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总结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总结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总结【篇一:教师外出培训总结】培训总结培训总结2014年10月中旬,我很荣幸参加了德宏州教育局组织的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赴浙江湖州先进制造业职教战略联盟培训的学习,非常感谢州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平台,也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珍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得以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在这两个星期的学习中,我深受导师的悉心引领,零距离地感受着名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成效与做法,感触颇深,受益非浅。

可以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

下面我分以下几部分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一、我的学习经历我深知这次机会的难得。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懈怠。

争取让自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一遍跟着自己的实践导师听课学习外,也积极地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

除了各专业老师课表正常理论课、实践课上课听课外,也有幸听到了烹饪专业对外的培训学习课,比如,聋哑学校学生的培训课、老年大学热炒烹调课、公开课等。

能够感受到真实课堂的机会很难得,我们平常也可能通过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听到一些优秀教师的展示课,但那都是经过包装的,作秀的成分可能更多一点。

而这种课是原汁原味的,更加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进而通过和他们的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

因此,在学习期间我尽可能的利用时机,在不妨碍他们工作的前提下多看,多听,多问,多思。

特别是中式面点课,邹老师作为湖州有名的面点师,从最基本的和面、揉面、搓条、下挤、擀皮等开始学习到各种花色饺子的制作,听他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二、我的学习体会(一)、专业建设方面——定位准确、革新创优。

首先,烹饪专业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先进。

烹饪专业以中式烹调核心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胜任切配、冷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制作等不同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烹饪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中职知识水平,又有烹饪中级技能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急需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核心,生产一线是其岗位。

其次,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烹饪专业作为国家重点示范专业,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着一流的师资力量、实训和教研条件。

目前有专任教师8名;建立了设备齐全,环境良好的校内烹饪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数篇,主编或参编校本教材。

建设有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室按照烹饪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的要求,设置了刀工训练实训室、翻勺训练实训室、面点实训室、中式热菜实训室、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多媒体示范教室、原料室等实训室,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再次,教学改革得力,教学管理规范。

烹饪专业改变传统烹饪专业教学中以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模式,围绕岗位技能需求这个核心,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新教学理念。

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设计培养技能,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本,由文化基础模块、基本功模块、中式热菜模块、中式面点模块和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模块等组成的,具有模块化、进阶式、组合型特征的烹饪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主导作用。

为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执行,烹饪专业各实训室实行全天候的开放制度,安排实训指导人员值班开放实训室,最大限度保障实训的需求。

烹饪专业将实习与就业挂钩,1+1+1模式,第一年完全在校学习。

第二年在校学习加企业学习,第三年企业实习。

帮助学生更踏实的走进社会,做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二)、实训室管理方面——“6s”管理成效卓著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自检为基本理念的“6s管理”,成效显著。

烹饪实训室整洁的实训场地、齐整的工具摆放、统一的标志标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烹饪专业组长介绍,该校实行“6s管理”是源于一次与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

2008年,该校的机械数控公共实训基地成功完成了18个品种的火箭特种电连接器新产品的试制工作,并顺利通过军工标准验收,学校希望借此机会成为中国航天技术俱乐部的成员。

公司方面却表示,要成为会员,技术过硬还不够,实训基地的管理也需要提高。

为此,学校将企业的“6s”管理制度运用到基地管理中,实现了基地管理的“规范、有序、高效”。

据了解,浙江信息工程学校6s管理实践借鉴企业“7s”管理模式,组建任务驱动下的学校6s组织管理机构,不仅在实训室建设中,还构建学校教育常规、教学常规、师生素养等6s管理与评价体系。

6s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细节决定成败,6s管理侧重于管理的各项细节的工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教育教学细节工作已上升为决定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成为提升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项目。

“6s”管理已成效卓著,首先,提高了学校品质;其次,形成了学校文化;再次,加深了校企合作:通过6s管理的实践,弘扬紧密接轨市场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走进中职校园,充分体现学校市场化的办学思路,突出中职学校办学特色。

现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这是7个普通的词组,但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中,它们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以这7个词组为基本理念构建起的“7s”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众多现代企业的选择。

无论是‘7s’还是‘6s’,关键是要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很先进。

与这些企业相比,我们学校的管理水平就要落后得多。

这也正是我们的一些中职毕业生在进入企业以后感到无法适应,需要接受再培训后才能上岗的原因。

因此,引进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方式,采用现代企业‘7s’管理方法,变粗放式的管理为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是加强实训基地管理的有效措施。

长期按制度办事就会变成习惯,长期的习惯就会变成文化,长期的文化又会变成人的素养。

实行‘6s’管理方法,不仅是实训基地管理的需要,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养成良好习惯,缩短与企业的距离。

6s管理的实践加深了企业文化对师生的耳濡目染与熏陶,成为学生走上社会成为企业人社会人做好了思想与精神准备。

(三)、教师方面——积极认真、一丝不苟。

这次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培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当我第一天去那边报到,拿到他们的作息时间表时,我有些吃惊,他们每一天的工作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上午的四节课上完之后只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教师中午都不回家,学生这一个小时也要安排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都充满热情。

可能是因为地域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这边的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不够严肃认真,例如坐班教师迟到和早退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中午在办公室度过,也不可能要求学生中午参加社团活动,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如果我们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很可能会让学生也滋生散漫怠惰的情绪。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一直在强调学风建设、班级管理,但是学生是要一批一批换的,唯独不变的就是我们所有教师,我们管理学生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认真负责,给每一位学生都树立一个好榜样。

三、我的学后反思通过他们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学生学习就类似于喂孩子吃饭。

如果孩子的胃口好,那就吃什么都香,饭量也会比较好,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好。

这就是他们的学生。

而我们的学生胃口不好,这就需要适当减少饭量,避免消化不良。

同时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努力迎合他们的胃口,争取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

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底气。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

【篇二: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石阡民族中学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制表:石阡民族中学教科处培训部123【篇三:教师外出培训心得】暑期赴陕西师大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永昌二小李林香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学校的安排下,我于2014年8月21日至8月31日有幸参加了有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在陕西师范大学具体举办的“金昌市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为期10天的培训,受益匪浅,现将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

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

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

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

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从在的一些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陕西师范大学赵克礼教授的《教育应使人智慧》的专题报告。

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陈青萍教授的专题报告《教师的职业幸福》和王淑兰教授的专题报告《教师的心理健康》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

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

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

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应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

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又如,张华教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专题报告。

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

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马俊华老师讲的《优化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

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