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显微镜操作指南
裂隙装置
捻转裂隙宽度调节旋钮,可在0—8毫米范围内任意调节裂隙的宽度。
拨动光栏盘,可在0.2—8毫米范围内任意选择裂隙的高度。
光栏盘上有大小光圈五个,通过光圈能产生0.2、2、3、5、8毫米的圆光班亮区;并有一个连续可变的光栏,裂隙的高度自0.2—8毫米可任意选择。
滤片
拨动滤片杆,即可更换滤片。
裂隙的旋转
捏住裂隙旋转手柄,朝左方或右方转动,可使裂隙光由直位经斜位转至横位。
当作横裂隙切面时,需将裂隙灯放在正中位,即灯臂与镜臂之间的夹角等于0。
用横裂隙作上斜位的光学切面
把前倾扣向下方推动,同时拉裂隙灯的下端,裂隙灯即可向前倾斜。
此时,从反射镜反射出的光线便向上倾斜。
此倾斜角的变动范围为0—23,可随需要而定。
直裂隙光向左右两侧移动
拧松中心旋扭,裂隙灯即可用手转动,使直裂隙光向左(或向右)侧移动。
移动范围左右各15度。
拧紧定中心旋钮,裂隙灯即自行转回正位。
上述三种转动作用可以混合应用。
特别对鼻侧或颞侧部位的房角和眼底的诊察是具有特殊价值的。
灯臂和镜臂的转动
灯臂和镜臂装在一根同心轴上,两者可以单独转动,也可以一起转动。
灯臂和镜臂之间有一个联动螺栓。
拧紧此螺栓,灯臂和镜臂可以各自任意转动,若将此螺栓拧紧,灯臂和镜臂即可一起联动。
在此螺栓的下方,有一个镜臂固定螺旋,当拧紧此螺旋时,镜臂即可单独转动。
灯臂和镜臂的夹角
灯臂和镜臂都可以在正中两侧各90度范围内转动。
再镜臂上有一个定位柱。
灯臂上有三个卡位。
当灯臂和镜臂重合时,夹角为0度,定位柱滚入中间的卡位。
当灯臂在镜臂左(或右)侧10度时,定位柱滚入左(或右)的卡位。
灯泡的更换与调整
如果需要更换灯泡,应在闭灯20分钟,让灯泡充分冷却后进行。
握住灯盖,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灯盖即可取下。
拧松红点螺钉,取出灯头,用螺丝刀拧松灯头两侧的螺丝,拔出旧灯泡。
换上新灯泡后,将灯头重新插入灯座上孔内。
接通电源,将裂隙开到最大孔径,并插上对焦棒,把对觉面对向医师一方。
然后前后移动灯头,当在对焦面上看到
一个照明均匀、边界清晰、明亮的圆光斑时,表示灯泡位置已经正确。
然后拧紧红点螺钉。
将灯盖上的红点对准灯座上的红点,装上灯盖后,按图示箭头相反方向旋转,灯盖即行固定。
更换反射镜
头架及固视灯
颚托左下方有一个调节旋钮,可用它调整病员头位的高低,使被检眼适于显微镜等高。
在头架的上方有一盏固视灯,供病眼导向之用。
在颚托的下方有一个前置镜插座,当插入前置透镜后,可以轻巧地在左右方向滑动。
显微镜
放大倍率
双目立体显微镜的瞳孔间距可进行调整。
采用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10X或16X)和拨动显微镜下方的变倍杆变换物镜(1X或16X)即可变换倍率如下:
校正焦点
显微镜的焦点是按正视眼调整的。
医师如为不正视眼,应带合适的眼镜,或调节目镜的焦点。
此时插上对焦棒,闭左眼,转动右目镜适度调节环,直至获得最清晰的象为止。
闭右眼,以同样的方式校正左目镜的焦点。
切记在使用完毕后,将调节环恢复到“0”位以便他人使用。
如需按挡气板,先旋下显微镜前下方的两个挂钉,放上挡气板,再旋上挂钉。
运动底座
裂隙灯显微镜的升降及水平面内(前后左右)的平移都由操作受柄控制。
旋转操纵手柄,能使裂隙灯显微镜升降(升降范围有一定限度,如旋转不动时,切不可强行旋转,以防损坏)。
水平面内的平移,无论是大幅度移动或精细微调,全由操纵手柄控制。
若旋紧底座固定螺旋,底座就被固定。
在通常使用情况下,应松开此固定螺旋。
仪器台
仪器台的右下方有一个抽屉,左下方为电源开关。
输入电源电压为220伏。
当打开电源开关1时,裂隙照明被接通,固视灯也被燃亮。
电源开关的左方有一个裂隙照明亮度调节旋钮。
按旋钮所示的“L”位置旋到“N”位置时,亮度增加,从“N”位置旋到“H”位置时,亮度进一步增加。
一般检查只需用较低的电压。
当作精细的光学切面时,可选择较高的电压。
但即使在“H”位置,本仪器也可长时间地连续工作。
升降台有四只角轮,其中两只为制动轮,若制动轮踏板为水平,则角轮被锁定,若踏板与地面成45度角,则角轮可滚动。
附件
前置凹透镜
前置凹透镜为-58.6D平凹透镜。
使用时将导板插入轴孔内,把底板按箭头方向转出,小滑车即可在颚托板下面左右方向轻巧的来回滑动。
这时将前置镜插到插座孔内,镜杆下端插入导板槽内,然后握住手柄对准病眼,操作操纵受柄,透镜便可随底座一起联动。
可供观看离眼球中心轴30度范围内的眼底。
由于不需要麻醉,便于通常的使用。
眼底接触镜
在使用时,需要在接触镜与角膜之间加填充液,与前置凹透镜相比,用眼底接触镜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光学切面。
前房角镜
在使用时,也必须在它与角膜之间加填充液。
它具有一块与前表面呈62度倾角的反射镜。
三面镜
使用时,必须在它与角膜之间加填充液。
此镜的中央部分用于检查黄斑四周30度以内的眼底。
由于三面镜很厚,因而只能作为一般检查后极部眼底用。
不
能获得精细的视网膜光学切面。
三个反射面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面与前方平面成75度倾角,用于检查30度至赤道部的眼底;第二面与前方平面成67度倾角,此镜可用来检查赤道部到周边部的眼底;第三面与前方成59度倾角,此镜既可看到前方角,又可看到锯齿缘;如果在巩膜上加压,还可以看到睫状体平部。
当反射镜上的镀膜层损蚀后,必须更换反射镜,用拇指与食指握住反射镜的颈部,然后将反射镜抽出。
再更换中,切勿将手指触及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