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系+摄影学院,我都不好意思说我BFA拿了几个证(北电摄影系师哥原创艺考经验贴)首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我是2011年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艺考的北京孩纸一枚。
最终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录取。
下面废话不多说,直接上自己的艺考经验以供各位后来人吸取经验教训,提供帮助。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制作专业:电制我觉得我最突出也是保证我的高名次的一项考试内容就是二试中的辩论环节。
其实我只不过在考试的过程中很淡定,而且很注意细节。
先说淡定的问题。
淡定不代表不紧张,面对这样的考试很难有人做到坦然自若,气定神闲。
淡定是在你紧张的分泌肾上腺素的情况下大脑也能清晰地思考。
我记得在辩论第一个环节每个人做观点陈述的时候,大家的声音多多稍稍都是抖的,当然也包括我。
但是在抖的同时是不是能清晰的思考你下面要说的话,就是你一第步取胜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自由答辩的时候依然要保持这种状态,认真听对方的发言,找到对方的漏洞,可以写在发给的纸上(注意写字的姿势,要拿的出范儿,显得你足够淡定)。
再结合自己的观点,准备下一轮的发言。
自由辩论时候是老师随机叫举手的人,但不是发言次数越多就越靠谱。
不过其实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基本上一样。
只要你的思维够活跃,观点够犀利,语言表达流畅,老师都会看在眼里的。
摄影系老师眼睛都是很毒的,只要你做到了,老师基本上都是看得见的。
其实我个人觉得辩论不仅仅是在考察你的思维、语言、知识面等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同时也是在考察你的气质和状态,所以淡定是最重要的。
下面这一点就是在淡定的基础上能有让你更突出的一点——细节。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分析一下老师们的大体状态。
你可以问问身边喜欢摄影的同学,每一个摄影师对细节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对细节的观察也是相当重视的,甚至有时大过对整体的关注。
老师们都是全国一流的摄影师,当然对细节也是非常的关注。
这些细节可以小到观察你早晨有没有刮鼻毛!细节,不言而喻。
你注意的细节要从一进到摄影系开始。
没准哪个老师出来接水,瞟到一个你的言行举止就对你印象深刻了。
进入考场后更是,如果说出来接水的老师没准是打酱油的,但考场里坐着的老师就是决定你分数的老师了。
所以进门后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注意不是做作,做作被发现约等于死刑)表现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就很OK了。
辩论过程中的细节更是要注意,这时候老师对你的观察会更仔细。
什么抖腿啊扣耳朵啊等一些列杜叔讲的面试注意事项统统注意。
这个状态要保持到你走出摄影系4
层为止。
基本上对辩论环节的就是这些了。
在面试的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以上的状态就好。
关于如果老师要求你表演小品什么的,我想提醒一句。
就是影路站台培训时候张迪老师上课说的:表演不一定是一直在用嘴用身体在演。
有的时候动多了反而不好。
该静的时候静下来,用眼神传达你要表现的,这样就会让你和绝大多数的同学区分开来。
还有就是整个面试时候的气氛。
我觉得聊天是最高的境界了。
没有生硬的问题,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你在和一大堆老师说话。
哪个老师对你某个点感兴趣了,随口问了一句,你很自然的回答。
这样的状态是最棒的!
下面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一试没的说,就是要对摄影的理论常识要有个相对全面的理解,你要是从小就喜欢摄影,又爱研究摄影,一试肯定没问题。
在二试的时候我先说图片赏析,图片赏析其实就是和写影评一样,想到什么扯什么,在据此延伸。
就从各方便扯完一遍以后,最后在升华一下主题。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下面是重头戏,实拍。
先说器材吧,有好的器材必然好,但要是说必要性,个人觉得没必要。
市面上APS-C画幅
的机器出的片子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没区别。
是不是红圈L头也完全没影响。
唯一能影响的就是自己的心情。
扛着大马三+50 1.2就是有气势!哦,对,考试只接受数码文件,只要12张。
下面说点具体的。
拍摄过程。
到时候拍摄的对象很不确定,我们这届是一个纸盘子(生日蛋糕送的那种)一根红蓝铅笔一条绿色丝带。
给你东西的时候会有个塑料袋也可以利用。
拍摄的时候你可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教室里的任何东西,只要你不拆了它就能用。
这就考察你的思维了,看看能不能打开。
你要是12张都在桌子上拍,拍出花来都没戏。
发散思
维!注意!发散思维!然后说照片本身,每张照片都要给老师表达出不同的信息。
不同的景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温等等。
就是要通过照片告诉老师:这些基础我懂,而且玩得转。
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面试的时候还是看状态,摄院的老师相对还是比较正的。
问答就是问答,你踏踏实实的回答好他的每个问题,最好能加点自己的东西会很ok了。
在面试里除了摄影常识之外,还会问到文学,历史的问题。
但是你要是好好看了小百科和认真听了影路站台文艺常识的课就基本上没问题了。
还是那句话,状态最重要!
大概就是这样了,文笔不好,写的都是经验。
在这先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啊~未来艺考的孩纸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