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学设计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七课。

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科技与医学成就,包括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由于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地动仪、医学的成果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因此本课内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生动的情节、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且乐于参与和表现自己。

在知识结构方面,对于本课的某些内容已在小学有所听闻,但大多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和理性认识。

由于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所以对本课涉及到的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会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知道《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张衡和地动仪的原理,华佗、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②通过体验古代书写方式,分析古代书写材料的不足,理解造纸术的贡献,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③通过观察、解说地动仪的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小组合作讨论,感知和理解秦汉科技成就及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了解蔡伦、张衡、张仲景等人的事迹后培养坚持探索、崇尚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了解和模仿“五禽戏” ,体会“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③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及贡献
2.教学难点:地动仪的物理学原理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领会造纸术的相关知识;利用直观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观察和自主操作中理解地动仪的原理。

2、历史与现实结合,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创设情境,在体验与合作当中感悟历史。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当中有本课所涉及的成就和人物的图片)
秦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也创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

这节课就让我们领略一下秦汉时期关于科技方面的辉煌成果。

提问:你知道四大发明当中哪一项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吗?
讲授新课: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导入:纸,我们现在是随处可见,尤其是我们现在读书写字,每天都会用到纸。

1、提问:在纸发明以前, 人们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呢?
2、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在老师提供的丝帛和竹简上写字,感受古人的书写方式。

3、出示图片: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
4、播放一段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画视频,提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课题和图片,并根
据已掌握的知识回答:四大
发明中的造纸术就是秦汉时
期产生的。

1回答:在纸发明以前, 我
国的书写材料:商周是龟
甲、兽骨和青铜器,战国是
竹简和丝帛。

2、以小组为单位,在竹简
和丝帛上面分别写上
“汗青”两个字。

讨论并
回答在竹简和丝帛上写字的
什么不足之处。

3、根据图片和课本介绍,
分析世界最早的纸出现的时
间和地点。

4、观看视频,讨论分析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料、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
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探究的问
题,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切身体验与小组合作,
认识到在纸发明以前,世界
文化教育的普及极为艰难。

为理解造纸术的贡献做铺
垫。

从考古发现中明确中国是世
界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版视
频理解蔡伦改进造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5、展示造纸术传播的动态图和造纸教授苏赫曼关于造纸术贡献的一段话。

根据材料及先前的亲身体验,分析造纸术对世界的贡
献。

学生从自身体验和材料当中
深刻领会到:造纸术的发明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
大贡献。

掌握论从史出的方
法。

三、张衡发明地动仪导入:出示悼念玉树地震的图片。

提问:图片是悼念什么事件?
请根据刚学完的地理知识分析地震的成因
回答图片是悼念玉树地震,
根据地理知识分析地震的成
因。

①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动仪
动画,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当
“最佳讲解员”。

②分组讨论张衡发明地动
仪的意义。

学生利用先进的地动仪动
画,通过观察和亲自操作,
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地
动仪的原理及意义。

醒学生观看时注意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工序及改进后的造纸术
的优点。

术的相关知识。

二、数学成就一一《九章算术》
导入:出示一道改编自
《九章算术》的应用题。

提问:这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你知道最早在什么时候已经总结出来了吗?
出示《九章算术》的内容
完成老师出示的应用题
阅读课本回答:东汉时期
的《九章算术》
比较、分析《九章算术》
与现今所学数学内容的相
似之处。

历史学科与数学学科相结
合,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又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
究中领悟到:《九章算术》
包括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
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
容。

当中某些内容具有世界
先进水平。

从社会热点入手,结合地理
学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出示地动仪的动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四、医学成就一一华佗和张仲景
导入:展示本班学生做广播体操的照片。

指出“生命在于运动”。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运动保健的重要性。

东汉医学家华佗就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东汉的两位医学家一一华佗和张仲景。

①出示华佗和张仲景医学成就表观看照片,并阅读书本相关
知识。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导
入医学成就,学生兴趣盎
然。

完成华佗和张仲景医学成
就表。

②出示一组人们练习五禽戏的图片,请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模仿哪一种动物。

小结:
①出示“秦汉时期的科学成就表”
②请同学畅谈学完这节课的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点评。

课后探究:
出示新、旧复原的地动仪的图片及课后探究题:新复原的地动仪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有什么新突破呢?
七、教学反思根据图片,猜出五禽戏所模
仿的动物。

③动起来:小组代表试练或
做出广播体操与五禽戏相仿
的动作。

①完成“秦汉时期的科学成
就表”
②畅谈感受
课后利用网络等手段搜集
资料,完成课后探究题。

学生通过完成表格来掌握
关于医学成就的基础知
识。

利用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
直观地掌握五禽戏所模仿
的五种动物。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充分调动学习热情。

利用表格,理清知识线
索,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畅谈感受,提升对
本课所学知识的认识。

鼓励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探究学习,拓展知识面。

本课例是一节学校公开课,上完课后,结合听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本人得到以下思考:
可取之处:①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通过
网络搜集到最新、最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资料,如:动画版的造纸术视频,可自主操作的地动仪动画、形象生动的五禽戏图片等,制作成生动直观、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的课件,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②由于每个教学环节都通过多媒体技术,历史与现实结合,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创设情境,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当中,他们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大胆发表见解。

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很好达成。

③在课后探究中关注到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鼓励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探究学习,拓展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④本课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我们科组教师的合作备课密不可分。

整个初中部的历史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提供素材,资源共享;对每个教学环节提出建议,使教学设计得到不断的完善。

可改进的地方:①在知识结构上,本课的四个知识板块是相对独立,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学生分组呈现的形式,把各板块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当中,为学生及时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