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②斯是陋室________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B.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答案】(1)出名;这;博学的人(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解析】【分析】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著名”;“鸿儒”是指“博学的人”。
(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①句中的“上、入”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何、陋、有”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典故,是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据此,选项C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1)出名;这;博学的人;(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
比如,本题,A项,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鸿儒,泛指博学之士。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先理解句子,找出句子成分,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语言主谓宾顺序来停顿。
另外注意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本题根据“入则”“出则”两个假设短语,可将它们断开。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本文通过寓言故事讲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那就是找出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事情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八哥与蝉对话①鸲鹆②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③而调④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曷若⑤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②鸲鹆(qú yù):即八哥。
③罗:张网捕捉。
④调:调教。
⑤曷若:怎么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久之能效人言效:________②但能效数声而止但:________③唯数句而已唯:________④鸟俯首而惭俯: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②曷若我自鸣其意哉?(4)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2)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①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②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意。
启发: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鹦鹉学舌”是不行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但”: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效”在现代汉语里有“仿效,模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笑”“曷”“意”等字词的翻译。
“蝉鸣于树”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启示。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八哥“俯首而惭”是因为八哥听了蝉的话,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没有能抒发出心意。
启发可从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2)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①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②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意。
启发: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鹦鹉学舌”是不行的。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但”古今义不同,“效”、“俯”是动词。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翻译划分:蝉对它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非常好,然而你所谓的说话,仍然像没有说话一样。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鸣于树:在树上鸣叫,曷若我:怎么能像我一样,自鸣其意:鸣唱自己的心意。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启示。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八哥这种鸟生长在南方,有人张网捕捉后调教它的舌头,时间长了,它能像人一样说话,但是只能仿效几声就停止了;整天说的话,只有那么几句罢了。
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蝉对它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非常好,然而你所谓的说话,仍然像没有说话一样。
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八哥低下头感到惭愧,以后再也不学人说话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讥笑。
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②何陋之有________③其妻患之________ ④常丐食诵《诗》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4)【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1)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以……为患,为……而担忧;乞讨(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患”的意思是“以……为患,为……而担忧”。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要“乱”、“劳”、“守”等实词的意思。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从文章内容看,它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本题考查对话的作用,从文中王欢与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两篇文章主题思想的异同,要反复阅读选文,疏通文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故答案为:(1)①这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③ 以……为患,为……而担忧④乞讨(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