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摘要]“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强调创新,鼓励教师在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
本课堂教学课前交流环节彰显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其过程至真至简,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观摩活动实录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1-011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好!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广西桂林。
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们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出示地图,学生找)
师:看,我可是从这儿跨越了八九个省,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和你们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
远吧?刚才同学们从祖国的版图中发现了我的家乡和你的家乡。
这幅图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说)
师:看图有意思吧!刚才咱们在读这幅图的过程中,体验到不断发现的乐趣。
读书同样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大家都读过寓言吧!那你都读过什么寓言,发现什么道理呀?
生:寓言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你能说一个寓言故事的道理吗?
生:我知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有错误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
师:大家这么有经验,看来是读寓言的能手呀!那今天读《纪昌学射》,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呀!有信心吗?在读这个寓言之前,先要交代一件事。
这个“纪”是个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三声。
不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所以按照习惯,我们还读四声。
这是其一。
其二,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
比如,这则寓言中还有个人物,叫飞卫,他显然不姓飞!再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肯定不是姓愚蠢的“愚”,智叟也肯定不是姓“智”。
因此,我们确定“纪”不是这个人的姓,所以我们读四声。
读读课题。
好,上课!
教学过程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纪昌学射》)
师:这则寓言会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把书翻开,自由地读一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读)
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1: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
师:他说“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
谁和他有同样的看法?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勤学苦练的?来,你说说。
生2:“勤学苦练”的意思是说:人非常地勤奋努力地做一件事。
师:那你知道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能读一读吗?
生2:(读)“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
师:好,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他的“勤学苦练”?
生3:(读)“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
师:是吗?你看看,抓住了这样的语句,你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你们也把它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好吗?
师:谁还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了不一样的道理?
生1: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他在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的时候,每天都站在虱子旁边,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练习。
师:说得好,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说明了什么?
生2:说明他坚持不懈。
师:对吗?
(学生齐答:对)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有同样的感受?
……
师:第一次练的是两年。
告诉同学们,原文中写到他第二次又练了三年。
用刚才那句话——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
又发现一个道理,把它记在课文空白处。
师:同学们,有没有感觉怪怪的呀!课前交流时,每个寓言你们只说出了一个道理,这儿怎么读出两个来呀?怎么回事?
生1:因为他想要成功的话要勤学苦练,也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师:听清楚他的观点没?也就是说纪昌成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
看来我们所悟出的道理正是纪昌成功的——
生:(齐说)原因。
师:那读出两个道理来,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有了这些就能成功吗?纪昌成功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如果再看书,你肯定能发现。
不急着说,给同学们点儿时间,默读课文,换一种颜色的笔,把你的新发现记到书旁。
看谁还能发现他成功的其他原因,一会交流。
(学生读书,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谁又发现纪昌成功的其他原因?
生:第一段说他很喜欢学箭。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他很“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师:谁听出他的观点了?哟,看来同学们没有听清,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请你再讲一遍,他成功的原因是——
生:他喜欢射箭。
师:是不是啊?
(学生齐答:是)
师:同学们,恭喜你们!又发现一个成功的秘密,但是用“喜欢”这个词儿好像程度不够,成为一个射箭能手是他的——
生:梦想。
师:这样,对不对?你看,又发现一个成功的原因。
有梦想,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师:其实,在刚才这个同学的观点里,你还能明白一个道理。
谁最用心啊?这个同学来说。
生:我觉得他成功的原因还是用一句名言来表示。
师:请说——
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是的,你的观点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勤学苦练”。
他的观点里还有一个,你自己读这一段中的这句话,你也能像他一样发现。
来,说——
生:我发现了,“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了起来”,这句话说明了纪昌听了飞卫的话马上就行动起来。
师:哦,他说的“听飞卫的话”,这个老师的话就那么值得相信吗?哦,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声说。
生:因为他想成为能手,所以“射箭能手”说的话他总是会听的。
师:他关注到一个词——“射箭能手”,圈出来。
“能手”两个字漏掉了,一个成功的原因也差点没有发现。
我们把教师中的能手称为名师,所以要想成功还得找——
生:名师。
师:对,你看,有名师的指点,你就能就少走弯路,更快地达到成功的彼岸。
拿起笔,记下来。
师:你们还能发现他成功的其他原因吗?
(学生没有说到位,重复上面的观点)
师:看来,要想发现更多的成功的原因,我们还得去看看这师傅是怎么教的?给你们点时间,
读读飞卫师傅的话,看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生:飞卫的指导要求很高。
师:哦,他指导他干什么?
生:指导他射箭。
师:是吗?再读读。
生:师傅让他下工夫练眼力。
师:你是来学射箭的,让你练眼力。
练眼力有这么重要吗?说说你的理解。
生:如果不练眼力话,射箭就不能瞄准目标。
如果敌人来了,眼力不好,很容易射不中敌人。
师:哦,如果练好了眼力,飞禽走兽都逃不出你的眼睛。
那把小的东西看大,有这个必要吗?生:就是如果很远的猎物也能看得到,那他就可以射到它。
师:百步穿杨,这样他才能够想射哪儿就射哪儿。
你这回又发现他成功的什么原因了?
生:飞卫教他练了两年的眼力,还是不满意;又练了三年的眼力,一共练了五年的眼力,飞卫才满意了,才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师:是吗?也就是说练眼力很重要。
那你发现了没有?这练眼力和射箭是什么关系?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
生:关键。
师:还有个词儿?
生:基本功。
师:听清楚了吗?通过读书,你又发现了成功的秘密。
快记下来:要想成功,还得练好基本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书,发现了纪昌成功的这么多原因,每一个成功的原因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看,第一遍读书我们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二遍读书又明白了这么多个道理。
如果再读,还有吗?
(学生齐说:有)
师:可惜课堂上的时间没有了,你们还可以在课下接着读,接着发现,相信你对纪昌成功还会有更深的了解,还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我们下面来学学这则寓言的语言,给你点儿时间,请你快速地浏览这篇课文,看看哪些语言写得特别生动,特别形象,让你读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
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来,这位同学,读一读。
生:“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
师:“练到后来——”再读读。
生:“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
师:好,请坐。
你们看,这个句子到底好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