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域网协议

广域网协议

广域网协议目录[隐藏]一、定义二、常用的广域网协议三、PPP协议四、HDLC协议五、帧中继六、SDLC[编辑本段]一、定义广域网协议指Internet上负责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编辑本段]二、常用的广域网协议常见广域网协议及特点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fram-r elay,X·25,slip。

PPP:点对点的协议,华为路由器默认封装,是面向字符的控制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Cisco路由器默认的封装,是面向位的控制协议。

fram-relay:表示帧中继交换网,它是x.25分组交换网的改进,以虚电路的方式工作。

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一种IBM 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编辑本段]三、PPP协议1、PPP协议的组成和特点PPP协议是在SLIP基础上开发的,解决了动态IP和差错检验问题。

PPP协议包含数据链路控制协议LCP和网络控制协议NCP。

LCP协议提供了通信双方进行参数协商的手段。

NCP协议使PPP可以支持IP、IPX等多种网络层协议及IP地址的自动分配。

PPP协议支持两种验证方式:PAP和CHAP。

2、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验证PAP验证是简单认证方式,采用明文传输,验证只在开始联接时进行。

验证方式:(1)被验方先发起联接,将username和Password一起发给主验方。

(2)主验方收到被验方username和Password后,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并回送ACK或NAK。

3、CHAP(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验证CHAP是要求握手验证方式,安全性较高,采用密文传送用户名。

主验方和被验方两边都有数据库。

要求双方的用户名互为对方的主机名,即本端的用户名等于对端的主机名,且口令相同。

验证方式:(1) 主验方向被验证方发送随机报文,将自己的主机名一起发送。

(2) 被验方根据主验方的主机名在本端的用户表中查找口令字,将口令加密运算后加上自己的主机名及用户名回送主验方。

(3) 主验方根据收到的被验方的用户名在本端查找口令字,根据验证结果返回验证结果。

[编辑本段]四、HDLC协议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

是Cisco的路由器默认的封装协议。

HDLC是面向位协议,用"数据位"定义字段类型,而不用控制字符,通过帧中用"位"的组合进行管理和控制。

帧格式为:字段:开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校验序列结束标志位长:8 8*n 8 任意16 8字段:F=01111110 A C I FCS F=01111110[编辑本段]五、帧中继企业网申请帧中继时,局端提供DLCI号和接入的LMI类型,局端是DCE,客户端是DTE。

设局端提供的虚电路号DLCI是16和17,本地管理类型接口LMI是Cisco。

设置内容:连接端口的IP地址,指定lmi类型,设置虚电路号。

例如:Router(config)#int s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l6.20.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encap frame-relayRouter(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Router(config-if)#frame-relay dlci 16如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置帧中继,要求用一个路由器做继交换机switching。

Router(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当要求一点对多点时,可以使用子接口的帧中继设置。

[编辑本段]六、SDLC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一种IBM 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通过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数据链路层为特定通信网络提供了网络可寻址单元(NAUs:Network Addressable Units)间的数据差错释放(Error-Free)功能。

信息流经过数据链路控制层由上层往下传送至物理控制层。

然后通过一些接口传送到通信链路。

SDLC 支持各种链路类型和拓朴结构。

应用于点对点和多点链接、有界(Bounded)和无界(Unbounded)媒体、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F ull-Duplex)传输方式,以及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SDLC 支持识别两类网络节点:主节点(Primary)和次节点(Secondary)。

主节点主要控制其它节点(称为次节点:Secondaries)的操作。

主节点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选择次节点,一旦选定的次节点已经导入数据,那么它即可进行传输。

同时主节点可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在运行过程中控制这些链路。

主节点支配次节点,也就是说,次节点只有在主节点授权前提下才可以向主节点发送信息。

SDLC 主节点和次节点可以在四种配置中建立连接:点对点(Point-to-Point):只包括两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一个次节点。

多点(Multipoint):包括一个主节点,多个次节点。

环(Loop):包括一个环形拓朴:连接起始端为主节点,结束端为次节点。

通过中间次节点相互之间传送信息以响应主节点请求。

集线前进(Hub Go-Ahead):包括一个Inbound 信道和一个Outbound 信道。

主节点使用Outbound信道与次节点进行通信。

次节点使用Inbound 信道与主节点进行通信。

通过每个次节点,Inbound 信道以菊花链(Daisy-Chained)格式回到主节点。

为适应不同环境,SDLC 具有一些派生类:HDLC,一种ISO 协议,适用于x.25 网络;LAPB,一种ITU-T 协议,适用于ISDN 网络;LAPF,一种ITU-T 协议,适用于帧中继(Frame Relay)网络;IEEE 802.2,通常指LLC,具有三种类型,适用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 rk);QLLC,适用于在X.25 网络上传输SNA 数据。

协议结构1 byte 1-2 bytes 1-2 bytes Variable 2 bytes 1 byteFlag Address field Control field Data FCS FlagFlag ― 启动和终止差错校验。

Address ― 包括次站SDLC 地址,表明帧来自于主站还是次站。

Control ― 使用3种不同格式,取决于使用的SDLC 帧类型:Information(I)frame ― 传递上层信息和一些控制信息。

Supervisory (S)frame ― 提供控制信息。

S 帧可以请求和挂起传输、报告状态、确认I 帧接收。

S 帧不包含信息帧(information field)。

Unnumbered (U)frame ― 支持控制目标,无编号。

U 帧用于启动次站。

取决于U 帧,其控制字段可能为1字节也可能为2字节。

有些U 帧包含信息字段。

Data ― 包含路径信息单元(PIU)或交换识别(XID)信息。

Frame check sequence (FCS))― 优于结束标签分隔符,通常指循环冗余校验(CRC)计算余数。

SDLC(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SDLC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几步:1、评估现有系统。

(问题定义与规划)2、确定新系统的要求。

(需求分析)3、设计提议的系统。

(软件设计)4、开发新系统。

(程序编码)5、新系统投入使用。

(软件测试)6、新系统完成以及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彻底评估,并时刻进行严格维护。

(运行维护)PPP: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PPP)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

PPP 最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

在TCP-I P 协议集中它是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二层协议,即SLIP。

除了IP 以外PPP 还可以携带其它协议,包括DECnet 和Novell 的Internet 网包交换(IPX)。

[编辑本段]PPP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装:一种封装多协议数据报的方法。

PPP 封装提供了不同网络层协议同时在同一链路传输的多路复用技术。

PPP 封装精心设计,能保持对大多数常用硬件的兼容性。

克服了SLIP不足之处的一种多用途、点到点协议,它提供的WAN数据链接封装服务类似于LAN所提供的封闭服务。

所以,PPP不仅仅提供帧定界,而且提供协议标识和位级完整性检查服务。

链路控制协议:一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连接。

网络控制协议:协商该链路上所传输的数据包格式与类型,建立、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配置:使用链路控制协议的简单和自制机制。

该机制也应用于其它控制协议,例如:网络控制协议(NCP)。

为了建立点对点链路通信,PPP 链路的每一端,必须首先发送LCP 包以便设定和测试数据链路。

在链路建立,LCP 所需的可选功能被选定之后,PPP 必须发送NCP 包以便选择和设定一个或更多的网络层协议。

一旦每个被选择的网络层协议都被设定好了,来自每个网络层协议的数据报就能在链路上发送了。

链路将保持通信设定不变,直到有LCP 和NCP 数据包关闭链路,或者是发生一些外部事件的时候(如,休止状态的定时器期满或者网络管理员干涉)。

应用:假设同样是在Windows 98,并且已经创建好“拨号连接”。

那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设置PPP协议:首先,打开“拨号连接”属性,同样选择“服务器类型”选项卡;然后,选择默认的“PPP:Internet,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98”,在高级选项中可以设置该协议其它功能选项;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