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顾大庆【摘要】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
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
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关键词】建构空间设计教学法研究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acaseofstudioteachingbytheTectonicStudiooftheDePartmentofArchitec tureat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ItaddressestectOnicStudyasanattitudeofdesignandamethod ofworkthateanbeeffectivelytaughtinastructuredandr【gorousmanner.ThePaPerexPlainsthisteachingresearehin4Par-ts:firsttheformationofthetheoreticPr oPositionoftectonicStudy;secondthedesignoftheteCtonjeProgram;thenexercisesandtheirimPlement ation;andthelastits imPlieationsofthisPedagogicresearchontoday’5arehi-tectura!education KeyWords:tectonics,sPaee,design Pedagogy .research建构“是这几年建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主轴无疑是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卜FramPton)的巨著(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inTeetonieCultu「e).弗氏为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究式的探索建构本质内涵的路径。
而作为设计教学的一个课题的建构,与作为理论研究的一个课题的建构.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实践性的,后者则是思辩的.弗氏的本意应该是提倡一种设计的建构文化,但是这个任务却不能够完全通过对建构的理论研究来完成.而必须借助于设计实践和教学的环节。
本文所介绍的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的建构设计教案,就是对如何发展“实践性的“建构文化所作的一个尝试.一、命题作为设计教学的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对‘建构’‘作必要的定义.以确立一个建构研究的独特视角。
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构筑一个深奥和复杂的理论和哲学的架构.而是采取了一个直接的和朴素的方式.即对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观察和再思考.这些认识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清晰的,而是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而渐渐形成的。
1.空间、建造和建构弗兰姆普顿在(建构文化研究》一书的开篇便把建构研究与空间问题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建筑思维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这个前提下.“建构研究的意图不是要否定建筑形式的体量性特点而是通过对实现它的结构和建造方式的思考来丰富和调和对于空间的优先考量。
”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似乎不应该简单地把建构和空间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而是先澄清建造和空间的关系.然后才是建构与建造和空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建造活动领悟到建造和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在田间劳作的村妇为了将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选择了田埂边一凹地.再用几根树枝搭在上面便给了孩子一个既安全又遮阳的栖身之处。
这个创造空间的过程不是概念的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和物质的.建造的目的就是创造空间,用材料来搭建以创造空间.这就是建筑活动的本质(图1)。
在这个最原始的层面上来看‘建构和空间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两者在建筑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弗氏在前述关于建构和空间的那段文字中,接着又指出他并无意强调建造的技术性问题.而是着眼于建造的表达潜能。
何为表达(expression),赛克勒(〔eduard .F.Sekler)在1965年的一篇短文“结构.建造和建构(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tonics)”中对建构作了最直接明了的阐释。
他认为”结构”是关于建筑中处理受力关系的一套体系或原则的抽象的和一般的概念而“建造”则是结构体系或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样的一个结构体系或原则可以通过若干不同建造材料和手段来实现.比如梁柱承重结构是一种通过梁和柱来传递荷载的结构体系.它可以用木、石钢及混凝土等多种材料来实现。
于是.结构这种不可视的原则.通过建造得以实现再通过“建构”得到视觉上的表达。
由此.我们知道建构并不是一个关于建造技术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建筑形式的表达问题·大致来说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基本的建筑表达形式,即形象和象征的(Figurative and symbolic),抽象和塑型的(Abstract and plastic).和建构的(tectonics)。
所谓象征的形式和表达是指建筑的形式所表现的是与建筑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如上海博物馆(图2)的基本体量所体现的“天圆地方”的概念与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功能都没有直接的关系.设计者是在借助建筑的形式来表述一个建筑以外的概念.尽管这种表达也是必须借助于建造的手段才能实现的。
再来看看风格派的施罗德住宅(图3).它算不算是一个建构的形式和表达呢?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板的构件的抽象构成.构件表面的涂料掩盖了具体建造的材料和它的结构因此它只能算是一种抽象的和塑型的表达.事实上,它只是一栋砖混结构的建筑。
再看皮特·卒姆托设计的养老院(图4).建筑的形式通过材料的运用清楚表达了结构体系关系它的建造方式是直接可读的.很显然形象和象征的表达不属于建构的研究范畴。
抽象和塑形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纳入建构的研究范畴.它是抽象的形式要素的建造.只是其将材料的物质性极端压抑。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即建构是关于空间和建造的表达.进而我们还可以推演出几个关于建构的研究课题如建造的材料和手段与所产生的空间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如何去界定这种关联?又如建构表达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抽象的表达也纳入建构的研究范畴建构的表达就应该存在不同的类型该如何去界定这些建构表达的类型?它们对设计的意义又如何?等等.如此我们便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建构研究的范畴.2.建构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作为实践性的建构只有在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时才有意义。
有关这个方面的启示同样来自于对基本的设计活动的考察.在民间的和原始的建筑活动中建造的意图(创造空间或庇所)与实现意图的手段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设计“环节.人们是直接通过建造即对建筑材料的操作来实现建造的意图这也许是我们能够在这类建筑中找到建构的最直接和最丰富的表达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原始的建筑方式的不断演化便产生了用特定的材料进行建造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方式.以师傅传徒弟的方式或法式的方式流传下去.建筑师的出现使得建筑意图和建筑手段之间的直接联系中断.建筑师将业主的建筑意图以图纸和模型的方式转化为设计再以设计来指导建造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建构的表达就不大可能是建造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而是建筑师需要刻意去追求的设计目标。
关于建筑设计的方法.根据设计的媒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以绘图板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以及以模型制作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在现代建筑出现之前,作图是建筑师设计的惟一手段。
建筑物在平面图上只是表现为一些连续的笔触或图形它们代表了实体与空间的种种关系.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最后完成的施工图其间是一系列的图面上的作业或前或后建筑师总是要面对建造的问题。
模型作业的设计方法应该是从‘包豪斯“的工作坊训练中衍生出来的.建筑师不是以作图来构思.而是通过模型来研究.这样的研究较之图形更为直观.可以打破单纯图形思维的限制.毋庸置疑,很多的建筑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图面作业的方法来达到建构形式和建构表达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模型制作的设计方法.是因为在它的作业过程中始终包含了对材料(模型材料)的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又回到了建造的最初定义.那么.这对我们要进行的建构研究究竟意味着什么?这里我们提出有关设计的方法与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当代的建筑师习惯于直接用模型进行设计研究.制作模型需要材料不同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操作的可能性.一张纸板,你可以用切割的方法先切成若干的板块.再用这些板块来围合和限定空间:你也可以用折的方法来直接将纸板折成所需要的空间.这个折的操作会给你的设计一个明确的特征.是因为纸板这个材料提供了这种创造空间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这个建筑最后是用钢筋混凝土来实现的.这种材料显然是不能折的,但是这个在构思阶段用纸板折出来的形式特征却成为你的形式表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图5).如果你在构思时用了不同的模型材料.那么最后的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呢?曾经在某本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教学的文章作者回顾自己在南加州学习建筑的经验时,提到在街上行走时见到那些著名建筑师的建筑.作者几乎可以在这些建筑上看见当时制作模型时用大头针固定吹塑板留下的痕迹。
换句话说.这些建筑仿佛就是放大了的模型.模型的特征.或者说设计者对模型材料的操作成为了建筑表达的内容.这个观察对我们是很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常说功能决定形式.或者场所决定形式、技术决定形式.看来我们还应该说,工作方法也能决定形式建构设计的本质就是一种工作方法.3.建构是关于建筑物的构成方法的研究一般来说,一个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人.环境、和建造等因素.每一项因素都可以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比如我们需要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空间、感知空间以及赋予空间惫义:需要研究建筑物如何适应特定的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和建筑场地条件:还需要研究建造的材料结构和建造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以及节能和环境技术诸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对于一个好的设计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在上个世纪中.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就一定能产生一个好的设计.但是,我们现在意识到这些研究未必就一定能够产生一个好的设计.因为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项十分必要的研究,那就是关于建筑物自身的研究.即构成一个建筑物的整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这在“鲍扎“‘(巴黎美术学院)的年代属于‘构图“的研究范畴在.现代主义“盛行的年代一度成为研究的禁忌而现在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说它是热点.是因为建筑的造型问题重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的目的.而不是单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