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模理综试题

二模理综试题

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提示:(1)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Ti—48,Fe—56,Co—59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酮酸、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都含N元素B.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C. 磷脂是构成线粒体、中心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之一D. 脂肪、糖类都可以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时,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B.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蛋白质是否被彻底分解C.为使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来,可以用纸层析法,含量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h内该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 物质A可能是KNO3,若物质A换成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则该植物的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也能发生与图中曲线类似的变化C. 0—4h内细胞原生质体的变化可以说明细胞在该浓度的A溶液中始终保持活性D.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4.夏季晴天,将密闭在玻璃罩中的某绿色植物置于室外,从凌晨0时开始,定期测定玻璃罩中某种气体含量,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测定的气体是CO2B. 若9时和12时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等,则9时的呼吸速率小于12时C.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起始时间是6时D. 与0时相比较,24时该植物的干重减少5.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6.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都存在协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蛋白质,并且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不消耗能量,而通过内膜时则会伴随着ATP的水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中膜蛋白的含量及种类存在差异C.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可来自于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和水D.A TP水解受阻会使聚集在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丙酮酸浓度降低7.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通常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B.食盐、蔗糖、小苏打、味精、食醋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合理会引起土壤、水和大气污染D.医疗室常用酒精、双氧水消毒,其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8.设N 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l2溶于水,所得氯水中Cl2、ClO-、Cl-数目之和为N AB.20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 AC.标准状况下,2.24LHF含有N A个电子D密闭容器中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 A实验现象结论A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先滴入新制的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溶液中含有Fe2+B 将某无色气体先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再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该气体中一定有SO2 ,一定没有CO2C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D 25℃时,用PH计分别测0.1mol·L-1Na2CO3溶液和0.1mol·L-1Na2SO3溶液的PH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2SO3溶液的PH非金属性:S>C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和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都发生的是取代反应B.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和甲苯都含有碳碳双键C.C2H5Cl和C3H8都只有一种结构D.动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1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Y同主族,X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与X、Y和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C.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D.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1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不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 中的物质c 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 浓氨水CaO NH3H2OB 浓盐酸KMnO4Cl2NaOH溶液C 浓硝酸Cu NO2NaOH溶液D 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13.右图装置中a是锌片、b是铜片、容器中的液体是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a、b间导线连接起来,则a表面无气泡,b表面有气泡产生B.若将a、b间导线连接起来,电子从a经导线流向b,再由b经溶液流向a,从而形成闭合电路C.无论导线是否连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Zn+2H+=Zn2++H2↑D.若将a、b分别与直流电源的两个电极连接,则不可能发生反应Cu+2H+=Cu2++H2↑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

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根据你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加速度一定发生了变化C.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D.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15. 质量为2kg的质点在xO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3/m s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 s16. 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半径为R的圆柱体轴线的正上方的P点,将一个小球以水平速度0v垂直圆柱体的轴线抛出,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恰好从圆柱体的Q点沿切线飞过,测得O、Q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那么小球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B. C. D.17.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方向如图所示.已知A B CM M M=<,则关于三颗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卫星运行线速度关系为A B Cv v v>=B.卫星轨道半径与运行周期关系为333222CA BA B CRR RT T T==C.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现测得卫星A的运行周期A T和轨道半径A R,可求地球的平均密度D.为使A与B同向对接,可对A适当加速18. 如下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1v运行.初速度大小为2v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下图乙所示,已知21v v>,则( )A.2t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2t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20t~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30t~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19. 如图所示,滑块A与小球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滑块A套在水平杆上.现用大小为10N、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拉B,使—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2 kg、1kg,重力加速度为10 2/m s,则( )A.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为60°B.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为30°C.滑块A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D.滑块A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520.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2B A m m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 、B 两球的动量均为6/kg m s ⋅,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A 球动量变化为-4/kg m s ⋅,则( )A.左方是A 球B.右方是A 球C.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经过验证两球发生的碰撞不是弹性碰撞21.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O 点的转轴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套在粗糙固定直杆A 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直杆的倾角为30°, OA OC =,B 为AC 的中点, OB 等于弹簧原长。

小球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初始加速度大小为A a ,第一次经过B 处的速度大小为v ,运动到C 处速度为0,后又以大小为C a 的初始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上滑行。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可以返回到出发点A 处B.撤去弹簧,小球可以在直杆上处于静止C.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12mvD. A C a a g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 某实验小组学生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纸带后,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变化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 为纸带上的起始点, A 、B 、C 是纸带的三个连续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 、B 、C 到O 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 ,问: (1)打B 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B v =________/m 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实验中,该小组同学画出小车位移v 与速度v 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