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退了日军轻狂进攻,共歼敌3万 余人,成为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 日军士气打击严重。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 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 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第一次长沙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对于抗日胜利 的信心,各地民众奔走相告。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泰晤士报、塔斯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组织联合战地记 者团,赴湘北考察证明此次大捷确有其事,纷纷向 世界报道。
战例分析之
长沙会战
七院二旅五营魏广豪 学号:7012013230
长沙会战
基本概况: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 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 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 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 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 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 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 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 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为了配合盟 军作战,蒋介石命令薛岳,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 第七十四军南下,拟配合第四、第七战区进攻广州, 以消解日军攻取香港的打算。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 南听说薛岳的两支精锐部队南下,决定再攻长沙。 薛岳早已把他的“天炉战法”打造成熟,并迅速把 南下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和驻常德的第七十三军,歼灭日军3万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中国军队 的攻势少见其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 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 防御战役。 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 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 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 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 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 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 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
启示之二:敢于亮剑,即使是敌众我寡,弹尽粮绝, 也要拼到最后。 无论时代怎么前进,科技怎么发展,决定战争胜负的 最根本因素在人。
战争背景:
2.国内背景
长沙会战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 投降,并在南京成立伪政府。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 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 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 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在经济上,加紧 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1938年11月初,日军攻 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 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 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1939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 官,指挥长沙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
第4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第四次长 沙会战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
这次会战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 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 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攻击的日军人 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 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 本攻陷长沙.
长沙会战
战争背景
1.国际背景
长沙会战
1940年夏,蒙古族也展开了自发的抗日斗争。在欧洲,1939年9月 ,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纳粹德国宣战,标 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式爆发。欧美列强放弃 了将欧亚两洲的法西斯国家力量引向苏联的企图,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 谈的态度,支持中国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在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 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调整了 对华战略。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 ”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 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 ”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实现侵略意图。在其他城市相继沦丧后 ,长沙乃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 争中将处于被动情况下。
长沙会战
天炉战法,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 术。“天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布 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 、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 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 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
抗日名将:薛岳
如果湖南战胜,是国 家和委员长之福;如 果战败,我就自杀以 谢国人!
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 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又称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又称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又称 “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分为长沙会 战(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 月)”)、以及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两个阶 段
第二次长沙会战
二战长沙因电令泄露,薛岳要守住长沙的愿 望被打破了,然而,打到最后日军却全线撤 离 1941年,阿南惟畿接任日军十一军司令官后, 制定出一个“加号计划”,决定集中12万精 锐兵力,力争歼灭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主力。 这一年的9月18日,是“9・18”事变十周年纪 念日。阿南惟畿便决定这一天为正式进攻日。
长沙会战:战争图片
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之一:灵活的战略战术是胜利的保障
总结薛岳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关键,固然是灵活 运用“天炉战法”,善用湖南特殊而复杂的地形 ,独树一帜地创造了这个有效的防守战术,使日 军三次丧师湖南,但官兵同仇敌忾、爱国军民齐 心发挥的整体战力更是功不可没。“天炉战神” 的美名不胫而走。冈村宁次亦不由得发出“撼山 易,撼薛将军难”的哀叹。八年抗战中,薛岳指 挥所部共歼灭日军十余万人,堪称抗战期间毙敌 最多的中国将领。
第四次长沙会战
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 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 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 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 ,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 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 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 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 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 这样的耻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