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三、生态农业和土地资源保护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而建立 的一种新型的、合理的农业生产体系。 – 生态农业由美国土壤学家W•A•阿尔布里斯特发 起,现在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运动。
生态农业系统的一般模式
太阳能
植物产品
植物
植物饲料
配合饲料
动物
动物产品
城市
秸秆
有机废物
农村
工业系统
土壤
杆菌 糠饲料
化学治沙技术。
是指在风沙环境下,利用化 学材料与工艺,对易发生沙害的 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 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 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 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 产力的技术措施。
3、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水利改良措施:
– 又称为工程措施,是通过一定的农田水利工程, 排除地表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或引淡排盐排碱, 或通过原有盐碱地土地的改造,达到治理盐碱的 目的。
• 美国:工业和城市发展每年占地约600多万亩;
• 英国和前苏联:每年因开采地下资源而破坏的地表, 都在35-45万亩之间;
• 意大利:农业用地每年被工业、城市建筑吞食的,相 当于罗马市区的面积,约70万亩。
• 中国:从解放到80年代,由于居住环境的扩大以及 公路、工业用地就占去了2亿多亩耕地。
二、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15 亿亩。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仅约13亩,而世界人均 约为41亩。在中国的国土中,平原面积只占12%,因 此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1.4亩。在人口密度方面, 我国11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jpg 37KB)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
秭归县宝塔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2、土地沙漠化防治
生物治沙技术 – 生物治沙技术又常称植物 治沙,是通过封育、营造 植物等手段,达到防治沙 漠与沙漠化、稳定绿洲、 提高山区环境质量和生产 潜力的一种技术措施。
“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 (沙柳格障)
工程治沙技术。
工程治沙是指采用各种机械 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 系,通常又称为机械固沙。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土地资源的破坏因素
地力衰退 水土流失 土地盐渍化 土地荒漠化 土地污染
重金属土壤污染、农药污染、 施肥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城市废水污染、垃圾污染
土地侵蚀的类型
图1.1.7 中国土地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工业和城市的蚕食 :
–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大,工矿企业、交通运输、 旅游业、军用设施等的建设均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蘑菇
动物蛋 白饲料
沼气池
能源系统
蚯蚓 有机肥
集约的 理化控
农 业
制与生 技
物控制 术
相结合 系
统
机械 设备 良种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土地利用与保护
——09农学(1)班 演讲人:杨承林
组员:王婷 杨承林 赵才运 韩靖 刘真真
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二、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 三、生态农业和土地资源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1、全球土地资源概况:
类型 自然条件较好土地 自然条件恶劣土地
其中:永久冰盖地 沙漠、干旱地
岩石、沼泽、严寒地
合计
面积 75.20 74.80 24.20 18.60 32.00 150.00
占总土地面积% 50.2 49.8 16.1 12.4 21.3 100.0
全球土地条件分类面积比例(106km2)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是中国的 基本国情。
在地球5.1亿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只有 225亿亩,人均只有4.2亩。
对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 从自然条件着手: 人为改造土地条件,使地形、土壤、水、植被、热量等自 然因素处于较好的组合状况; – 从人类活动自身着手: 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法 目前土地整治与保护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Biblioteka 2、土地沙漠化防治 3、盐碱地改良 4、防止土地污染
1、水土保持
原则 – 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 –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 – 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方法分类: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或称植物措施)和耕作措 施。 坡耕地治理措施、荒地治理措施、沟壑治理措施、风 沙治理措施、崩岗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工程
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
– 是在水利改良措施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农业和生 物措施,改善土壤理化形状,提高土壤保水透水 性能,加速土壤淋溶盐和防止返盐的作用,使原 有的盐碱地在合理的利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治理 和改良。
化学改良措施
4、污染土地的整治
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 污水净化处理 污水氧化塘 污泥综合治理 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