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案内容:人音版第四册第三课《童趣》中的《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风。

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

采用2/4拍,五声徴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

全曲围绕着一个很有特点的核心音调展开,衬词的使用使音乐形成的切分节奏,使音乐更富于弹性和动力感。

乐段重复一次后,作曲家利用主题材料作了6小节的补充发展,最后转到宫调式上结束,令人感到新颖、别致。

歌词则采用民间寓言的方式,托物言志,寓意深刻。

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常常具有洗炼质朴,艺术形象鲜明生动、能真实而深刻得地表现出人们的愿望等特性,因而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这里,词作者以物喻人,用树上两中黄鹂鸟与背负重壳从地上“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隐喻两种条件和差距悬殊的竞争者针对同一事物所表现的不同心态。

前者自身条件优越,不可能理解后者的行为:“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而后者虽处于劣势,但深知为生存而奋斗的道路艰难、漫长:“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歌曲歌颂了那种任劳任怨,知难而进,不断进取的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核心音调:
2、认识换气记号ˇ,并学会运用。

教学道具:
教学课件、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