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ppt

马原ppt


连石头的存在与否都取决于上帝,上帝是说有就有,你的问 题还有什么意义?
佛教
死亡时灵魂的搬家,把灵魂搬到另一个肉体,是 一期生命的结束,也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永远是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 人不存在死亡,一般人叫灵魂,佛家叫神职,就 是说人的神职没有死亡,是由一个世界转到另一 个世界裏面去了,究竟到哪个世界,是人生前行 为所决定。如果说人的死亡,那只是人的躯体不 存在了,人的神职依然活著。
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哲学上所研究几个基本问题之一,我 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一直都是萦绕 在哲学家心中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是人类,我是我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定要我给一个答案,我会 选我是我自己。人类什么的只不过是科学给相似的一类的 生物的归类而已。我首先是作为自己存在与这个世界上的, 也只作为我自己村咋于这个世界上。只有拥有自我意识的 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人类,社会,不过都是政治家,政治 哲学一派所提出来的愚弄人民的东西。
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刺激物直接引起的反射,它是动 物对外部环境本能的、生来就有的反应。条件 反射是刺激物的信号引起的反射,它是动物个 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反应。
人类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不仅是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的意识 的决定力量,而且也是意识发展的决定 力量。
古代对于意识的认识
孟子:心之官则思 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感觉中枢 就确定在脑髓里
意识的产生过程
•意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 它是由无机物质所具有的和感觉类似的反映特性发 展而来的。生物机体的进化发展,在一定阶段上出 现了感觉细胞,生物的反映形式就从刺激感应性发 展为感觉。
对死亡的思考与认识
每个人各有不同,无高低之分,无深浅之别,只 在于个人生活与角度的不同。我们也许不能像伟 大的先哲们那样思考对于人生对于死亡的深刻含 义,但仅是我们对于人生与死亡的切身体会与感 悟就注定了我们有着非凡意义的一生。
热爱生命,珍惜活着的分分秒秒!
第二部分结束
意识与身体或灵魂与肉体
身体与我处于什么系?
死亡的过程及这时出现的各种不同的体验都在佛教论 著中被细致地描述过。紧接着呼吸停止的是意识和肉 体分解的众多阶段。然后,当物质世界在我们眼中消 失之后,我们的精神就溶入绝对的状态中,这种状态 与我们在意识与肉体相联合时所感知的有条件世界的 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死亡的时刻,意识在一个非常 短的瞬间消失在人们所称的“绝对方面的光明空间” 里,然后它又重新露出来以穿过一个中间状态,或者 叫“中阴”,这个中间状态导向一次新的生存,或者 叫再生。有一些沉思旨在当中阴的各种不同体验尚未 出现时,停留于这种绝对状态中,以便在这个瞬间达 到事物的最终本质的实现。
研究哲学就是学会死亡
片面性——仅供参考
每个人对死亡的观点却都不同
“永别了,利维亚,要记住我们的婚姻生 活,活下去吧” ——奥古斯都凯撒
“生命到处充满无常,但死亡却是必 然的事实。 ”
——释迦牟尼
为什么畏惧死亡
· 欲望 · 脱离 · 未知
死亡后的世界
科学主义(绝对复制)————宗教
基督教
因为我们在这个世上是客旅,这个世界只是让我们做工, 来广传福音的工厂。就像你会离开公司,回家休息,跟家 人团聚。我们做完了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太过劳累,顶不 住了,自然就会离开世界回到天父那里。
第三部分结束
我是人类还是我自己
我是什么?
关于自我的观念不但因人和文化而异,而 且也因每个人所处的时段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自我认同或自我同一性,作为一个人描述自己 特征或本质自我的方式,不仅只是对一个“物”的认 同。他是关于我是“谁”的问题,而不只限于我是“ 什么”的问题。这样,自我认同便可从自我作为身体 、自我作为意识、自我是对心-身问题的解答和自我 是社会及其关系中的自我来界定。所以,这个问题不 能单纯的从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必须联系到“我”的 社会关系中,包括我的家庭,朋友,职业等等,只有 这样才能确定我究竟是谁。
如果认定自己是人类,就意味着必须负担起对整个人类的责任, 为了所谓的社会付出自己的心血。可是这个社会会走向哪里,那 些付出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对着个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是的不 否认每个人的付出是整个社会存在下去的动力。值得思考的是整 个人类社会。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疑惑,我觉得作为我首先是作 为自己而存在与这个世界的,一个人必须要思考的是自己生活的 意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真正所相信的东西,唯物 也好,唯心也好,只要是自己所真正相信的就行了。
有一个管会堂的女儿死了,请耶稣来.耶稣来到他家里见到 乱成一片,就对他们说:“女儿是睡了”他们都耻笑耶稣.但耶 稣吩咐女儿起来,女儿就起来了.信耶稣的人死了,是在主里 睡了,等候主的再来,与神一同做王.
全能悖论:如果上帝是全能的,能否造一块他自己举
不起的石头?
“举不起的石头”这种东西是人的思维想出来的,而人的思 维对于上帝来说是有缺陷的。也即是说:对于上帝来说“举 不起的石头”是有缺陷的,同时也是有缺陷的人的思维想出 来的,因而,没必要造这样的东西。上帝是完善的,他那完 善的思维不会考虑这种有缺陷的思维才会想出来的东西,更 不想造这种东西。
不可知论
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 哲学理论。
我们,至少在当下,不可能彻底的 阐明所谓死亡的本质。
死亡的判断标准:
我国目前认定死亡的法定标准是脑死亡。
一、 哲学层面
二、 宗教层面 三、 其他
第一部分结束
对死亡的恐惧
古罗马哲学家、政治 家和剧作家塞内加 (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年-65 年)说过这么一句话: “使人们害怕的,是 死亡的装饰品,而不 是死亡的本身。”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的观点,而且还认为,意识对 物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 动地反映世界,而且通过指导实践能动 地改造世界
意识与身体
意识不可能完全控制身体
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机械和电子元件结构基础 上的一种机械——物理过程,是部分意识活动 一定程度上地形式化、物质化 · 人类思维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的基 础上的人脑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
生命有没有界限?
身体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是人类还是“我自己”?
第二组:郭相岑 胡纯直 鲍张丰 崔岩 于童川 王露笛 蒋海伦 罗业成 蒋瑞阳 李怡


对死亡的认识
对死亡的恐惧
叁 肆
意识与身体或灵魂与肉体 我是人类还是我自己
对死亡的认识
—死亡的本质
1、可行性
•21克
假设 使活着的人与灵魂取得沟通或关联。
所有的人,是人类,是灵魂,也是意识。正如笛卡 尔所说:“我思故我在”人类是对肉体、灵魂、意 识合一而成的一种生物的称呼。其他的动物没有灵 只有魂,所以不叫人类。石头河水不单没有灵,也 没有魂所以也不是人类。灵魂居住是肉体里面,当 肉体死去后,灵魂不死。意识是人思考、作决策的 机制。有了自我意识,我们的存在才有意义,因此 我们从某种意?迳侠唇彩且览涤谧晕乙馐兜拇嬖凇?
我思故我在
人类只是对肉体、灵魂、意识合一 而成的一种生物的称呼,在精神层 面,自我指的就是自我意识。
在社会中,我们是具体物质的客 观存在,因此可以说人类与自我 并不矛盾。
一个人必须要思考的是自己生活的意 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 真正所相信的东西
• 我是谁作为哲学问题,可以探究到哲学的 灵魂深处。这个问题只有在我具体的社会 联系中才有意义,动物是不会思考这个问 题的。在社会中,我们是具体物质的客观 存在,因此可以说人类与自我并不矛盾。 在社会环境中,我们相对于别人是客观存 在的人类,而在精神层面来说,自我意识 决定了我们的存在,因此我们又是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信仰,而对于自己是谁这样的问题,来源就 是自己的信仰。
到此结束
谢谢观赏
这里的“我”可以理解为意识
对身体的理解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已经指出 身体和我们用身体做的事在不同文化中出现 不同情况。法国人的走路方式和美国人不同, 女人和男人的身体不同,中国人和波兰人的 身体不同。正如后现代主义者常常指出的那 样,我们对身体是什么的理解随着时间的不 同而产生很大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