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液铀矿床深部勘查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

热液铀矿床深部勘查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

通过典型矿床钻孔或不同中段坑道垂向剖面 系统取样, 研究矿体周围铀及伴生元素的垂向异 常分布特征 , 建立热液铀矿床的垂向地球化学异 常分带模型图 (图 2) 。计算铀及伴生元素的分带 指数, 研究数据处理和异常评价方法 , 建立异常组 合特征及异常判别指标。根据模型及勘查区铀及 伴生元素分析结果, 推断深部含矿性 , 达到提高找 矿效果 , 实现快速评价、 降低钻探投入的目的。
5 综合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处理
以地质为基础, 将各种信息转化为取样分析, 研究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发现隐伏矿体引起的弱 地球化学异常。
1 断裂蚀变带 ; 2 铀矿体 ; 3 原生晕异常结构
图 2 沙子江矿床 原生晕异常结构模型
6 综合预测与靶区优选地质成果
区分矿与非矿信息, 提高综合找矿识别能力。 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标志: 通过对多源地质信息的 优化, 建立一套实用、 可操作的 综合信息找矿标 志 , 最终达到提高预测可靠性的目的。 找矿靶区优选: 运用相关地质理论、 找矿潜力 对找矿远景区段筛选论证 , 深入总结其成矿规律, 与相似地区进行类比分析, 促使预测成果向勘查 成果转化。 据预测成果分析, 找矿靶区段是地壳内外动 力的复合场 , 也是多种成矿要素发生多变与耦合 的转折带, 而适于热液矿床的产出, 具有形成金属 矿床的有利空间和相应条件。 十一五 在苗儿 山成矿区确定的向阳坪 ! 大坪里找矿靶区, 普查 发现工业铀矿孔 , 获得找矿新突破。
隐伏矿体引起的弱地球化学异常。花岗岩型铀矿 床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在矿化远景评价中的 应用, 深入系统总结在勘查重点成矿区花岗岩型 铀矿床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区域及矿床水文地球化 学信息 , 以及经初步实践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新方 法、 新技术 ( 如热力学、 同位素、 水化数字 图像处 理等 ) , 以典型矿床为依据 , 通过进一步研究建立 适应本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水文地球化学模式, 指 导区域找矿评价。
4 新的信息检测技术试验应用
强抗干扰能力的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大地 电磁测量与含矿构造带的深部地质分析, 如 EH 4 大地电磁测深, 检测与热液型铀矿床含矿构造带 相关的深部信息。非常规地球化学方法找铀试验 及应用研究。室内电吸附提取测量试验及应用研 究 , 研究隐伏矿体上方电吸附铀元素异常特征及 异常与含矿断裂、 矿体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构 造地球化学测量及找矿分析: 采用非规则网度组 合取样法, 对试验剖面和测区进行系统调查分析。 确定构造展布和构造控矿规律基础上进行构造地 球化学取样分析 , 研究用构造地球化学方 法 发现
2 与剪切带相关的铀矿床控矿成矿构造 识别技术研究
通过坑道及地质观察, 对矿脉的形态、 规模、 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 进行成矿构造及其形成的 动力学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研究矿床矿液压裂在 容矿断裂中形成的作用和矿液压裂作用, 分析矿 液压裂的基本因素及其与矿脉的形成关系。将构
628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9年
增刊




627
热液铀矿床深部勘查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
方适宜, 范立亭, 陶志军, 韩祺明, 舒孝敬
( 核工业 230研究所 , 湖南 长沙 410011 )
运用当代成矿学和找矿新方法新技术, 通过 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 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 研究, 地质与物化探等综合研究 , 建立一套符合本 区热液型铀矿床自身特点的地质预测新技术, 解 决与剪切带相铀矿床控矿成矿构造识别和热液铀 矿床垂向地球化学分带等关键技术 , 增强深部隐 盲矿床的预测能力, 为铀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造控矿与矿床成因紧密结合, 构造演化与成矿演 化相结合, 建立典型矿床矿脉三维模型图 1 及成 矿演化的构造过程。对区内典型的控矿韧性剪切 带进行剖面取样和磁组构测试分析 , 厘定控矿剪 切带及组构运动学特征。
1 区域成矿的地质动力结构和岩石地球 化学
通过地质调查和取样分析 , 走滑叠接带所形 成的透镜状菱形断块是花 岗岩型富铀矿 床最普 遍 , 最重要的成矿构造场地。矿床定位于菱形断 块内, 苗儿山复式花岗岩基为一变质核杂岩构造, 其东西两端分别为新资韧性剪切带和苗儿山韧性 剪切带 , 沙子江矿床和孟公界矿床发现与次级韧 性剪切带相关的 U、 W、 M o 共生的高品位脉状花 岗岩型铀矿 ; 对成矿区的航磁、 重力资料进行不同 高度的向上延拓和一阶、 二阶导数和磁性界面计 算 , 结合航空伽玛能谱资料研究区域控矿断裂与 铀的迁移富集关系。对苗儿山 - 越城岭花岗岩体 进行反演, 得到岩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圈定了 2 个产铀岩体上的岩浆侵入管道 , 花岗岩型富铀矿 床多分布于岩浆侵入管道边缘。以控矿地质体为 核心, 把成矿分析中时间、 空间、 物质和形成条件 及成因机制研究融为一体 , 进行岩浆作用、 构造历 史演化与成矿作用分析。
A 矿脉三维模型示意图 ; B 半个脉体三维模型示意图 1 花岗岩 ; 2 糜棱岩 ; 3 碎裂化花岗岩 ; 4 早期青灰色 硅质脉 ; 5 含矿硅质脉 ; 6 铁矿化石英脉 ; 7 含矿细脉带 ; 8 角砾化带 ; 9 萤石化、 辉锑矿晶洞
图 1 孟公界 矿床矿脉三维模型示意图
3 热液铀矿床的垂向地球化学分带 ( 异常 模型法 ) 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