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学案
课标解读
1.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4.掌握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解释现象、设计实验基础自主回扣
重难点解读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及实验证据
说出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区别:
判断正误: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
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
4.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
5.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
例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 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1.性别决定方式:由性染色体决定。
XY型: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写出相关的染色体组成:男性女性
雄果蝇雌果蝇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研究条染色体?
例2: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染色体上也可存在成对的等位基因
变式练习:零距离P54第3题
2..伴性遗传的特点(零距离P53)书写X b Y 与X B X B 、X B X b与X B Y的遗传图解
据特点连线
例3.零距离P54第5题:
三、常见图谱遗传方式的判断:先判显隐性。
后断类型(反证法)
指出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书写在图示下面)
例4:根据下面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可能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可能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D .④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变式练习:零距离P54变式训练2
四.综合应用:
例5.(2010·江苏高考)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
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本节总结: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1)遵循的遗传规律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双基自测
1.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染色体上也可存在成对的等位基因
2.(2010·海南高考)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3..(2010·海南高考)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A.1/2 B.1/4 C.1/6 D.1/8
4.(2010年惠州模拟)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
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5.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基因型
的种类不同,如图为果蝇XY染色体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若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
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
色体Ⅱ区上,则这样的群体中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与a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Ⅰ上(如图所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_______种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4)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已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可能
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
选取若干对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例5.(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显性遗传
(3)1/12961/360
5.(1)5(2)15(3)4XAYA、XAYa、XaYA、XaYa(4)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①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②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2.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1)遵循的遗传规律
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①有些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X b Y个体中的隐性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出来。
②有些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雄性个体之间传递。
③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是成对的,其性状遗传与分离定律相同,只是与性别相关联;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将性状表现与性别联系在一起描述。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个Y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雌
果蝇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__条X染色体。
(2)已知红眼对白眼显性。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F1代白眼果蝇都是雄
性。
甲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乙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不符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你赞成谁的观点:________(填“甲”或“乙”)。
(3)已知控制棒眼(E)和圆眼(e)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不含有相应基因)。
某同学做了两组“棒眼果蝇×圆眼果蝇”杂交实验,在得到F1
以后,这两组杂交实验的亲本及记录每一组亲本各自性别的资料不慎丢失。
观察发现F1
雌果蝇都是棒眼,试完成以下推断:
①若F1代雄果蝇都是________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请
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不要求写出配子)
②若F1代雄果蝇既有棒眼又有圆眼,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
体上。
③若F1代雄果蝇都是________,则需继续让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F2代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若F2代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次级精母细胞 4
(2)甲
(3)①圆眼遗传图解(略)②X③棒眼圆眼果蝇都是雄性(或雌性都是棒眼果蝇)圆
眼果蝇既有雄性也有雌性(或雌性果蝇既有棒眼也有圆眼)
P EE×ee X E X E×X e Y
↓↓
F1Ee X E X e X E Y
雌雄果蝇全为棒眼雌雄果蝇全为棒眼
故必须继续让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
F1Ee×Ee X E X e×X E Y
↓↓
F2EE Ee ee X E X E X E X e X E Y X e Y
雌性果蝇既有棒眼也有圆眼圆眼果蝇都是雄性
(2)由于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全是白眼雄果蝇,
故为伴性遗传,设红眼基因为A,白眼基因为a ,杂交试验图解为:
P X A X a×X A Y
↓
F1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假设符合杂交结果,所以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甲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