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文阅读讲座

群文阅读讲座


四、是阅读为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研究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 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 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
五、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一方面提倡学生广泛阅读, 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 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 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同时,还特 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
附二: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群文阅读”读本目 录: 诗词古文:“云”意象一组;“爱国诗”一组;“和尚 的诗”一组:豪迈与温婉风格的诗词一组。 儿童诗:儿童哲理诗一组;斯蒂文森诗一组;狄金森诗 一组:“很短很短的诗”一组。 现代文:“造人神话”一组;父母与孩子的“通信”一 组;鲁迅文章一组:“一部作品不同人翻译”文章一组;谈 论“死亡”的文章一组:谈“人与环境”文章一组:谈“幽 默”文章一组;“通感”文章一组;“微观世界”一组;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文章一组;“2500多年前不同民 族的哲学家文章”一组;“逻辑顺序”文章一组;“经典遗 书”一组。
案例: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 索(详见附件一、二)。
附一: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五年级“群文阅读”读本目录: 古诗词:“太阳意象”诗词一组:“天下名楼”诗词一组;“大江大 河”诗词一组;“送别诗”一组。 儿童诗:有“词”感觉的现代诗一组;“寻找光明”诗歌一组;“儿 童叙事诗”一组;“金子美铃”诗歌一组。 小古文:“尊重生命”小古文一组:“小动物”小古文一组;“四字 表达”小古文一组。 现代文:“创世神话”一组;“对话”组成的文章一组;突出“声音” 的文章一组;突出“色彩”的文章一组;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一组; “一句话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文章一组;“吝啬鬼”文章一组;“经典演 讲词”一组;老舍文章一组;“我们为什么不能撒谎”文章一组;“不说 话的动物”文章一组;“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文章一组;“空间顺 序”文章一组;自已画插图的著名作家文章一组;“观点完全对立”的文 章一组。
开 放 性
第二,教学结构的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 师设置足够宽泛的议题把学生引入思考和讨论之 中,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参与到对 话之中来。 第三,师生互动的开放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 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建构。 第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非常注重来自学生的声音,从来不轻易否定每一 个答案,而是引领大家在理解、比较中获得认同 和共识。
现行教材和“主题教学”中,组文的线索偏重人文,例 如,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望、对黑暗 的恐惧…… ◆结构化意味着文章组合的“线索”更加丰富 群文阅读中,文章组合的线索更加多角度、多面向。
例如,把老舍文章放在一起,以“作者”为线索;把神 话放在一起,是以“体裁”为线索;把友情类文章放在一起, 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把“反复结构”的故事放在一起, 是以“表达形式”为线索;把一组同一主张的文章放在一起, 是以“观点”为线索……“线索”的丰富性远远超出了想象, 它考验着编选者的视野、眼光、智慧和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文章组合
“群文阅读”,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多读几篇文章,或者 让孩子感受真实的阅读情景,又或者是让孩子体验到自主的 学习空间,这些远远不够。“群文阅读”应该发挥出更大的 教学价值。
突破点应放在如何组合文章上
与流行的“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等方式相比较, “群文阅读”有所借鉴,但也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就是 群文阅读的“结构化”。
⒈意义何在
一、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大江大河,浩浩荡荡、
两岸开阔、涛声千里,而目前教学中的技术化倾向 让很多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这样的“技术 主义者”对于读书的欲望不大、动力不足。
二、是对真实阅读状况的模拟
如今的阅读时代,我们每天要面对海量 信息,面对的多是“非连续性阅读”。“非 连续性阅读”挑战着我们的阅读能力。它要 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并吸收信息。最新的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尝 试了让孩子在单位时间内阅读2~3篇文章(有 的文章很长)并作答。“群文阅读”是对现实 阅读状况的回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 学中的许多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让学生自己去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群文阅读把大块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悟自读 时间的增加,意味着教师分析指导时间的减少。“一节课里读 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 学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句话,要学会有所放 弃。 课堂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师生一起完成:必须依据读 物的不同性质,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必须 进行更为实战也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
第一,群文阅读的过程,是多文本相互 交织形成议题的总体结构的过程;
交互性
第二,群文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 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 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在群文阅读教 学中,交互性是通过积极的倾听和集体 建构来实现的,正是经由倾听和集体建 构的过程,整个班级师生围绕议题和选 文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 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 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
语文教学现状
教师教得累——字词句强拉硬拽,段篇章 条分缕析,重难点深度剖析,满堂灌照本宣科, 教师怎能不累! 学生学得厌——3分钟即可读完的课文要学 3节课,3天即可读完的教材要学半年,学生怎 能不厌! 书读得少——课内时间被满堂灌挤占,课 外时间被各门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哪有时间读 书!
阅读教学:
一是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二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的方法 四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个学生有了持久的阅读兴趣,逐 渐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方法,就会有 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 这样才能从阅读中建构意义、建构知识, 最终学会学习。
三、怎么做?
群文阅读
抓手
载体
群文阅读是什么 ?
探究性
群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一起围绕着议 题和文本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也 是一个师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历险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事先 既定的答案,新的思想在其中不断 浮现出来,然后又不断与已有的见 解产生视界融合。因此,没有谁能 够预计最终大家会发现什么,而且 究竟会发现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 最为重要的是经历这一过程,不断 地改善师生对世界的理解,改善师 生的心智模式。
案例:课堂实录:林海音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开始的几分钟——老师说:“读一下文章的名字。”同学 们就读课题。老师又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学生 就说:“林海音。”老师接着追问:“看一看下面的注释, 林海音是哪里人?”学生就看注释。老师随后问道:“这篇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就这样一路问下来,非常零 碎。这样的课堂看上去似乎有点极端,但这确实是许多语 文课堂的一个现实状况。这样的课堂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 阅读时间占没了。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 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 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简单的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 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堂课里读多篇文章。 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 可能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比如应用 文等。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 可以展开阅读教学。 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 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议 题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 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
主体性
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 到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上,开放性为学 生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只有给学 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时间,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来。在 群文阅读教学中,主体性是通过自主学 习和尊重差异体现出来的。
实践告诉我们: 阅读能力 → 学习能力 →提高质量
独思能力 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阅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人都 能从阅读中学习,获得乐趣,变得越来越聪明,变 得越来越有品位,从读书中获得幸福的人生。
二、做什么?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 “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认为,一个人 的阅读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二是从阅读中构建意义; 三是能从阅读中学习; 四是积极投入有阅读的兴趣。
理想的阅读课堂
---群文阅读
谢加辉
一、为什么? 二、做什么? 三、怎么做?
一、为什么?
美国研究阅读的专家吉姆· 崔利斯 说过: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 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 的。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 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案例:《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了这么一件事: 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 到比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愉快的阅读体 验带来的是让她以不断请假、旷课的方式来换取课 外阅读。结果,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写 了100多张病假条,换来的是400多部名著的阅读, 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