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病综合症患者的饮食

肾病综合症患者的饮食

肾病综合症患者的饮食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常为“三高一低”,肾病综合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饮食非常重要,关系到肾病综合症病情改善的速度和预后,肾病综合症患者的饮食具体有以下要求:1. 肾病综合症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食盐的摄入量应根据患者水肿的程度而定。

高度水肿者、轻度水肿或水肿减轻但并未完全消退者应坚持低盐饮食,即:食盐每日3可左右。

如果水肿完全消退,血浆白蛋白接近正常时可恢复普通饮食,但也不可吃太咸的食品,如腌菜等。

如果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损,在治疗期间应全程坚持低盐饮食。

2.肾病综合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肾病综合症患者每天都有大量蛋白尿排出,低蛋白血症使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水肿尤其是高度水肿顽固难消(详见上面的章节),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也持续下降,所以对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蛋白摄入量具体要求如下:肾功能没有受损的肾病综合症患者:(1)保证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每人每天90-100克左右的蛋白摄入量。

(2)在患者食欲不振时,可按1克/公斤体重/日给予蛋白,同时还可请大夫开调理脾肾、增进食欲的中药和在大夫指导下服用利尿剂以减轻胃肠道水肿。

(3)待食欲好转即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直至1.5克/公斤体重/日。

(4)当患者食欲很好时,允许自由进食,待血浆白蛋白提高或接近正常时或水肿消退后改为普通饮食。

肾功能已经受损的肾病综合症患者:要坚持低蛋白饮食(0.65/公斤体重/日),而且要均匀的分布在三餐之中。

这里列举一些常见食物所含的蛋白量以供参考:每100克所含蛋白质(克)牛奶 3.1;瘦猪肉 16.7 ;鸡肉 21.5 ;羊肉 11.1;鸡蛋 14.7。

3.肾病综合症患者脂肪摄入要求肾病综合症患者常有高脂血症,微小病变型患者因短时间内病情就可好转,故脂肪摄入可不受限制,但对难治性肾病综合症,尤其是对膜性肾病等患者因长期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硬化应严格限制肥肉,及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

4.维生素、钙等微量元素的摄入肾病综合症患者除了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以外,同时还丢失与蛋白相结合的其他元素,可间接造成缺钙、缺镁、缺锌等,可用药物或者食物进行弥补,食物一般包括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海产品等。

实施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均需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提倡粗纤维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以增加胃肠蠕动,延缓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选用鸡蛋、牛奶、瘦猪肉、鸡肉、鱼等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生物利用率高、不加重肾脏高灌注的优质蛋白。

每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需根据患者的公斤体重换算出肉、蛋、奶的具体数量,以便病人参考;具体换算关系如下:优质蛋白质含量:1个鸡蛋清≈6g蛋白质,1两(50g)瘦肉≈10g蛋白质,100g牛奶≈3g蛋白质。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常出现反复水肿,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征。

此病常用的药膳饮食疗法有:黄芪赤豆粥黄芪(研末)20克,赤小豆30克,鲜紫苏叶10克,大米100克,鲜车前草15克。

先将大米、赤小豆洗净,加水800~1000毫升旺火煮,沸后加入黄芪末及洗净的紫苏叶和车前草,慢火再煮至大米烂熟,去车前草后分2次吃。

可酌加红糖调味,忌加盐。

此粥有益气健脾、利尿消肿之功效。

主治肾病初期及急性肾炎浮肿明显者。

荷莲豆炖西洋鸭西洋鸭(旱鸭)肉250克,荷莲豆(又名串莲草、水荷兰)30克。

二味药均洗净,鸭肉切成小块,加水适量,慢火炖1~2小时。

饮汤吃肉,一周或两周一次。

能滋阴补肾,主治肾病浮肿消退后蛋白尿日久不消者。

芡实莲子粥芡实20克,黄芪20克,莲子20克,山药粉30克,枸杞子10克。

上药加水适量,煮成两碗粥,每日分2次吃。

无浮肿者加少许食盐,浮肿者加少许红糖调味。

能健脾益气、补肾固精,主治肾病蛋白尿长期不消、反复浮肿、精神疲乏、怕冷、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等脾肾阳虚证。

枸杞山药粥枸杞子30克,怀山药20克,黄芪15克,黄精20克,麦冬15克,大米30克。

上药加水适量,共煮成粥,分2次吃,隔日一次。

能滋阴补肾,主治激素治疗反应,症见头晕、眼涩、面色潮红、心烦失眠或性急、手足心热者。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1],并能下调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2,3]。

同时通过增强脂蛋白酯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表达,促进甘油三脂、胆固醇降解和从循环中的清除,起降血脂作用[4]。

黄芪还能抑制血栓素(TBX 2)的合成,调整TBX 2和前列环素的平衡,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可显著改善肾病时下丘脑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和其依赖性通道水孔蛋白-2的变化,提高肾小球滤过率[5],起到利尿消肿作用。

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血胆固醇、血肌酐、尿NAG酶均有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既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又可以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防止肾硬化的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难治性肾病是指激素抵抗,依赖,反复发作,或因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而难以继续用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

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难治性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肾脏病会议修订的“肾小球疾病分型意见”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即诊断为难治性肾病[2]。

(1)激素初治8周无效或仅部分有效。

(2)初治8周有效,但复发后再治无效。

(3)治疗过程中出现频繁复发(指半年内复发2次,1年内复发3次)或皮质激素依赖者。

(4)皮质激素与细胞毒药物联合治疗无效者。

1.2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03±12.09岁,平均病程13.48±11.07个月,平均住院天数49.12±21.76天;治疗前激素最大用量70mg/d,最小用量30mg/d,平均用量52.26±15.94mg/d;60例中激素依赖型45例,占75.1%,激素抵抗型5例,占8.3%,反复发作型10例,占16.7%,无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者;21例患者曾行肾活检,其中微小病变型7例,系膜增殖型10例,新月体形成型4例。

按随机化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方案:(1)强的松:成人1mg/(kg·d),晨起顿服,6~8周减量,每周减量为每日原先剂量的10%,减至0.5mg/(kg·d)后酌情延长疗程减量。

(2)在强的松原维持量基础上强化治疗:①甲基强的松龙:1.0g/d,连续冲击3天后,口服强的松0.5~1mg/(kg·d)维持。

②环磷酰胺:每月1次,每次每天0.4~0.6g静滴,连用2天。

用足3~6个月后依具体情况拟定具体方案。

③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血小板解聚药(潘生丁)、降脂药、抗感染、降压等处理。

治疗组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中药益气养阴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组方如下:黄芪30g,党参、生地、泽泻、山萸肉、茯苓、山药、益母草、怀牛膝、枸杞各15g,麦冬、川楝子、丹皮各10g。

阳虚加肉桂2g,仙茅、淫羊藿各15g;阴虚有热加知母、黄柏各10g;阴虚水肿加车前子15g;小便短赤、灼热明显加石韦15g,竹叶10g;水肿少尿甚者加赤小豆、大腹皮各15g;易感冒者加防风10g;感受外邪者加用银翘散。

1个月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1.4.1 主要症状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腹胀尿少、恶心呕吐、水肿、疮疖、怕热多汗、心悸失眠、咽部干痛、头胀头痛、脱发、大小便情况。

1.4.2 实验室指标 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A)、球蛋白(G)]。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及X 2 检验。

2 结果2.1 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3]。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5例,占16.67%; 基本缓解8例,占26.67%;部分缓解13例,占43.33%;无效4例,占13.33%。

总有效率达86.67%。

对照组30例,完全缓解2例,占6.67%;基本缓解5例,占16.67%;部分缓解11例,占36.67%;无效12例,占40%。

总有效率达40%。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04,P<0.05)。

表1 24h尿蛋白、血浆蛋白、肾功能、血脂治疗前后比较(略)注:与治疗前相比,ˇˇˇ P<0.001,ˇˇ P<0.01,ˇ P<0.05经上述观察,治疗组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下降,激素平均用量减至35.96±10.26mg/d,较采用本治疗前减少37.5%;但可能由于观察疗程有限,治疗前后激素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难治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比例约占50% [4]。

目前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众多学者力求从中西医两方面探求病因,寻找最佳结合方案来提高疗效。

难治性肾病在祖国医学属“水肿”范畴,多数学者认为脾肾两虚为其根本,邵朝弟教授多年临床探索认为,必须根据所选西药寒热、温凉属性分析病情,通过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才能提高疗效。

故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特征。

脾肾两虚,敛摄无权,大量蛋白尿泄漏,造成真阴亏虚;肾虚脾弱,易感外邪,外感之邪以风热、热毒为多,热为阳邪,最易伤阴;脾虚湿蕴,郁而化热,湿热蕴结,伤及气阴;难治性肾病大多用激素治疗,激素为助阳生热之药,久用易损真阴、抑真阳,导致气阴两虚,长期大量利尿剂、香燥渗利太过,水分摄入受限,蛋白质摄入乏源,进一步造成阴虚。

肝肾同源,肾水亏损,水不涵木,或肝用过极,耗伤肝阴,日久可导致肝阴肾阴亏损。

邵教授主张配合西医治疗基础上重用益气养阴,从肝、脾、肾三脏论治。

方中黄芪补气要药,又具利水祛湿之功,能实土封堤,防精微外漏;党参补中益气,津生血复,与黄芪相配,互相促进,增其补益之功。

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本草汇言》),滋水涵木,益精柔肝;山萸肉补肝肾,涩精气,固滑脱;山药健脾益肾,固精缩尿;泽泻泄肾浊虚火;丹皮凉血化瘀,清泻肝火;茯苓健脾利水。

麦冬润肺复其治节,清金制木;枸杞养阴益血柔肝;川楝子“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滋养肝阴无上良药”,疏肝解郁,平其横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