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i s t o r i c a l P l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2年 第36卷 第8期 VOL.36 NO.8 AUG. 201220【摘要】通过史料分析,揭示唐代市内已经出现居住功能。
指出唐代的里坊制松动迹象并不只局限于坊内发生商品交易行为,还包括市本身出现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现象。
市内居住功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一变化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中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破坏了里坊制的市坊区分规划制度;突破了里坊制的居住组织原则;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从市向街道的转换。
【关键词】市;里坊制;古代城市规划制度;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ABSTRACT: The analysis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reveal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dwelling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market of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cline of Lifang (i.e., residential ward) system is not restricted to the commodity exchange within the ward; moreover, it includes the appearance of commercial function mixing with residential function in the market. The residential function of the market i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 is demonstra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destroying the planning system of Lifang system that separates market from residential ward; breaking the residential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Lifang system; promoting the conversion of city public space form market to street.KEYWORDS: market; Lifang system; ancient urban planning system; ancient urban planning history of China1 引言唐代是我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发展的顶峰阶段,其都城长安尤以规整的道路体系和里坊形制、严格的市坊分立和管制政策成为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出现了破坏古典市坊制度的迹象,开启了从里坊制向街巷制的过渡步伐。
对于这一自唐开始,到北宋达到高潮的城市规划制度变革的实质性内容,学界将其归纳为商品交易突破古典市制约束,向坊内渗透。
贺业钜认为,坊内设店和夜市出现是当时破坏旧市坊制度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1]。
施坚雅也指出:“(唐宋之际)坊市分隔制度消灭,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是“中世纪城市革命”的重要特点[2]。
笔者认为,唐代出现的里坊制松动迹象并不只局限于坊内设店推动的商品交易突破古典市制约束,市本身出现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现象也是里坊制开始瓦解的重要征兆。
2 古典市制概况古典市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商品交易地点和时间的严格限制。
城市中的商品交易集中在市中进行。
《周礼》记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
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3]”交易时间则严格限定在白天,市门清晨开启,日暮关闭。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云:“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
[4]”《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5]”人们在日暮后从市前经过时,竟然不回头看市门一下,原因就在于市场交易已经停止。
唐代沿袭了古典市制,但与以前各朝相比,唐代的市制规定更为规范化,也更加严格。
政府只允许州县治所设市,而且对交易时间进行了精确设定,市门定时启闭。
《唐会要》载:“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唐代市的变化与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郑 卫 饶晓晓【作者简介】郑 卫(1975-),男,博士,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讲师。
饶晓晓(1981-),女,浙江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建筑系讲师。
【收稿日期】2011-11-11【文章编号】1002-1329 (2012)08-0020-05【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CHANGE OF MARKE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RANSITION OF ANCIENT URBAN PLANNING SYSTEMZHENG Wei; RAO Xiaoxiao21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6]”里坊制城市中,坊和市不但在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在功能上也处于分离的状态。
坊和市都有封闭的垣墙围合,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坊门和市门的管理。
坊是居住的基本组织单位,市则是专门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
坊内不允许开设店铺进行商品买卖,市内也严禁列肆贩卖的商人留宿,如《晋令》规定:“坐垆肆者,皆不得宿肆上。
[7]”3 唐代市的功能复合现象在古典市制下,市的功能是单一的,只是作为商品交易的空间,而没有居住的功能。
但是唐代已经发生市中住人的情况,居住功能向市内渗透,市出现了功能复合的趋势。
洛阳南市和北市,就分布有私人住宅。
《千唐志斋藏志》中收集的墓志即有相应信息,如《唐故田府君墓志铭并序》:“(田少直)以大和七年六月九日遘疾于洛阳北市之里。
[8]”《唐故卫公夫人渤海高氏墓志铭并序》:“(卫义夫人高氏)以开成三年六月十七日寝疾,祷请不,终于洛阳北市里之私第。
[8]”或许有学者会认为,北市有私人住宅与其原为里坊有关。
诚然,“北市。
本临德坊,显庆中立为北市。
[9]”在改为北市之前,坊内自然有许多私人住宅。
《唐故王君墓志铭并序》:“(王赞)于大唐永徽三年四月二日终于邻德里(即临德坊)[10]”这则史料即为明证。
因为临德坊改为北市是显庆二年,即657年之事,永徽三年是652年,此时尚未设置北市。
但田少直和卫义夫人高氏辞世年代分别为833年和838年,是在废坊立市之后。
因此,北市的建制沿革并不足以否定居住功能向市内渗透这一结论。
更何况史料中还有反映南市存在私人住宅的明确记载,而南市在隋代洛阳建城时即已规划建设,此后唐袭隋制,当不存在建制沿革方面的问题。
如《大周故武骑尉张府君段夫人墓志铭并序》:“(张大妻段氏)于垂拱二年七月十二日卒于旗亭里(即南市——笔者注)之私第。
[11]”《大唐故处士陈君墓志铭并序》:“(陈泰夫人房氏)以神龙二年十二月七日终于南市旗亭里第。
[8]”《唐故将仕郎试恒王府兵曹参军兼充大内上阳宫医博士成阳郡成公墓志铭并序》:“有唐大和四年岁次庚戌九月壬申(即大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笔者注)……(成)殒于洛州河南县南市面行之第宅”[12]。
因此,市中出现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趋势的结论有史料依据。
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还有齐朗宅,北市还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13]。
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
1956年西安东郊韩森寨东北出土高义忠墓志,记载中散大夫试少府监高义忠于大历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终于东市署私第[13]。
当然,这些有确凿史料可稽的住宅只占市中曾经存在住宅的极少比例,更多的住宅信息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市内住人的信息在一些古人笔记中也可得到反映。
如《广异记》:“张仁幼时贫乏,恒在东都北市寓居。
[14]”《法苑珠林》卷74:“唐长安市里风俗,每至岁元日已后,递饮食相邀,号为传坐,东市笔生赵大次当设之。
[15]”这两则记载都是明文反映市内可以居住的。
《太平广记》卷363《韦滂》记载:“唐大历中,士人韦滂……尝于京师暮行,鼓声向绝,主人尚远,将求宿,不知何诣。
忽见市中一衣冠家,移家出宅。
子弟欲锁门。
滂求寄宿,主人曰:‘此宅邻家有丧,俗云,妨杀入宅,当损人物。
今将家口于侧近亲故家避之,明日即归。
不可不以奉白也。
’(韦恳求寄宿)主人遂引韦入宅,开堂厨,示以床榻,饮食皆备。
[16]”从韦滂借宿和主人所述离宅是因为邻家有丧的记载,反映出市内存在私人住宅,夜间可以宿在市内。
《太平广记》卷84《俞叟》载:“京兆吕氏子……月余在(江陵)逆旅,未果还。
有市门监俞叟者,见吕生往来有不足色,召而问之。
[16]”可见,市内住人的情况不仅仅局限于长安和洛阳,也发生在其他州县。
此外,《太平广记》中还收录了一些以某市百姓称呼主人公的记载,如卷220《王布》:“永贞年,东市百姓王布知书,藏钱千万,商旅多宾之。
[16]” 卷436《推磨骡》:“临洛市中百姓,有推磨盲骡无故死,因卖之。
[16]”卷436《东市人》:“开成初,东市百姓丧父,骑驴市凶具”[16]。
笔者认为,东市百姓、市中百姓当为居住在市中之人。
根据常理推论,如果居住和就业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话,也即这些人不是住在市内,应该不会使用东市百姓之类的用语。
这些记载亦可作为市已具有居住功能这一结论的旁证。
4 商品经济发展与市的功能复合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流通和交易的规模也迅速扩大。
长安东市,“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9]” 洛阳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集。
[9]”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里坊制开始松动,商品交易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时间上分析,唐代出现的夜市突破了市场交易仅能在日间进行的限制。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长安崇仁坊由于“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唐代市的变化与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郑 卫 饶晓晓H i s t o r i c a l P l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2年 第36卷 第8期 VOL.36 NO.8 AUG. 201222又与东市相连,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
由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9]。
扬州的夜市也很发达,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17]。
从空间上分析,商品交易已经不再严格地局限于市内,一些坊内开始开设店铺,如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