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花梨鉴别经验大全

黄花梨鉴别经验大全

【鉴别一】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色泽与气味
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之争,一直就没有停息过,其根源在于二者有着数倍的价格差异,但又很容易被混淆。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管越黄还是海黄,只要料质好,自己喜欢就好。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对于新手而言,完全可以到此为止。

新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将黄花梨从那些形形色色的“花梨”中鉴别出来的问题,至于海越之鉴,可以留待进阶之时再做考究。

我认为,那种非要辩个海越的钻研精神,还是很值得赞扬的,因为所谓赏玩,鉴别就是其中一个很
重要的内容。

目前市场上,以越黄充海黄的,比比皆是,从最近的发展趋势来看,用越黄来充海黄,已经是很对得起您了,毕竟还是黄花梨嘛,那些拿红酸枝、微凹黄檀、白酸枝什么的冒充海黄的,已经大量出现了,当然,这些玩意蒙蒙新手还是可以的,有的商家,我甚至怀疑他们自己是否搞得清楚海黄、越黄,都是一大问题。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开始讨论海黄与越黄的鉴别问题。

首先说色泽与气味。

先说色泽:一般而言,黄花梨的色泽都以黄为基调,但越黄绝大多数就是比较单调的黄色,而海黄会在黄色的底色中,带一些紫、棕色,对比下面的两个器
物就清楚了。

先看越南黄花梨:
再看海南黄花梨:
再说说气味。

海黄和越黄的标准名称都叫“降香黄檀”,所以你要找国家部门给鉴定,人家也没法给你鉴定是海黄或越黄,所以只有靠自己了。

降香黄檀都有一种香味,但海黄和越黄的香味是有明显区别的,海黄特有的那种醇香,非常独特,是越黄无法复制的;而绝大多数越黄的气味,是一种酸香味,还有冲鼻的感觉,特别是打开越黄制作的容器,比如越黄水杯时,这种冲鼻的酸味很突出,和海黄的“醇香”明显不同。

由于气味比较抽象,图片无法说明,要掌握这个技巧,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别用细砂纸打磨海黄和越黄的器物,就能闻到明显不同的
香味,然后在脑子中固定下来就好了。

【鉴别二】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纹理与层次感
黄花梨之所以受追捧,就是其如水墨国画一般的木纹,变化多端,美轮美奂。

总的来看,海南黄花梨的纹理更加清晰、明朗,粗中带细,线条分界清晰,层次感很强,整体看上去感觉是一副立体的淡墨山水国画;而越黄的纹理相对杂乱,有混沌的感觉,层次感也相对较差,感觉是一副平面的抽象画。

总之,海黄的花纹含蓄淡雅,线条清晰有章法,越黄的花纹更为夸张,线条模糊有杂乱无章的感
觉。

看看下面的物件,仔细体会下那种感觉,你的鉴别能力已经不知不觉的提高
了。

先看看海黄的纹路和层次感:
再看看越黄的:
【鉴别三】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独门暗器-“鬼眼”
玩黄花梨的朋友,大多喜欢其山水画般的纹理,变幻不定,让人捉摸不透,而黄花梨纹理中特别典型就是黄花梨的“鬼脸”纹,也就是黄花梨的树结处产生的一种特有纹理,这种鬼脸纹,我觉得叫“鬼眼”似乎更为贴切,就像一只只有神的眼睛在盯着你看一般。

这种鬼眼,其他红木如红酸枝的树结处也会产生,但其鬼眼纹显得杂乱、粗放,远没有黄花梨的鬼眼那么有神韵、那么雅致。

当然,
也不是每个黄花梨器物都会有鬼眼,这个和取材部位等有关,一般而言,有鬼眼、多鬼眼的“开门”器物,市场价格会比没有的高出许多。

这里透漏一个鉴别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独门暗器,就是通过鬼眼纹来鉴别海黄与越黄。

绝大多数情况下,海黄的鬼眼都是实心的,因此显得更有神韵,而越黄的鬼眼大多空心,显得目光没有海黄的那么“有神”。

可别小看这句话,
可是很多老鸟秘而不宣的绝招哦。

看看下面的图片,可能都不用我说明,哪是海黄,哪是越黄了吧?
先看看料质很好的越黄:
再看看五花八门的海黄:
【鉴别四】如缎如水:黄花
梨的水波纹
水波纹,是黄花梨的一种表面纹理特征,常常被用做黄花梨鉴别的方法之一。

打磨到位的黄花梨器物,其表面在光线照射下,会呈现出富有立体感的水波荡漾的纹理特征,就如铺了一层金色的绸缎,美轮美奂。

之所以会出现水波纹,是木质含油的原因,因此,其他木种,也有可能出现水波纹的纹理,比较明显的就是金丝楠的水波纹,此外还有草花梨、麻梨等材质器物的表面,有的也会出现水波纹,因此不能仅凭水波纹一个特征去鉴别黄花梨。

尽管如此,不同材质,其水波纹还是有些细小的差别的。

总的来说,黄花梨的水波纹,玻璃感比较强,感觉就如水波纹是盖在一块透明玻璃下面一样,而且水波细腻绸缎感强(同金丝楠比较而言),没有“虚”“空”的感觉(和草花梨比较而言)。

这种感觉,要完全用文字描述,还真是很难。

只有多看多上手,才能
慢慢积累对黄花梨水波纹的特别感觉。

下面就欣赏下黄花梨如锻如水的水波纹吧:
【鉴别五】黄花梨:水波和
花纹都精彩
赏玩黄花梨器物,主要是看重其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水波纹,二是特有花纹。

水波纹似玻璃般的黄金绸缎,花纹则是如行云流水,难以捉摸。

下面两件越南黄花梨精品,很有代表性,分别阐释了黄花梨的精彩一面。

这般器物,海黄或越黄,已不重要了。

一是水波荡漾黄花梨碗:
二是绚丽奇纹黄花梨达摩珠
【鉴别六】黄花梨与白酸枝
的区别:
冒充黄花梨的材料比较多,白酸枝、缅甸花梨、巴西花梨、非洲花梨都有用来鱼目混珠的,有的是混用在黄花梨家具不起眼的地方,有的根本整个物件都不是黄花梨的却冒充黄花梨,这都是利益驱动的恶果。

这些“鱼目们”既然用来冒充黄花梨,必然在某些方面有着和黄花梨相似之处,有的玩意儿,迷惑性还挺强。

比如白酸枝,其木纹、鬼脸、鬼眼和黄花梨比较接近,要鉴别起来,对新手还是很有难度的,看看下面的镇尺和笔筒吧:
看了上面这些图片,可能真有人误以为那就是黄花梨了,但上述物件的材料却是百分百的白酸枝。

那么,究竟如何鉴别这两种材质呢?
一是看纹理。

白酸枝一般有明显的鸡翅纹,就像鸡翅木的那种纹理,而黄花梨是不可能有鸡翅纹的。

下面看看笔筒的鸡翅纹,露马脚了吧。

二是白酸枝没有黄花梨特有的“水波纹”,就是在光线下像水波荡漾那样的纹理,以后有机会专门论述黄花梨的水波纹。

下面这个图片,才是真正黄花梨的
水波纹。

一般而言,掌握上述两点就可以鉴别80%以上的白酸枝和黄花梨,如果确有形似神似之物,那就只有动用放大镜,凭木质棕眼仔细辨别了。

这个方法前面已
有论述,不再赘述。

【鉴别七】黄花梨和他的“兄弟”们
随着黄花梨价格扶摇直上,市面上越来越难见到黄花梨的真品和精品了。

但黄花梨的“兄弟”们也纷纷沾了光,进了“名流”圈子。

下面就分别介绍下这
一群叫“花梨木”的兄弟们。

老大
通俗名:海南黄花梨或海南油梨
国标名:降香黄檀
木纹:海南黄花梨的木纹一般以山字纹或虎皮纹为主,乱纹也占其中的一部分,但比例不大.在海黄中能出现鬼脸或者花梨樱,那是非常少见的.同时也是非常珍贵的.这也造就了海南黄花梨给人一种君子的稳定性的印象.
颜色:海黄一般以金黄色并带一点灰绿为主,<灰绿是因为降香油比例大的原因>..同时无论你用屁股打磨它多少次,数十年之后它的颜色依然是和当初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它的稳定性不单只表现在木纹上.在颜色上也是可见一斑.其他的
深色或紫黑色都是比较少见的料子.
油性:海南黄花梨在花梨木中,油性被认为是最好的,它的含油量是越黄的5
倍以上
木眼:一般是针孔状.排列有序.在树根的地方,也有一些牛毛纹状或完全没有
木眼的胶质状,但那种比例是相当少
价格:好一点的海南黄花油梨,动辄数百万一吨
个人观点:上好的海南黄花梨,在市面上几乎是没有流通的.早在十年前,它已经被大商家或收藏家收入囊中.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一些黄白色的海南新料,也就是所谓几十年可以成材的新料.但它们不被市场认同,所以个人认为上好的
海南油料,不能用简单的市场价值观来衡量,再加上它们现在也只是在收藏家和
大商家之间的手上流转.
老二
通俗名:越南黄花梨
国标名:香枝木或降香黄檀(因为它还在争论中)
木纹:越黄的木纹可以用精彩来形容,变化多端,漂浮不定.山字纹.虎皮纹.流水纹.花梨樱.鬼脸.芝麻斑.可以说应有尽有,连你想不到的它都有.
颜色:越黄的颜色一般分为金黄色.黄白色.紫黑色.而随着人们屁股打磨的次数越多,它的颜色就越深.它的变化多端不单只表现在木纹上,连颜色也不甘示弱的表现它的个性.
油性:它的油性居于中位.虽然它比海黄的油性少了5倍.但它也比非黄的油性多出5-6倍.
木眼:它的木眼树杆部位一般是直孔状,在树根的部位是牛毛纹状.
价格:越黄的价格差异比较大,只要表现在口径的宽度或树杆的长度.目前中等材在60-80万一吨之间,上好的也在百万以上
个人观点:随着海南黄花梨的稀少,目前越南黄花梨也被众藏家列为收藏品之类.因为越南黄花梨也越来越稀少了,05年之后就注定了它要退出实用品的舞台而收入收藏品之列.越南黄花梨个性张扬,颜色眩丽,木纹变化多端.如果说海南黄花梨给人是一种古代君子的感觉,那么越南黄花梨就非常相象现代活力充沛的时代青年.
老三
通俗名:非洲黄花梨
国标名:刺猬紫檀
木纹:非黄的木纹和越黄的木纹几乎是不分上下,同样是变化多端.在我看来,非黄出现鬼脸的次数比越黄出现鬼脸的次数还多.当然咯,越黄的花纹种类比非黄的多,非黄最常见的是山字纹.虎皮纹..其他的纹种也有,但出现的几率并不是很多
颜色:非黄的颜色一般以金黄色.黄白色为主,紫黑色的也有,但比例是相当相当的少,可以忽略不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