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案绪论
4.了解解剖学发展简史
5.了解解剖学学习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教学点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1. 简述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2. 描述解剖学姿势,面,轴及方位术语
教学后记
学生对解剖学学习兴趣比较大,但在学习绪论时,对人体的轴理解有点困难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专业名称护理学
课程名称解剖学基础
授课教师王莉珠
学校徐州市钟吾卫生学校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3、4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理论
授课章节
名称
绪论
使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模型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3.熟悉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学习解剖学的基本观点是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思考题:1.简述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2.如何描述解剖学姿势,面,轴及方位术语?
人体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的轴。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与地面平行的轴。冠状轴:为左右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与地面平行的轴。矢状面:沿矢状轴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冠状面:沿冠状轴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水平面:同时与上述两种切面垂直,将人体横行切开的剖面。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前和后:近腹面者为前,又称为腹侧;近背面者为后,又成为背侧。内侧和外侧: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线者为外侧。内和外:凡属空腔器官,在腔内或接近腔内者为内;远腔者为外。浅和深:在皮肤表面或接近皮肤表面者为浅;反之为深。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近躯干者为近侧;远离躯干者为远侧。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
2.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3.组织学的定义
4.胚胎学的定义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一)人体的组成
(二)人体的分部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二)人体的轴和面
(三)方位术语
五.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构成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心,肺,肾)。许多器官联系起来,成为能完成一系列连续性生理机能体系,称为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觉器官。按照人体的形态和部位,可将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4个部分。头又分为颅部和面部。颈又分为颈部和项部。躯干的前面又分为胸、腹、盆部和会阴。躯干的后面又分为背和腰。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分为肩、臂、前臂和收,下肢分为臀、大腿、小腿和足。
(二)解剖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和阐明人体器官与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比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和基本功能。根据研究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影像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描述其形态结构的科学。组织学主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人体微细结构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