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二模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二模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闵行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理 化 试 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Fe-56 Cu-64 六、选择题(共20分) 27.属于纯净物的是A .雨水B .蒸馏水C .矿泉水D .海水 28.属于氮肥的是A .NH 4ClB .K 2CO 3C .NaClD .CO 2 29.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泥沙B .奶粉C .蔗糖D .植物油 3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木炭B .炭黑C .活性炭D .石墨 31.生活中的物质酸性最强的是A .护发素B .老陈醋C .洗发精D .肥皂液 32.焰色反应中火焰呈黄色的是A .K 2SO 4B .CaCl 2C .Na 2OD .ZnCl 2 33.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A .食盐NaClB .纯碱NaOHC .生石灰CaOD .胆矾CuSO 4·5H 2O 34.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4Fe+3O 2 2Fe 2O 3B .H 2O 2 −−→−2MnO H 2↑+O 2↑C .Cu + 2AgCl → CuCl 2 + 2AgD .2NaOH +SO 2 → Na 2SO 3 + H 2O35.有关物质用途错误的是A .盐酸除铁锈B .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C .食盐作融雪剂D .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 36.粗盐提纯中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37.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打开浓盐酸瓶盖有大量白烟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8.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法错误的是“”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A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 .生成物是氧化物C .属于化合反应D .共有三种分子 39.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分析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B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C .气体M 、N 的质量比为1:2 D .检验M 、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40.用W 管研究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

分析错误的是A .先通气体,再点燃酒精灯加热B .该反应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C .b 处白色粉末变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水D .反应结束后a 处可能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41.有关元素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单质B .置换反应中元素存在形态都改变C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D .燃烧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42.不外加试剂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A .NaOH 、FeCl 3、H 2SO 4、NaNO 3B .Na 2CO 3、HCl 、BaCl 2、Ca(OH)2C .Na 2CO 3、NaCl 、K 2SO 4、Ba(OH)2D .KCl 、NaNO 3、CuSO 4、BaCl 2 43.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氧化铜硫酸铜 粉末·· ·44.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5.久置碱石灰(碱石灰成分是CaO 与NaOH 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解释合理的是A .水足量时固体全部溶解B .溶液pH 一定大于7C .溶液温度一定升高D .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46.向盛有10g 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 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 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错误的是A .a →b 点,溶液的pH 逐渐增大B .c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C .d 点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D .m=七、填空题(共20分)47.2019年起全国陆续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旨在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① 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

空气中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⑴ (用化学式表示,下同);含量过多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⑵ 。

② 人类需要洁净的水。

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绿色水处理剂,既能吸附杂质,体现 ⑶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又能杀菌消毒,属于 ⑷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它由 ⑸ 种元素组成,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⑹ ,钾、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⑺ ,1mol K 2FeO 4中约含有 ⑻ 个铁原子。

③ 人类需要清洁的能源。

天然气是上海常见的家用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⑼ 。

④ 垃圾应分类收集。

以下物质应放置于贴有“”标志垃圾筒内的是 ⑽ 。

A .废电池B .旧报纸C .空易拉罐D .过期药品1 m4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t 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⑾ 。

② t 3℃时,向100g 水中加入50g 氯化钾充分溶解后, 得到氯化钾溶液的质量是 ⑿ g ;保持温度不变, 再加入20g 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 ⒀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 将t 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 分别蒸发10g 水,然后降温至t 2℃,过滤,得到溶液a 和溶液b 。

对于溶液a 和溶液b 说法正确的是 ⒁ 。

A .溶质质量a=b B .溶液质量a<b C .溶剂质量a<b D .溶质的质量分数a>b49.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及浓度均相同)① 一段时间后,可明显观察到实验B 的现象是 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⒃ 。

② 甲同学认为通过观察A 和C 中 ⒄ 实验现象来比较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乙同学拟用定量的方法测定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设计如图D ,可以测定 ⒅ 来确定。

③ 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4种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要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E ,其中X 金属是 ⒆ ,Y 溶液是 ⒇ 。

八、简答题(共20分)5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碳酸钙和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量,设计如图实验,二氧化碳不溶于油。

① 仪器名称:a ⑴ 、b ⑵ 。

②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请将B 装置图画完整 ⑶ ; B 中油层的作用是 ⑷ 。

③ 装置A 适用的条件是 ⑸ ;当反应结束关闭活塞,A 中的现象是 ⑹ 。

④ 碳酸钙和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0 t 1 t 2 t 3 温度/℃s(g/100g 水)A B C D E 稀硫酸金属水A B C稀盐酸水油层b碳酸钙a多孔隔板(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⑺⑤在下图中画出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曲线⑻。

m(CO2)/g2 4 6 8 10 12 m(CaCO3)/g⑥分析发现实验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体积比理论值偏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⑼。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Ⅰ.A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残留Ⅱ.加入盐酸的量过多Ⅲ.与量筒相连的导管中有水Ⅳ.量筒读数时,仰视读数51.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

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

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方案1】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⑿。

【方案2】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碳酸钠溶液溶液A 溶液B 混合物C将反应后的A、B溶液混合(固体不倒入),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当混合物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⒀,反应的基本类型是⒁。

②当混合物C中有气泡冒出时,则溶液A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是⒂。

③当混合物C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⒃。

【方案3】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这两种物质的试剂⒄。

(填序号)①酚酞溶液②pH试纸③铁片④稀硝酸⑤氧化铜【拓 展】请选择与上述三种方案中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你选择的试剂是 ⒅ (写化学式)。

闵行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理 化 试 卷化学参考答案说明:1、化学专用名词错不给分;2、化学方程式有错不给分。

六、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七、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7.⑴ O 2⑵ CO 2 ⑶ 物理 ⑷ 化学⑸ 三(3) ⑹ +6 ⑺ 1∶2 ⑻ ×1023⑼ CH 4 + 2O 2 −−→−点燃CO 2 + 2H 2O ⑽ B 、C48.⑾ 25g/100g 水⑿ 140 ⒀ 不变 ⒁ B 、C49.⒂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⒃ Cu +2 AgNO 3 → 2Ag+ Cu(NO 3)2⒄ 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反应的剧烈程度)⒅ 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⒆ 铁(铜)⒇ 硫酸铜(稀盐酸/稀硫酸/硫酸亚铁)(合理即可)八、简答题(每空1分,除指明外,共20分)50.⑴ 长颈漏斗⑵ 量筒⑶⑷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⑸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⑹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固液分离⑺解: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Ca CO3 +2 HCl →CaC12+H2O + CO2↑……………………(1分)1 1mol x mol1:1=:x ………………(比例式1分)x=mol×44g/mol=……………………(1分)⑻·⑼ Ⅲ、Ⅳ51.⑽ 氢氧化钙(Ca(OH)2)⑾ A中溶液变浑浊,B中有气泡产生⑿ Ca(OH)2+CO2→CaCO3↓+H2O⒀ Na2CO3 +Ca(OH)2 →Ca CO3↓+2 NaOH⒁ 复分解反应⒂ Na OH 、Na2CO3⒃ NaCl⒄ ①②③⑤⒅ Fe(OH)3 或 Cu(OH)2 (合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