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交易个人觉得资金交易是银行里面最有挑战性最具现代金融气息也很有前途的工作,像王雪冰就是成功的交易员出身,而且资金交易里面年轻人多,有时也招应届毕业生。
资金交易=本币+外币资金交易国内分本币和外币,目前资金交易做得最好的当然是中行了,特别是外币,国内大部分外币交易员都是中行出来的。
另外,国内银行目前有将外币交易放到香港的趋势,例如中行和建行的很多外币交易都是在香港。
外币交易,国内的银行主要分外汇交易和货币市场交易和债券交易。
外币交易=外汇+货币+债券,外汇交易就是选择时机买卖各种币种了,当然也是为了平银行自身的一些头寸,避免汇率风险,做外汇交易比较累,因为外汇交易是个全球市场,而且汇率的日波动也很大,因此24小时都要有人,不可避免的,外汇交易是3班倒,身体不好的人可不一定受得了。
货币市场主要就是同业拆借和票据买卖了,还有一些国外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
债券这块应该是外币交易获利的大头,国内银行目前主要做国债,有一些也做投资级的企业债,为了对冲风险,相应地做一些结构性产品和衍生金融工具。
本币主要是拆借和国债交易,本币=拆借+国债,特别是国债回购交易规模很大,因为目前很多银行的资金头寸都比较宽裕,而且各家商业银行也都认识到投资交易的低风险/相对高收益(特别目前国内利率波动不大,分业监管银行的投资机会不多),所以人民币交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另外,现在股票不好做,基金公司纷纷发行债券基金,例如南方宝元,华夏债券,现在正在发的融华债券和招商系列基金等等,基金公司也越来越需要债券管理人才了,而且我个人认为债券市场包括企业债券绝对会大发展,所以在银行做债券积累经验跳到基金公司,应该是一个可能的好选择,要知道基金公司特别是基金经理的工资可是很高的。
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它不可能靠储蓄和网点来积累它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只能靠在货币市场拆借融资(事实上,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们现在90%的人民币资金来源都是靠拆借,去年央行搞了一个外资银行资金拆借比例的限制,外资银行反映非常大),他们对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随着他们在中国业务的扩大也会很大。
对人民币交易以前比较看重的是保证流动性,现在因为大的银行头寸都比较宽裕,而盈利的压力越来越大,盈利性也非常看重了。
去年银行间市场做的最好的闽发大概做到了快15-20%,呵呵,这个收益水平和股票牛市也差不多了。
交易室的另外一块业务就是代客买卖和代客理财了。
比如,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寻价,银行再对客户报出汇率买卖价格,赚取价差;或者HSBC,Goldman Sachs,DB这类的开发出一个产品,银行买过来,再买给客户,赚点小钱什么的,要知道中国有外汇的有钱人还是很多的,而且现在外币存款利率又那么低。
这里说一说,产品的金融产品的销售人员,一般而言,国外来卖产品的一般是一个客户(区域)经理,一个产品经理(对产品很熟悉),这些销售人员的级别都很高,我见到的一般都是associate director这类以上的,MD都不少见,VP几乎没有,说明国外对产品销售是非常重视的,国内因为代客理财业务不多,所以好像这种岗位也不明确。
不过从现在基金大规模招销售人员可以看出这类人才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前途的。
这需要对金融产品的深入认识和良好的机构客户关系。
在起步中或者有可能的就是,理财顾问,现金管理这一类的服务,比如很多大的企业集团资金量很大,不同币种的流量也很大,你如何给他设计方案避免风险,最小化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等等。
这看起来像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了,但也是商业银行努力的发展方向,目前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可以提供融资,而且本外币业务都可以做,证券公司和外资银行目前暂时还不行。
印象中,建行上海分行最近就拿到GE中国的现金管理和顾问服务了。
另外,强调一下的是交易员的圈子很小,大家都在一个市场上作交易,做来做去谁的水平能力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比较清楚,所以跳来跳去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上面是对交易品种的介绍,再介绍一下交易室的结构。
交易室分为前台,中台,后台。
前台就是交易员,中台是风险管理。
个人认为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风险管理经理就是和交易员一起在尽可能地分散和对冲风险,避免风险过高的交易,保证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但是目前国内因为交易相对简单,也没有什么避险工具,风险管理的地位和职能相对弱化。
后台,就是执行交易和清算了,有的行这块单独出来放在会计部或者结算中心之类的,有的就在交易室。
这点我不太熟悉,想说明的是这也不是交易的核心业务和职能,不过如果搞一些关于idsa的衍生交易工具的协议和清算还是很有意思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另外,有的银行如中信在交易室里面还是市场部门,负责和客户的一些沟通等。
对资金交易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中国金融出版社《风险管理实务》,这本书是gs和ubs warburg的交易部门编写的,国内翻译的,我认为从实务的角度看,这本书是非常好的。
总言之,个人觉得去银行,如果你是受的现代金融学方面的训练,那么资金交易部门是首选之一。
ALM和资金交易最相关的就是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因为交易部门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对全行流动性的判断和资产负债整体配置的需要,进行资金的交易,以管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交易室就放在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的下面。
国内负责这方面职能的有的叫做资产负债管理部,有的叫做计划资金部,有的叫做计划财务部。
个人认为这是银行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为它负责整个银行资金头寸的配置和各项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所以它要参与各项业务的决策,所以可以很快地对银行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而且因为掌握着分行各项任务指标的下达大权,上上下下都很重视你,升职的机会也比较大。
另外,一般计划资金部还有着规划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的任务,所以能够比较多地从银行发展和宏观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接触的层次都比较高。
国内目前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通过简单的存贷比之类的比例进行管理,倒不是因为管理水平或者认识不到位,关键是信息系统建设难以满足现代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
所以it人员来银行还是会很有所作为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风险应该保持独立、集中控制的原则,但是目前国内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不是管理所有的风险,主要是还是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的岗位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超过分行权限贷款的审查,也就是审各种资产业务,中行叫做尽职调查。
一般而言报到总行的贷款都是动辄上亿几十乃至上百亿,因此从审查这些大项目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何评价企业,如何评估一个项目等等,而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分行业审查,你也可以通过学习成为行业专家。
另外,从审贷对人的要求也比较全面,你除了要会评估企业,项目外,你还要熟悉担保法,公司法,票据法等等经济类法律,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各种各样行业的监管法规等等,因为你是把钱放出去的最后一道关口,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误(虽然很多银行是审贷委员会表决通过,但是风险点的主要提示工作还是具体负责项目的审贷人员完成)。
另外一类就是负责贷款审查的支持工作,比如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对相关行业的跟踪研究,对贷款进行贷后惯例,检察分行的贷款质量,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信用评级等等。
由于信贷是银行传统的核心业务,而且贷款审查又牵涉到银行的生死存亡,所以很多银行家都是从信贷官员开始其银行生涯的,所以如果想在银行也长期地战斗下去,风险管理是很好的一个开始。
另外,我个人觉得从银行信贷人员的角度来观察和看待商业行为,了解各种融资需求和方案,而且同时见识形形色色的骗子,对你自己创业也会很有好处。
国内银行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两块,一块就是会计核算,出纳清算,个人感觉就是把全行的张表给准确无误的做出来,以及和一些海外代理行,国内联行之间的账户管理,属于比较技术性的活。
另外一个块就是财务管理,例如各个行的成本管理,费用管理,对分支机构利润的核算等等,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和四大提出的内部风险控制审计的理念相符合的。
我相信这块也能给广大的会计专才提供发展空间。
为什么呢,其实国外银行特别是分支行里面具体作记账这类会计工作的人是非常非常少,几乎没有的,各位在参加外资银行招聘会的时候没有听说要找人做会计的吧?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帐务处理的自动化,这样才能减少成本呀。
而国内的管理会计运用非常地少,根本就核算不清楚具体某个分行,某项产品到底产生了多少利润,银行赚钱赚在那里,亏钱亏在那里。
如果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话,那么这些信息才是对银行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也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应该最关注的。
另外,银行招的应届毕业生,很多都是从是会计或者柜台业务(那就是储蓄员了),也就是具体记账审单,背各种科目,而这种繁杂而枯燥的工作,人是肯定比不上计算机的,因此,被计算机代替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那些如果是去支行从事记账工作的会计,那么有必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发展前途了。
上面属于银行的业务管理部门,在总行的这些岗位,一般而言主要是从有一定银行工作经验的内部员工中选择,对于毕业生而言可能大部分都是去分支机构的市场部门,或者是做信贷员,现在叫做客户经理。
先说总分行的市场部门,也就是公司银行部,个人银行(中行叫做零售业务部)以及金融机构部(也有叫做同业银行部的),从总分行而言,他们的角度就比较超脱了,因为如果下存贷款任务,不会直接下到他们的头上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组织一些大型的营销活动,负责维护和大型客户的关系,再就是对客户经理进行管理培训,如果说支行的客户经理是在做sales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在做marketing了。
不过银行的市场部门能否培养出来真正好的市场人员,据说外资大银行里面很多做市场的头目都是从P&G这种公司里面挖过去的,因为做市场似乎是很专门的一门学问,和行业有关系但是关系也不大。
另外在市场部门里面比较富于挑战性的就是新产品开发,也就是产品创新,其实国内的企业和个人这么多,他们的各自特性化的融资和存款,理财需求都是丰富多彩的,国内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也有摆脱目前这种产品同质的状态,通过产品创新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一方面利率,汇率没有放开。
另外,人行和其它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态度也非常审慎,银行的产品很多都要报备,报批,而且动不动被否决。
例如目前财政部对mbo,人行对民生的多方委托贷款等等。
所以国内的产品创新还处于初期,有待既熟悉银行业务,又有市场感觉的人来开拓。
再说信贷员也就是客户经理。
当然,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特别是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里面,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求发展求生存的问题。
他们的任务一般是完成多少存款,多少贷款,发出多少张银行卡,卖出多少基金,如果完不成,奖金就会被扣掉。
有时候他们好不容易找来一个客户,还被风险管理部门给否决掉,他们工作真的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