) ,
10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二、2020年考试大纲解读
2、解读考纲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五种能力两种意识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
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显然增强了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
(3)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就是指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形成良好习惯 ,克服紧 张的情绪,战胜困难 , 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试题中往往从情境新,设问新,
22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3)、素材创新:把对德育渗透到数学教育
(理科全国 II 卷 4).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 器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我国
航天事业取得又一重大成就,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地面与探测器的通
讯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星
解读考纲 精准备考
——2020年数学考试大纲解读、考卷分析与备考景
1、高考评价新体系 2、新高考题型变化 3、新旧教材的变化
二、考试大纲解读
1、考试大纲
2、解读考纲
第二部分 精准备考
一、高考分析 2019年全国卷考情分析
二、备考策略 近六年全国卷考点研究与备考方案
全部删除 强化(19年没考三视图)
6
1、2020年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二、2020年考试大纲解读
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
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考试大纲的说明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
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理
(理科全国 1 卷 11)关于函数 f (x) sin | x | | sin x |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f(x)是偶函数
③f(x)在[, ] 有 4 个零点
②f(x)在区间( , )单调递增 2
④f(x)的最大值为 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14
此进行动物试验.试验方案如下:每一轮选取两只白鼠对药效进行对比试验.对于两只白鼠,随
机选一只施以甲药,另一只施以乙药.一轮的治疗结果得出后,再安排下一轮试验.当其中一种
药治愈的白鼠比另一种药治愈的白鼠多 4 只时,就停止试验,并认为治愈只数多的药更有效.为
了方便描述问题,约定:对于每轮试验,若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甲药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2)命题要求上新增了“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 其实现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 2019年在强调基础性同时突出以素养为导向,渗透五育教育。 选填题中2018年共有5个应用背景,2019年共有9个应用背景,这些变化都说
明高考数学会把考查的重点转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 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素材创新: 美育(几何的对称之美)融入数学教育。
(文理科全国 2 卷 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 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 1).半正多 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 2 是一个 棱数为 48 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 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_.
2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一、高考改革背景 1、主要变化一:高考评价新体系(2014启动,40年高考总结)
坚持“―核四层四翼”的命题指导思想 一核――高考核心目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四层――四层考查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四个考查要求: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 创新性 我们只有了解高考评价新体系,才能 知道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 问题,从2020年开始,无论是 全国卷,还是各省命制的试卷,都将全面体现高考 评价新体系。
删除三视图的相关内容
5
第一部分 解读考纲
一、高考改革背景
3、主要变化三: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
内容
调整
解析几何 删除有关曲线与方程的内容,降低抛物线的要求
推理证明 计数原理 概率分布
导数 选修4系列 数学建模
删除推理证明,数学归纳法不作高考要求
弱化组合数、排列数的实际应用
超几何分布由理解变为了解,增加全概率公式,增加样本 相关系数和标准化数据向量夹角的关系 删除微积分及其简单应用
(4)举例题:要求考生通过给出已知结论、性质和定理等条件,从题干中 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写出符合题干的结论或具体实例
(5)开放题:问答题开放设问答案并不唯一,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19年出现了组合型选择题和双空填空题就是向多
选题过渡,那么今年高考会有更多的形式向它过渡。
4
(2)若 (x 2)2 ( y 1)2 (z a)2 1 成立,
3
证明: a 3 或a 1 .
18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一、高考分析
2019年全国卷考情分析
2、适度创新
(3)素材创新 素材创新,渗透五育教育。 ① 如全国卷II第16题,全国卷I第4题,将美育融入数学教育。
19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其中 a P(X 1) , b P(X 0) , c P(X 1) .假设 0.5, 0.8 .
(i)证明:{ pi1 pi} (i 0,1, 2,L , 7) 为等比数列;
(ii)求 p4 ,并根据 p4 的值解释这种试验方案的合理性.
17
第二部分:精准备考
(2)、考法创新: 打破常规,在考查内容上进行创新
3
3
(1
3 4 )
2
5
3 3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