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制度会签表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事故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或消除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适应范围
适合于公司的应急救援管理。

三、管理内容和要求
1、事故应急响应等级划分
①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事故应急响应实行三级响应机制。

a.一级响应: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或发生影响严重的较大安全事故。

b.二级响应: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或发生影响严重的一般安全事故。

c.三级响应:发生一般安全事故。

②根据响应级别,现场救援行动实行分级指挥和领导:
a.一级响应的事故救援,由公司第一责任人负责指挥和领导,各部门参加。

b.二级响应的事故救援,由公司主管副总经理负责指挥和领导。

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宣传、工会等部门参加。

c.三级响应的事故救援,由安环部部长负责指挥和领导。

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派人参加。

2、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①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

由公司第一责任人担任组织领导,安全、生产、技术、后勤、财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办公室主任由安环部部长担任。

②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分为以下工作小组
a.救援指挥:接到突发事故报告信息后,宣布启动救援预案,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及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b.抢险救援组:负责突发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查明事故现场基本情况,迅速组织抢险行动,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

c.物资设备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设备的调配工作,满足抢险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

d.医疗救助组:负责伤亡人员的现场救护、送往医院救治工作。

e.媒体宣传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

f.警卫组: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等警戒工作,引导外部救援进入现场,并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g.接待组:负责伤亡人员的家属接待,妥善处理受害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3、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①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
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

②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相关部门必须按规定以最快速度上报相关部门。

事故信息报告采用快报方式,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事故报告单位等。

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之后再采用文字报告。

涉密信息应遵守相关规定。

③根据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确定应急响应级别,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援机构,开展事故救援行动。

④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包括指挥、抢险、物资设备保障、医疗救助、媒体宣传、警卫、后勤和接待等,应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进行详细规定各项行动的工作内容、执行人或小组、协调等事项。

⑤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①公司根据生产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有害物质、重大危险源等特点,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经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字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②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安环部应了解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掌握当地有关医疗机构和急救机构的联系方式,编制预案时要结合这些因素。

③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编制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规范,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a.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b.应急救援组织及其具体分工、详细职责。

c.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d.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

e.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f.现场恢复措施。

g.应急培训和演练。

h.其他。

⑤若实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在应急演练中发生预案存在不足,要对预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或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预案的完善。

(5)事故应急准备和演练
①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做好抢险人员、救援设备、物资和器材的预备工作。

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专职安全员负责应急培训工作,安环部负责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

③公司应对员工进行事故应急相关知识的教育及培训。

应急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a.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b.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c.个人防护常识。

d.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④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