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课题】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
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3、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政府为什么总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初步培养学生的简述、归纳和比较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情境体验、学生表演、讲授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题就很吸引人,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后,我想起了一首歌曲《中国大舞台》。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世界舞台,一个多么让人想往的舞台,新中国是如何走向的,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融入世界民族之林,在新中国登上世界舞台之后发挥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其次是“小球”转动“大球”;最后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三个部分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讲述了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外交举措。
“弱国无外交”,这是旧中国无论如何都不敢奢望的,而今新中国成立了,并且日益发展壮大,所以适时改变外交战略是必要的,同时整个世界也需要新中国的加入,从而为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已经查阅了相关史料,为课堂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完这课之后,使学生深刻体会:我国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以及处理对外关系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实录】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中国大舞台》这样一首歌?请学生齐读歌词,谈谈对这首歌的感悟。
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重返联合国
活动一:
一请学生绘联合国国旗,唱联合国歌曲。
学生在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发现了世界地图,上面有联合国国旗,开心之余拿笔画下了他们所认知的旗帜,并且在歌声中进行体会歌词的意义。
二请学生讲述联合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宗旨,联合国创立的重要意义。
三小组讨论:
1新中国是如何重新返回联合国的?在此之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2新中国为什么在1971年10月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得以重新返回?哪些人给予了我们支持和帮助?
3新中国重新返回联合国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
四七嘴八舌:请学生谈谈“当我国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冉冉升起时,你的感想是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除了骄傲和自豪之外,我听到了这样一种声音,‘为什么直到1971年10月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才重新恢复合法席位?新中国不是1949年10月1日就成立了吗?国旗升的太慢了……’就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展开了深思,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而把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和第9课结合起来,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体会: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中国开打外交新局面有一个新的认识,以便开展下一步教学。
第二部分:“小球”转动“大球”
活动二:
一自主预习题
1 小球是指什么?大球是指什么?小球转动大球比喻什么?
2 小球是怎样转动大球的?转动之后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 请你说说你怎样看待中美乒乓外交?
4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标志是什么?对当时的整个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请学生观看影视资料“中美乒乓外交”。
学生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史实,发生在庄则栋(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和科恩(美国乒乓球
代表团成员)之间的故事,周恩来总理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吃饭的故事。
附:图片资料: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登上长城胡锦涛和布什的合影2002年布什来华访问图片(骑自行车逛北京‘2008年我会来北京看奥运会’)老布什来华访问期待来华看奥运会三学生表演:历史性的握手
这一环节是学生期待已久的,之前查阅了一定的资料,深刻体会到当时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握手时的心情,那两句话,学生在表演时,相当到位,其中也不乏幽默‘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感慨的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后来我灵机一动,请学生扮演中外记者发问,学生表现的非常好,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体会:在这一活动中,尤其是学生上台表演“历史性的握手”时,非常积极,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一件影响非常深远的事件,加强了对历史的认识。
第三部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活动三:
一请学生讲述历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尤其以唐朝时期为例,谈谈你对当时两国之间交往的看法。
二近现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看书学习1中日邦交正常化2 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四小组讨论“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为什么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体会:通过讲述、谈话、小组讨论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学习,知道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日益发展。
最后,总结本课,请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课件)标出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主要国家和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展望未来,讨论“21世纪的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反思和分析】
这节课是我准备了很久之后才去上的,其中关于整节的思路安排不断出现变化,我总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直到最后一个班级。
在让学生准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就喜欢倚赖于课本上的知识,不愿意动脑,用心去寻找资料,但我也看到了让我激动的一面,就是有些学生准备很
充分,而且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总是可以想到许多新点子,提出很多新想法,感受很深,善于发现,而每个班级的表现又各有千秋,总体效果都不错,最好的还是在自己班级(我担任一个班级的副班主任)加上学生原来就很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需要改进的反思的有如下几个方面:比如在最后谈到“一个中国的原则时”涉及到“台湾问题”,“西藏喇嘛”等比较敏感的话题,大家表现很强烈,我不知道到底该怎样结尾。
课文三个部分的衔接需要加强,尤其是一二两部分,过渡有些生硬,值得好好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作为我们年轻教师更应该注意和学习。
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课前学生也需要好好准备,历史课也是要预习的,一节好的历史课评价方式有很多,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的发挥学习的主动能动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讨,总结的形式,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各方面的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的学习中达到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参考书目: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功教师全攻略 91条以研究为基础的课堂策略》梁丽娜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