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辰风小学
郭凤英
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它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是从事一切实践活动必备的基本功,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语言修养。
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实际说话的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开启交际闸门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这表明口语交际要遵循双向互动的原则。
但实际训练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交流时往往津津乐道,滔滔不绝,而一旦与老师交流则吞吞吐吐、毫不自在。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师生双方地位不平等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建立起民主、平等、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发挥,畅所欲言。
1、多一点沟通,消除恐惧心理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
所以,我就从课外做起,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孩子们中间,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
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
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有的孩子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葡萄、草莓,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更是争先恐后、手舞
足蹈,一点紧张劲儿也没有。
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
这种良好的状态带到课堂,学生面对熟悉的老师,口语交际起来就感觉非常的轻松,应对自如,思维喷薄而出。
2、多一些童趣,唤起交际热情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
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
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会拼图》中,在评价时,说:“呀,你的小白兔在朝你笑呢!它在夸你拼得好!”“多可爱的大熊猫呀,我好想抱一抱!”对于动作缓慢的孩子,则幽默地说:“你想成为蜗牛王国的小公民吗?这可不成啊!”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同时,这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他们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老师、小朋友说话交流,让小小的课堂时常流淌着的欢乐的童真童趣,让小小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是口语交际的前提。
在口语交际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1、猜谜导题。
如在《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一课中,老师首先出一道谜语让学生猜:大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草,不吃瓜,专吃害虫保庄稼。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青蛙。
老师适时奖励一个青蛙图片给猜中的学生。
接着老师顺着谜面引导:青蛙的样子是什么?它吃什么?怎么样吃的?对人
类有什么好处?等等。
由于谜语简单、易猜,加上我们地处农村,学生对青蛙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因此说出来就特别流利。
2、比赛竞争。
小学生有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生怕自己或小组输给别人。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地提高口语效果。
如:在《猜谜游戏》中,根据编排,我把本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成员评委打分评出一、二、三名,并依据名次分发不同颜色的“智多星”,看看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星最多。
结果,小组内同学积极准备,抢着说出自己知道的或自己编的谜语,然后在猜谜语时尽心尽力,都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因此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赛给学生们搭起了一个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他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畅所欲言,真是其乐融融。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
三、设置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新课标》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环境渲染。
根据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环境。
让学生亲临现场,使其意思表达更逼真、生动。
在《我该怎么办》一课中,就可设置拿出茶杯,摆上凳子,摆上鲜花等来营造一个家的氛围。
通过情
境设置,让学生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角色表演。
小学生天性好动,表现欲望很强。
有很多的口语课都适合分角色表演,利用这种形式把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成为学生说的动力。
如《续编故事》中可分别扮演小兔、小松鼠,戴上它们的头饰,演绎他们说话的内容、表情、动作等。
在角色表演中学生感到亲切、新鲜,甚至紧张、害怕,这样充分让学生真正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来。
四、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口语交际在课堂训练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因此,我们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机会,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1、玩一玩,说一说。
“儿童永远是生活在游戏中的。
”低年级儿童喜欢做游戏,把口语交际训练融于各种游戏之中,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增加了学生练说的机会,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如,组织学生开展吹泡泡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同学吹的动作、泡泡的颜色和形状,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吹。
接着,趁学生余兴未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描述吹泡泡的语言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一做,说一说。
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中学”告诉我们:儿童感知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
径是运动,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动手做”。
通过开展问路、购物、做客等课外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活动的所见、所想讲给同学听,把做与说结合起来,使他们不仅有兴趣说,也有话可说,促进了口语交际与实践的结合。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中进行。
无论采用哪种训练形式,只要把握原则,坚持不懈,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