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学生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问题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本次调查,从学生学习方面问题、纪律方面问题、品行方面问题、心理方面和人格方面这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研究出对策,为教育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关键词:问题学生; 调查分析;对策研究引言从现阶段问题学生总体情况来看,问题生主要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型等几种。
1.不良行为习惯型对于中学生而言,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对中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纠正与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问题生行为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不良和生活习惯两方面,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喜欢顺手牵羊等等,这些习惯影响小学生身心成长同时容易使得他们今后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上课习惯做小动作、开小差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厌学型中学生今后还有相当长的求学之路,应当从小抱有热爱学习的心理。
而受外界的影响,许多中学生从小受“长大经商学习不学习没关系,许多著名民营企业家都是小学毕业”之话的影响,让他们思想发生极大的变化,致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骤减,学习没有积极性,感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产生厌学情绪。
3.心理障碍型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思想。
只有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在教育工作问题中,有部分问题生呈现心理障碍等情况,这些障碍的产生多源自于从小的根深蒂固,受外界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较深。
心理障碍的中学生德育意识缺乏,容易产生消极的念头,想事情较为偏激,容易造成自卑等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发育。
4.品德型以前,我们往往以一名学生的学科成绩去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在素质教育开展的今天,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思想意识成为评价中学生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关注。
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培养中学生做一位懂法、守法的合格社会公民的基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础。
而问题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思想品德素质受到了考验,往往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
从上述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对中学生的问题进行调查,具体如下:调查地点:XXX调查对象:高中三个年级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主)2、与师生及家长交流(辅)调查目的:1、了解问题学生现状2、了解问题学生的特征3、了解问题学生的问题来源,和具体表现4、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对策调查过程:1、查阅相关的资料与文献,以确定调查的方向。
2、与其他老师,班主任以及与家长进行交流,确定问题设置。
3、设计问卷,与老班主任探讨。
4、对高中三个年级随机抽查100 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附表)5、进行结果统计与分析,寻找对策调查结果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学习方面问题:学习态度不好,自信心不足,胆怯,学习兴趣不高以及不够自觉纪律方面问题:喜欢说话、起哄,不注重纪律品行方面问题:不爱劳动,易冲动,与同学家长易发生矛盾心理方面问题:不善于交流,抗压力弱,多疑。
人格方面问题: 小心眼,自我为中心,自私。
结果分析: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因此引发出平时表现不好。
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成因:一、自卑心理:问题学生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他们在班里,在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
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寻找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就设法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
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不能进入状态,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
但是他们对偶像、歌星、球星等却表现出异乎平常的热情,经常关注与谈论。
在与同学的交往上,经常表现在对发型、服饰等方面的追求上,以此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二、戒备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
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
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
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
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
他们打心眼里不想听、也听不进去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或者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当作没听见,或者当面答应得很好,过后却还是老样子。
三、逆反心理: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
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
对策建议: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就要认真研究矫正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对策。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对策。
一、号脉寻根,觅治转化。
查明这位问题学生的原因后,我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
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
学习认真努力,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
看着这位学生的转化,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
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
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
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二、用“爱”感之,促使转化。
由于问题学生身上具有长期的消极因素,他们的进步容易出现反复。
教师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地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心理,“防患于未然” 。
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要轻于发火,要有耐心,静下心来,真诚地对待学生的过错,努力分析原因,改变方法,抓反复,反复抓,给他们于自省,自我纠正的机会。
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比较不好办。
所以需要我们多一份耐心,急是没用的,相反一急就会把事情弄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很累人,很琐碎,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使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这工作将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三、发现闪光,激励转化。
教师一味的批评、训斥,往往会实得其反,问题是越堵越大。
表扬的话是人人都爱听,愿意接受。
因此,如果用严厉的批评,暴力的措施说服不了学生的话,不妨改用称赞和欣赏的策略。
这样学生将会很快放弃对抗,转而接受教师的意见。
称赞和欣赏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寻求“闪亮点”,当“问题”学生做了一点好事或在学习上有点滴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要恰如其分的表扬他。
这样我们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人格熏陶,主动转化。
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说: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意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上课铃响时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
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老师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对待“问题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问题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走出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
经验表明小时候唯唯诺诺,“特别听话”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会有出息的,反而从小就表现出很多问题的“问题学生”,只要本质不坏,长大后很多人都会做出一定成绩,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作为老师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不范原则性的错误,不防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想只要教师具有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正如古语所说:“不信春风唤不回附表:“问题”中学生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青海师范大学顶岗支教实习德令哈分队,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你们的心理状态,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请在符合你情况的“()”内打“V” 不符请打“X”。
对于调查结果,我们保证严格尊重你的个人隐私,请放心填写。
衷心感谢你的配合!(一)学习方面问题1、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
()2、上课胆小或消极,不敢或不想举手发言。
()3、完成作业不专心,三心二意。
作业书写潦草,马虎。
()4、完成作业不按时,甚至不愿意做。
()5、偏科现象严重,特别偏爱文科或理科。
()6学习无自觉性,常因看电视或玩耍而忘记学习,总是父母、老师催着学。
()7、总是背不到书,做不到作业。
()8、学习无目标,不知道将来去干什么。
()9、学习无兴趣,不愿意上学。
()10、迷恋网络,经常利用晚睡及周末的时间到网吧去持续上网,玩网络游戏或网聊。
()(二)纪律方面问题11、上课睡觉或者动来动去,甚至说话起哄,故意与老师作对。
()12、经常性迟到,不遵守学校上学、作息时间。
()13、经常性旷课、缺课,不经老师批准自行离校。
()14、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的。
()(三)品行方面问题15、不冷静,无自制力,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
()16、 给同学取绰号,拿同学开心。
17、 经常在父母、爷爷奶奶面前为小事发脾气。
18、 同学之间关系不好,存在不和、冲突。
19、 在家里,不爱干家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