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课件_绪论(人卫版)

《人体解剖学》课件_绪论(人卫版)


等的
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Βιβλιοθήκη 。盆会阴部 上肢:肩、臂(上
臂)、前臂、手 下肢:臀、大腿、小
腿、足
(二)人体的微细结构
细胞
组织
器官
人体
系统
(二)人体的微细结构
(二)人体的微细结构
1.细胞: 一切生物体无不由细胞构成, 细胞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
2.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四种基本组织:①上皮组织、 ②结缔组织、 ③肌组织、④神经组织
骨的作用:造血; 储备钙与磷的作用; 并有破坏/改造/再 生 的能力
第一节: (骨学)概述
一、骨的形态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理化特性
一、骨的形态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长骨
长 骨:主要 分布于四肢
短 骨:分布 于腕和 跗部
扁 骨:位于 颅、胸、盆部
不规则骨:如 椎骨
(一)长骨long bone 形似长管状,分为一体两 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 腔容纳骨髓称骨髓腔。 两端较膨大,称为骺。 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 ,形成关节面。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续)
其它: 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 X线解剖学、断层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等
三、形态学研究方法
肉眼观察法 显微外科技术 显微镜术 组织化学技术 组织、细胞定量术
(组织学课程中还会进一步讲解)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自学)
《人体解学》
主讲人:李 栋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人体的分部和系统的划分。 (二)掌握人体形态学描述的标准(术语)。 (三)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四)熟悉器官、系统的定义。 (五)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和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人体结构概述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三、形态学研究方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人体形态学描述的标准 六、运动系统概述、骨学概述
骨连结
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 体表标志:能在体表看到或摸到的 一些骨的突起或肌的隆起,称为体 表标志。
• 它们对于确定内脏器官的位置等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骨 第一节 正常成年人骨的数目:约206块 包括: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
上肢骨64 四肢骨:126块
下肢骨62
成人骨共206块,
(二)短骨 short bone 形似立方体,
多成群分布于连 结牢固且稍灵活 的部位,如手腕、 足的后半部等处。 能承受 较大的压力
(三)扁骨flat bone 形似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
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
(四)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有些骨内
还生有含气的腔洞,叫做含气骨
(二)人体的微细结构(续)
(三)人体的器官系统
3.器官:几种组织有机组合,共同执 行某一特定功能,并具有一定形态,即 构成器官。
4.系统: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 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 功能,即形成系统。
(三)人体的器官系统(续)
3.器官:
4.系统:人体由 9 大系统组成:
①运动系统,②消化系统,③呼吸系统, ④泌尿系统,⑤生殖系统,⑥脉管系统, ⑦感觉器官,⑧神经系统,⑨内分泌系统。
3、矢状轴:前--后 2、冠状轴:左--右
1、垂直轴:上--下
2、面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额状面) 水平面(横切面) 器官的切面: 纵切面
横切面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矢状面:按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 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断面
正中矢状面: 将人体分为 左右两相等
的两半的矢状面
鼻腔、口腔、咽和喉的 正中矢状断面
2、变异与畸形 变异 畸形或异常
二、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分为 狭义:分为
①大体解剖学 ②微视解剖学 ①系统解剖学 ②局部解剖学
二、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续)
1、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 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的形态结构及 其发生发展的学科。
2、局部解剖学:以人体某一局 部为切入点,描述人体器官的配布、 位置关系、结构层次等的学科。
距离肢体根部远者 为下又称远侧
上或近侧 下或远侧
(三)人体的轴与面
轴和面 : 均为假想。
1、轴
(1)垂直轴:为上自头侧,下至尾侧并与 地面相垂直的轴 (上下方向)
(2)矢状轴:是指从腹侧面至背侧面, 同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的轴,又称 腹背轴 (前后方向)
(3)冠状轴,或称“额状轴”:为与水 平面平行,并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左 右方向的轴
3、老年人:骨小梁减少,骨皮质变薄,肌力下 降、关节活动受限,易患骨质疏松症、易骨折 等。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的发生
骺软骨:成年以前,存在于长骨干和骺之间的 软骨叫骺软骨。 骺线:成年以后,骺软骨完全骨化,在骨干和 骺之间融合形成的一条骨线叫骺线。
五、骨的表面特征
在体表能够看到或触摸到的骨突出 结构,称骨性标志。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无机质:约占2/3,主要为磷酸钙 和碳酸钙,赋予骨硬度和脆性
有机质:约占1/3,赋予骨弹性和 韧性
(附)人体一生各时期骨与关节的特点
1、小儿:骨质有机质含量多、可塑性大、 易变形。关节的,易脱的位。
2、中年人:骨密度逐渐降低、关节、肌肉强度 逐渐减弱。骨、软骨可发生纤维性变化或钙化, 骨的脆性增加,强度下降。关节活动幅度缩小, 骨质易增生,易发生骨折和骨关节病
绪论
(补充)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定义: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的一门学科。 地位: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目的: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 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 实的基础。
一、人体结构概述 (一)人体的分部
头部:颅、面部 颈部:颈、项部 躯干部:背、胸、腹、
1、标准人体 解剖学姿势: 2、方位术语:
上和下;前和后(腹侧和背侧); 内侧和外侧(尺侧和桡侧;胫侧和腓侧); 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3、 轴和面: (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2)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第一篇 运 动 系 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组成。
运动系统 的组成
肌 骨
冠状面: 按左右方向 将人体分为 前后两部分
的纵切面
右肾冠状切面
水平面 (横切面): 与水平面平行 将人体横切分 为前后两部分
的纵切面
腹腔横切面(横断面)
水平面(横断面)
将人体或器官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
横断面
2、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此外:纵切面,横切面)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小结)
红细胞
细胞
白细胞
神经细胞
细胞
组织
组织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①运动系统
②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
③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
④泌尿系统 泌尿器官
⑤生殖系统
⑥脉管系统
⑦感觉器官 眼

⑧神经系统
⑨内分泌系统
(四)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 与畸形
1、体型 矮胖型 瘦长型 适中型
另外:
在手、足和膝部肌腱内还有一种 形如豆状的籽骨。
二、骨的构造
骨膜 骨 骨质
骨髓
红骨髓 骨松质 骨密质 黄骨髓
骨膜
肱骨
骨膜
致密结缔组织,内面有 大量的成骨细胞——营 养生长、再生骨
红骨髓 骨松质 骨密质
黄骨髓
骨膜
肱骨
骨质
1. 密质—位于骨的表面或骨干 2. 松质—位于骨的内部或骺端
红骨髓 骨松质 骨密质 黄骨髓
五、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一)标准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方位术语 (三)人体的轴与面
(一)标准人体 解剖学姿势
①身体直立,②面向前, ③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④两足并拢,⑤足尖向 前,⑥上肢下垂于躯干 的两侧,⑦掌心向前。
(二)方位术语
上(颅侧)和下(尾侧) 前(腹侧)和后(背侧) 内和外 内侧和外侧 浅和深 近侧和远侧 桡侧和尺侧;胫侧和腓侧
肱骨
骨髓
红骨髓 骨松质 骨密质 黄骨髓
1. 位于骨髓腔及松质内
肱骨
2.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富含血管
3.幼儿时全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4.6岁前后,部分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三)骨髓
红骨髓 位于骨松质的腔隙内. 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 位于骨髓腔内(幼儿时期为 红骨髓) 无造血功能(可转化为红骨 髓)
上:近头者为上
上睑 下睑
下:近足者为下
近前 身 体 腹侧 腹 面 者 为 前

近 身

背侧 背




距身体正中面 近者为内侧
距身体正中面 远者为外侧
尺侧
桡侧
胫侧 腓侧
近内腔者为内 反之为外
心内膜 心外膜
皮肤
腹外斜肌 (浅层肌)
腹横肌 (深层肌)
距皮肤表面近者为浅,远者为深
距离肢体根部近者 为上又称近侧
小结:
(一)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二)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 (三)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习题:
1、运动系统由


组成,
对人体起着
、和
作用。2、
根据骨的基本形态将其分为 、 、扁骨

四类。
3、骨的基本构造包括



4、骨髓位于

内,可分为 红骨髓
和 。具有造血功能的是:

5、在成人的
、、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