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资料1.1 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取P=1 %的设计洪水位为35.40m,取水保证率为97%的设计最低水位为20.50m。
(2)河流流量最大流量:270003/m s最小流量:3203/m s。
(3)河流流速m s;最大流速:2.48 /m s。
最小流速:0.32 /(4)含砂量最大含砂量:0.473kg/m;kg/m。
最小含砂量;00153(5)水中其他悬浮物有一定效量的水草及青苔,无冰絮。
(6)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河流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边约90m处,最小水深为3.80m。
(7)水泵所需扬程26m。
1.2 设计任务设计一座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采用箱式取水头部,自流管进水。
计算书一份,图纸两,包括取水头部平面图与剖面图,泵房平面布置图。
2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简介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其构成是:取水头部、进水管、吸水间和泵站。
(1)取水头部其要:①避免吸入泥沙;②不引起附近河床的冲刷;③避免其进水口被水冰堵塞;④不被船只、木排及流冰撞击;⑤便于清洗。
其设计要求:①具有合理的外形;②取水头部进水口的位置适当,其上缘在最低水位以下0.5~1.0,冰盖底面以下0.2~0.5m,其下缘高出河底1.0~1.5m;③进口水流速度适当。
其类型有:喇叭管、蘑菇型、鱼型罩、箱式、墩式、斜板式、活动式。
设计中采用箱式取水头部。
箱式取水头部由周边开设进水孔的钢筋砼箱和设在箱的喇叭管组成。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能减少冰渍和泥沙进入量。
适用于冬季冰凌较多或含沙量不大,水深较小的河流上采用,中小型取水工程用得较多。
中南地区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上箱的平面形状:圆形、矩形、棱形。
(2)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之分,其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水中含沙量较高时,为取得含沙少的水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可设置高位自流管。
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可以开挖隧道;而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需先将虹吸管抽真空可进水。
虹吸高度2—6m。
适用于河滩宽阔,河岸较高,且为坚硬岩石,埋设自流管需开挖大量土石方,或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时可采用虹吸管。
优点:减少水下土石方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缺点:对管材、施工质量要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要装置真空设备,严密不漏气,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设计中采用的是自流管进水。
(3)吸水间其作用:(1)沉淀一部分泥沙及杂质;(2)便于安设格网;(3)可以根据吸水井中的水位变化判断取水系统的工作情况;(4)可以减少水泵吸水管的长度及埋深;(5)便于清洗自流管。
3.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设计计算3.1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因河流河岸较缓,主流远离岸边,宜采用固定式河床取水构筑物。
河心处用箱式取水头部,经自流管流入集水井,再经格栅、格网截留杂质后,用离心泵送出。
3.2 设计水量33345000 1.0547250/1968.75/0.547/Q m d m h m s =⨯=== 3.3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取水头部平剖面取为菱形,整体为箱式,α角取090侧面进水。
3.3.1 进水孔(格栅)计算其计算公式与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面积计算公式一致。
0120Q F k k v =1bk b s=+ 式中 0F :进水孔或格栅的面积,2m ;Q :进水孔的设计流量,3/m s ;0v :进水孔设计流速,有冰絮时:00.10.3/v m s =- ;无冰絮时:00.20.6/v m s =-1k :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1bk b s=+;b 为栅条净距, 30—120mm , s 为栅条厚度(直径),10mm ; 2k :格栅阻塞系数,采用0.75。
设计中取进水孔流速0v =0.4/m s ;栅条采用圆钢,其直径s =10mm ;取栅条净距 b=50mm ,取格栅阻塞系数2k =0.75,则: 1500.8335010k ==+, 200.5472.1880.8330.750.4F m ==⨯⨯进水孔数量采用4个,设在两侧,则每个面积:20 2.1880.5544F F m === 进水孔尺寸采用:11900700B H mm mm ⨯=⨯ 格栅尺寸采用: 1000800B H mm mm ⨯=⨯ 实际进水孔面积:'20.634 2.52F m =⨯= 实际过孔流速:'0'120.5470.35/0.8330.75 2.52Q v m s k k F ===⨯⨯ 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为0.05—0.1m ,设计取0.1m 。
根据航道要求,取水头部上缘距最枯水位深取1m ,进水孔下缘距河床底 高1.5m ,进水箱底部埋深1.5m 。
取水头部设于河床主流深槽处,以保证 有足够的取水深度,其最小水深为3.8m ,此处与进水间距离90m 。
取水 头部形式与尺寸见图1,用隔墙分为两格,以便于清洗与检修。
为防止头 部被水流冲刷,其底部基础设在河床以下1.5m 处,在冲刷围头部周围 抛石锚固。
具体见下图:图1.取水头部示意图 3.3.2 自流管设计计算(1)自流管设计为两条,每条设计流量为:30.547=0.2735/22Q q m s ==自 初选自流管流速:0.9/v m s = 初步计算直径为:0.622D m ===,选650D mm = 自流管实际流速为: 22440.27350.82/3.140.65q v m s D π⨯===⨯自自 考虑到使用后自流管道淤积与结垢的情况,粗糙系数取0.016n =,自流管长90L m =。
自流管水力半径:0.650.162544D R === 流速系数:116611(0.1625)46.170.016C R n ==⨯= 水力坡度:22220.820.0019446.170.1625v i C R ===⨯自 自流管沿程水头损失:0.00194900.1746f h iL ==⨯=m自流管上设喇叭管进口一个、焊接090弯头一个、阀门一个、出口一个,其局部阻力损失分别为:10.2ξ=、20.96ξ=、30.1ξ=、4 1.0ξ=。
自流管局部损失:2212340.82()(0.20.960.1 1.0)0.0782g 29.8j v h ξξξξ=+++=+++⨯=⨯自m正常工作时,自流管水头损失为:0.15520.0780.2526f j h h h =+=+=m自流管采用在河流高水位时单根重力流正向冲洗的方式。
(2)自流管校核当一根自流管故障时,另一根自流管应能通过设计流量的70%,即:'30.70.70.5470.3829/Q Q m s ==⨯=,此时管中流速为:''2440.38291.15/3.140.65Q v m s D π⨯===⨯ 故障时产生的水头损失为:'''f j h h h =+2'21.15900.34446.170.1625fh iL m ==⨯=⨯ 22'1.152.260.152229.8jv h g ξ=∑=⨯=⨯ 此时,水头损失为:'''0.3440.1520.496f j h h h =+=+=m3.3.3 集水间计算集水间用隔墙分为进水室和吸水室,为便于清洗与维修,进水室和吸水室用隔墙分别分成两格,隔墙上设连通管,管上设阀门。
( 1)格网计算采用平板格网,过网流速10.3/v m s =,网眼尺寸采用55mm mm ⨯,网丝直径2d mm =,设计取ε=0.8。
1121QF k k v ε= 212()b k b d =+ 式中:1F —平板格网的面积,2m ; Q —通过格网的流量,3/m s ;1v —通过格网的流速,1v =0.2—0.4m/s ;1k —网丝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212()b k b d =+b —为网眼尺寸,mm ; d —为金属丝直径,mm ;2k —格网阻塞面积减少系数,2k =0.5;ε—水流收缩系数,0.64—0.80。
则: 22250.51(52)k ==+,格网所需面积:210.5478.940.510.50.80.3F m ==⨯⨯⨯设置4个格网,每个格网所需面积为: '218.942.2354F m ==。
进水孔尺寸采用:1117501500B H mm mm ⨯=⨯格网尺寸采用: 18801630B H mm mm ⨯=⨯则:实际进水孔面积:'21.75 1.5410.5F m =⨯⨯=实际过网流速:'1'120.5470.26/0.510.50.810.5Q v m s k k F ε===⨯⨯⨯ 通过平板格网的水头损失一般为0.1—0.2m ,设计取0.2m 。
(2) 集水间标高计算① 顶面标高当采用非淹没式时,集水间顶面标高=1%洪水位+浪高+0.5m ,即: 35.40.40.536.3a H m =++= ② 进水间最低动水位进水间最低动水位=97%枯水位-取水头部到进水间的管段水头损失-格 栅损失=20.5-0.2526-0.1=20.15m ③ 吸水间最低动水位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进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进水间到吸水间的平 板格网水头损失=20.15-0.2=19.95m④ 集水间底部标高平板格网净高为1.63m ,其上缘淹没在吸水间动水位以下,取为0.1m ; 其下缘应高于底面,取为0.3m ;则集水间底面标高为: 19.95-0.1-1.63-0.4=17.82m集水间深度为:顶部标高-底面标高=36.3-17.82=18.48m 。
(4) 集水间深度校核:当自流管用一根管输送'30.70.70.5470.3829/Q Q m s ==⨯=,其流速''2440.3829 1.15/3.140.65Q v m s D π⨯===⨯时,水头损失为'0.496h =,此时,吸水间最低动水位为:20.5-0.1-0.496-0.2=19.704m ,则吸水间最低水位为:19.704-17.82=1.884m ,可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3.3.4 集水间平面图为便于清洗与检修,进水室用隔墙分成两部分,吸水室用隔墙分为4部 分,具体布置如下图:图2.集水间平面图 3.3.5 格网起吊设备 (1)平板格网起吊重量()W G PfF K =+ 式中:W :平板格网起吊重量;G :平板格网与钢绳的重量 1.47G KN =P :由格栅、格网或闸板两侧水位差而产生的压力, 1.96P KPa = F :每个格网的面积,22.625F m =f :摩擦系数,视设备与导向槽的材料而定,0.44f =K :安全系数, 1.5K =则: (1.47 1.96 2.6250.44) 1.5 5.6W KN =+⨯⨯⨯= (2)吊架高度的计算与起吊设备选择平板格网高2.13m ,格网吊环高0.25m ,电动葫芦吊钩至工字梁下缘最小 距离为0.78m ,格网吊至平台以上的距离取0.2m ,操作平台高为36.3m , 则起吊架工字梁下缘的标高为:36.3+0.2+2.13+0.25+0.78=39.66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