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较复杂行程问题知识要点:复杂的行程问题涉及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和时间。
只不过有时是多个物体的相向、相背、同向运动,有时是运动过程中出现多次相遇。
它常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路程。
但有时运动过程中多次相遇时,可根据运动物体行驶的路程关系,灵活运用比例来解答。
人在环形路上行走,计算行走距离常常与环形路的周长有关。
①从同一地点背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环形跑道的周长②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速度差×追及时间=环形跑道的周长例题:例1.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他们每人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
求甲追上乙需多少时间?思路提示:先求出甲、乙两人不停地跑,甲追上乙的时间,再求甲跑完500米,一共停留了几次,共停留时间。
例2.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
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
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点几分?思路提示:先求出小明和爸爸的速度比,观察图可知,爸爸从8点16分到第一次追上小明。
爸爸共走的路,就可求出这段时间小明走了的路,继而求出小明在前8分钟走的路,小明的速度,及走8千米用的时间。
例3. 甲用40秒钟跑完跑道一圈。
乙反向跑,每15秒钟与甲相遇一次。
问乙跑一圈要几秒钟?思路提示:甲乙两人可看成从圆圈上同一地点,反向而行每相遇一次共跑一圈,可求出速度和,根据甲跑一圈的时间可求甲速,继而可求乙速(用工程问题思维解题)。
例4. 甲、乙、丙三人跑步锻炼,都从A 地同时出发,分别跑到B 、C 、D 三地,然后立即往回跑,跑回A 地再分别跑到B 、C 、D ,再立刻跑回A 地,这样不停地来回跑,B 与A 相距101千米,C 与A 相距81千米,D 与A 相距163千米。
甲每小时跑3.5千米,乙每小时跑4千米,丙每小时跑5千米。
问:若这样来回跑,三人第一次同时回到出发点需用多少小时?思路提示:分别求出甲、乙、丙往返一次的时间,然后求出他们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求出同时回到出发点的时间。
例5.李经理的司机每天早上7点30分到家接他去公司上班,有一天李经理7点从家出发步行去公司,路上遇到按时来接他的车,他乘车去公司,结果比平时早到5分钟。
问李经理什么时间遇上汽车?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几倍?思路提示:如图,A 点代表家,B 点代表公司,设李经理在C 点上车,从图中看出,汽车比平时 少行两个AC ,知汽车行一个AC 的时间:5÷2=2.5(分钟),汽车比平时早2.5分钟接到李经理, 即可解决问题。
例6. 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每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地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中途下车步行去飞机场,汽车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已知甲、乙班步行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7倍,那么汽车应在距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机场?思路提示:如图,A点为学校,B点为飞机场,设甲班乘车到C点下车步行BC,乙班步行AD,DB乘车。
图中看到DC+DB=7AD,即DC=3BC=3AD,因此,求出AD的长度就容易了。
例7.某城市东西路与南北路交汇于路口A。
甲在路口A南边560米的B点,乙在路口A。
甲向北,乙向东同时匀速行走,4分钟后两人距A的距离相等,再继续行走24分钟后,两人距A的距离恰又相等。
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思路提示:如图:4分钟,甲到C,乙到D。
AC=AD,4分钟共行AB,可求甲乙速度和,再走24分钟,甲到E,乙到F,可知AE=AF,甲28分行BE,乙28分行AF,28分甲比乙多行AB,可求出甲乙速度差,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例8.小刚与小勇进行50米赛跑,结果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勇还落后小刚10米;第二次赛跑,小刚的起跑线退后10米,两人仍按第一次的速度跑,比赛结果将是什么?思路提示:先求出第一次小刚和小勇的速度比5:4,再解决第二次,小刚和小勇跑的路程,就 可求出小勇离终点的距离。
练习:1. A 、B 各以一定的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
A 的速度是每分钟180米,B的速度是每分钟220米。
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多少分钟后B 第二次追上A ?2.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乙车比甲车每小时多行全程的201,两车每小时共行全程的209。
他们在途中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 地,乙车到达A 地后立即返回,他们在途中又一次相遇。
如果两次相遇的地点相隔40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5%,那么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24分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8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31,那么可以提前10分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 科技站组织100名学生到离站32千米的标本园地采集标本。
只有一辆每次能载50人的汽车,已知同学们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
汽车载人时车速为每小时40千米,空车每小时50千米。
为了使全部同学尽快到达目的地,他们采用了步行与乘车相结合的办法。
问到达目的地最短的时间是多少小时?5. A 、B 两地相距20千米,一个班学生45人,由A 地去B 地。
现有一辆马车,车速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马车每次可乘坐9人,在A 地先将第一批9名学生送往B 地,其余学生同时步行向B 地前进;车到B 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步行学生相遇后,再接9名学生送往B 地,余下的学生继续向B 地前进……这样多次往返,当全体学生都到达B 地时,马车共行多少千米?(学生上、下时间不计)6.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从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
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多少?6.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在甲后面20米处;如果两人各自速度不变,要使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终点,甲的起跑线应比原起跑线后移多少米?7.小刚和小明进行100米短跑比赛(假定二人的速度均不变)。
当小刚跑了90米时,小明距终点还有25米,那么,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明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8.汽车每天早上从幼儿园出发,8点整到达居民区车站接小朋友上幼儿园。
有一天小朋友们7点40分从居民区车站出发走向幼儿园。
在路上遇到汽车后上车到幼儿园,结果比平常提早了4分钟到达。
汽车的速度是小朋友步行速度的几倍?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点钟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
这位劳模在下午1点钟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点40分到达。
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11. 甲、乙两人从周长为1600米的正方形水池ABCD相对的两个顶点A、C同时出发,绕池边沿A →B →C →D →A 的方向行走。
甲的速度是每分钟走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46米。
则甲、乙第一次在同一边上行走时,是发生在出后的第多少分钟?12. 在4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反向起跑。
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6米,当他们第一次在起跑点相遇时,他们已在途中相遇了多少次?例题解答及练习答案例1. 100÷(5-4)+10×4=140(秒)注意:甲跑到500米处,正好追上乙,不需计停留时间。
例2. 小明与爸爸的速度比为1:3, 4÷(4+8)=1:34-4×31=38(千米)(小明前8分走的路) 38÷8=31(千米)(小明的速度) 8÷31=24(分)(小明走8千米用的时间)24+8=32(分),即这时是8点32分。
例3. 1÷(=-)4011511÷241=24(秒) 或15÷(1-4015)=15÷8524(秒) 例4.甲往返一次需101×2÷3.5=352(时)乙往返一次需81×2÷4=161(时)丙往返一次需163×2÷5=403(时) [352,161,403]=[5606560⨯]=6(时)例5. 5÷2=2.5(分) 上午7点27.5分遇到李经理,李经理7点出门,7点27.5分遇到汽车,27.5分走的路汽车只需行2.5分.所以27.5÷2.5=11(倍).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11倍.例6. AD=CB. 汽车把甲送到C,回到D 再到B,甲走完CB,汽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7倍,DC 的长度是CB 的(7-1)÷2=3(倍) CB=24÷(1+3+1)=4.8(千米)例7. 560÷4=140(米/分) (甲乙速度和)560÷28=20(米/分) (甲乙速度差) (140+20)÷2=80(米/分) (甲速) 80-20=60(米/分) (乙速)例8. 50:40=5:4 (小刚与小勇速度比)第二次小刚跑50+10=60(米)小勇跑60×54=48(米) 50-48=2(米)练习1. 500×2÷(220-180)=25(分)2. 甲速:(201209-)÷2=51;乙速:(201209+)÷2=41第二次相遇时间1÷(5141+)=920小时,甲行全程的:9492051=⨯第二次乙行全程:910292041=⨯⨯. 全程为:40÷(94910-×2)=180千米. 3. 1:(1+25%)=4:5, 24÷(5-4)×5=120分.1:(1+31)=3:4, 120÷4×(4-3)=30分 80÷301030-=120千米4. 4:40=1:10, 4:50=1:12.5, 如图,用实线代表行车,用虚线代表步行95.1211+⨯=32份32÷(1+9+32+1)=3596千米所用时间为: 3596×(1+9)÷40+3596×(1+32)÷4=13529小时5. 人速:车速=1:3,画图为,实线代表行车,虚线代表步行45÷9=5次 20×(1+161818141412121++++++)=5641千米 6. 设全程为S ,甲班步行的路程为S 1,乙班步行的路程为S 2,根据两班在路上的时间相等可得下面的方程:4834842211S S S S S S -+=-+ 化简得:481648122211S S S S S S -+=-+22111612S S S S S S -+=-+ → 21:S S =15:11方法二:如下图所示,A 为乙班的上车地点,B 为甲班的下车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