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泰和乌鸡作为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地方特色物种,让泰和人引以为豪,但泰和乌鸡的发展一直呈起起落落的态势。
目前,泰和乌鸡产业的产业链模式已初具雏形,但这难以应对市场风起云涌的变化。
面对着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泰和乌鸡这块国宝亮起来,本文对泰和乌鸡现有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泰和乌鸡产业链的可行对策,以提升其产业效益和品牌竞争力。
[关键字]泰和乌鸡产业链问题诊断对策第一部分泰和乌鸡产业现状概述1.1 泰和乌鸡概述泰和乌鸡又名武山鸡,英文称之为Silke Fowl。
它发祥于泰和县武山汪陂涂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享有“白凤仙子”和“中国黑宝”的美誉。
泰和乌鸡是在山鸡饲养的基础上,经千年的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历程,才形成为具有稳定特质的鸡种,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培育的结果。
泰和乌鸡性情温顺,体态娇巧玲珑,羽毛洁白如玉,独具“丝毛、缨头、复冠、绿耳、胡须、毛腿、五爪、乌皮、乌骨、乌肉”十大特征。
它是泰和灵秀山水孕育的神奇魂宝、世界珍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同时,正是因为泰和乌鸡的特质与价值使得泰和乌鸡从古至今都受到世人的瞩目,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
如今泰和乌鸡作为一项地方特色产品已经打开了一番市场,相关产品像乌鸡食品,乌鸡保健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到2006 年为止,泰和县共有包括生物谷实业、汇仁制药、半边天药业等在内的十几家乌鸡企业,它们先后开发出各具特色的8个系列130多个品种的乌鸡产品。
这些产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赞誉,例如中华白凤液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白凤牌乌鸡补酒被选为国家外交部礼品酒,是钓鱼台国宾馆的特供商品之一。
泰和乌鸡系列产品的成功开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泰和县基本概述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吉安市西南部,北纬26°27''-26°59'',东经114°57''-115°20'',东南邻兴国,西南毗遂川、赣州,西接井冈山、永新、北与东北连吉安,全县辖24个乡镇,总面积266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
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和平原,森林覆盖率达52%。
泰和境内气候温暖,光照充沛,年平均气温18.6℃,年温差23.20℃,全年日照1791.50小时,泰和特有的水体与土壤含有丰富的磷、钾、钙等有效营养成份,因此种植业发达,家禽饲料来源丰富。
泰和乌鸡长期生长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武山地区,其水源含有泰和乌鸡生长需要的多种特殊的矿物质,故有“不饮武山水,不是武山鸡”的说法。
1.3 泰和乌鸡产业链现状1.3.1 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其上游产业包括种鸡供应与饲料生产。
武山汉君雄实业有限公司全部供应原种泰和乌鸡,而泰和鸡原种场、江西生物谷实业及各乡镇的大型养殖场除了供应原种乌鸡外,还供应肉用型乌鸡等杂交品种。
此外,为了保护泰和原种乌鸡,已选定泰和鸡原种场作为示范基地,建成了一个原种乌鸡基因库,每年可获得国家80万的财政专项拨款及地方政府的400万资金支持,用于原种乌鸡的提纯复壮及配套系的研究。
在饲料供应方面,江西泰和赣泰饲料厂已研发出了一系列的乌鸡专用饲料,对于泰和乌鸡的品质保持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江西大北农饲料厂、正邦集团等生产的饲料也源源不断地供应到泰和县,帮助乌鸡养殖业发展壮大。
1.3.2 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中游产业包括乌鸡的养殖与乌鸡产品的加工生产。
目前泰和县有泰和鸡原种场、武山汉君雄实业有限公司、刘梁养殖场等十个养殖基地,并有2000多个养殖户,其中有几百个养殖大户。
此外,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江西汇仁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与江西泰和县泰和鸡原种场于2000年12月建立了一个泰和乌鸡GAP养殖示范基地,并与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及汇仁集团现代中药研究院开展技术领域的合作。
同时,乌鸡产品的生产研发态势良好。
截至2006年底为止,泰和县有江西生物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半边天药业、汇仁药业集团、久天实业等13家加工企业,产业范围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产品有8大系列130多个品种,平均每年消耗乌鸡活体680万羽,极大地带动了泰和乌鸡养殖业的发展。
1.3.3 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下游产业是乌鸡产品的销售与相关服务的提供。
目前,各大企业都已完成其市场细分与产品定位,并建立了适宜其发展的营销网络。
大部分的企业都将其产品定位于中高档,并且将主要产品市场定于江西本土,其营销方式结合广告宣传、特约经销制和人员推销及直销。
一方面,各企业选择报纸、广播、地方电视台、广告牌、邮递传单、网络等诸多媒介作为其产品推广载体,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挖掘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企业也采用了特约经销与人员推销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
即企业在各县市地区招募特约经销商,由企业派出的营销人员协助经销商开拓市场。
对这部分营销人员采用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方式,而对经销商则采用企业返利的计薪方式,从而调动了其积极性。
此外,部分企业还设有直销点,像白凤乌鸡制品厂、江西生物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在部分主要城市设有专卖店,一则方便顾客了解企业的产品,二则可以降低营销成本,吸引消费者,由此形成其价格优势。
正是通过以上途径,泰和乌鸡产业已成为与农业相并重的产业,每年的产值可观,创造了更多的利税,同时每年可以解决两千人多的就业问题。
如图1.2所示为近年泰和乌鸡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图1.2 泰和乌鸡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第二部分泰和乌鸡产业链问题分析泰和乌鸡产业链中各环节应当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产业链脱节或者使得乌鸡产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原来应该是紧紧相扣的各环节,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完全绞合,这些产业链构建中的问题也制约着泰和县乌鸡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具体而言,问题症状表现如下:2.1 泰和乌鸡产业链上游中的问题2.1.1科研新成果成本太高,相关产品难以被消费乌鸡因其对气候、温度、食物等要求较高,因而其饲养成本较高。
随着乌鸡品种的变异及受乌鸡饲养环境的影响,乌鸡品性无法得到完全保障。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江西省泰和赣泰饲料厂已研发出一系列的泰和乌鸡专用饲料。
然而由于饲料原料是天然绿色植物的提取物,并且采用了现代化的先进工艺,而导致其产品成本太高而很少有乌鸡饲养户购买的情况。
2.1.2企业财务风险较高上游产业的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中下游环节的风险转嫁。
以饲料厂为例,由于乌鸡的饲养周期比较长且饲养成本较高,故养殖户在购买乌鸡饲料时很少能及时支付这笔费用,所以养殖户一般在饲料经销商处进行赊购。
而饲料经商销为了维持其资金的正常运作,又拖欠饲料加工企业的货款。
如果在某一年份,农户饲养的乌鸡销量不好,则可能给上游饲料厂带来财务危机。
就是通过这样的风险转嫁,下一环节将自身风险转移到上一环节中,因而乌鸡饲料厂的风险性较高。
2.1.3政府忽视对其真正意义上的扶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泰和原种乌鸡保护工作比较棘手,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
目前泰和政府很重视乌鸡产业,在政策等方面也对其有所倾斜。
然而真正落实到的支持却很少,比如说在原种乌鸡育种方面资金缺乏,政府只是口头上的提及,但是下拨的经费却很少。
整个乌鸡产业离不开政府各方面的关注和扶持,然而政府在这方面却缺乏实质性的举措。
2.2泰和乌鸡产业链中游中的问题2.2.1乌鸡饲养技术扶持力度不够大泰和乌鸡养殖户大都采取分散养殖,在养殖技术上很不规范。
而目前泰和县委县政府在乌鸡饲养技术上的扶持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专门的饲养技术服务站,没能从真正实质的角度去引导泰和乌鸡饲养技术的提高;县农业部门畜牧部门在技术指导上仅仅依靠少数的几名技术人员做指导,而且指导的面很窄,养殖户不能得到实在的技术支持。
2.2.2乌鸡养殖比较分散,没有达到产业化经营泰和乌鸡养殖分散,形成不了规模,是制约泰和乌鸡产业发展的瓶颈。
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我们发现任何产业都离不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然而泰和乌鸡是分散养殖的,这表明泰和乌鸡还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养殖的潜力是巨大的。
2.2.3基础科研工作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及受资金等因素影响,在对泰和乌鸡研究方面工作有待提高。
例如,乌鸡的黑色素、氨基酸等含量丰富,但各大企业却没有花精力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个体含量进行分析研究。
此外,在对乌鸡进行后续开发上,基础研究也一直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目前的乌鸡产品仍旧是原有传统产品,无法对乌鸡进行完全利用以充分发挥其价值,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这也是整个泰和乌鸡产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2.3泰和乌鸡产业链下游中的问题2.3.1销售渠道较简单落后,难以实现与客户的直接对接目前泰和乌鸡产品的销售模式很简单,没有一定的销售网络,主要是因为整个乌鸡产业的销售渠道不明。
销售渠道包括企业自己设立的销售机构、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店等。
对产品来说,它不对产品本身进行增值,而是通过服务,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销售渠道是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载体。
虽然有的乌鸡加工企业有自己的销售队伍,但是它们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很难实现与客户的直接联系和对接。
2.3.2活体乌鸡销售困难在活体乌鸡的销售方面,泰和县虽然有杨建军、陈艳全等贩运大户,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从上海、江苏等地调鸡,真正贩运泰和乌鸡的人越来越少。
这与泰和乌鸡饲养成本较高有关。
由于活体乌鸡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且在泰和县境内没有一支稳定的销售队伍。
因而活体乌鸡大部分是内销。
据该县相关部门统计,泰和县年平均的活体乌鸡消耗量为680万羽,但平均饲养量却达到2000万羽,剩下的乌鸡只能是坐等外地企业来泰和收购。
一旦市场发生改变,泰和乌鸡的销售会更加困难。
一则由于饲养成本本身较高无法取得价格优势而易盲目地陷于价格战中,二则无法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2.3.3深加工产品不多,附加值低,难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2.3.4产品是联系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
就一个企业而言,其产品范围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
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目前泰和乌鸡系列产品都是比较传统的。
这些产品由于新技术的开发滞后及替代品的出现,其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产品的附加值也比较低,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而与外地企业的类似产品进行竞争时,更是无法与之相抗衡。
由于有创新意义或者能影响整个市场的产品极度匮乏,泰和本土的乌鸡加工企业无法成为整个市场中的领导者,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2.3.52.3.6 2.3.4没有龙头企业,难以实现高度产业化、规模化2.3.72.3.8目前泰和有多家企业以泰和乌鸡为原料进行生产,然而真正意义上能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