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学校环境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学校环境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学校环境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找准薄弱环节,突出整治重点,打造学校品牌,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的校园,发挥学校引领作用。

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维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优雅、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大力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确保校园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效果,打造以清洁、整齐、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貌。

三、工作内容及标准
(一)开展校园环境治理活动
1.创建整洁优美校园
全面治理“脏、乱、差”现象,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实现“洁净卫生、整齐规范、优美宜人”的目标。

一是保持校园清洁,着力避免出现痰迹、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及其它垃圾、污水等,生活服务区基本做到无蝇、无鼠、无螳螂、无蛛网、无尘、无污物、无异味;
二是校内杜绝车辆乱停、物品乱放、摊点乱摆、广告乱贴、房屋乱建、墙壁乱涂、线网乱拉等现象,特别是学生食堂生产加工流程规范有序,学生宿舍物品摆放整齐;
三是因校制宜,制定绿化美化计划,积极绿化美化校园,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

2.创建节约环保校园
一是积极创建节约型、环保型学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表率;
二是树立节约观念,养成节约习惯,推广节能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加强节约管理,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污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生活空间。

3.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灾救灾演练,建立教育风险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二是进一步提升文明素养,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严格遵守“学生守则”,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环境意识;
三是进一步营造和谐氛围,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员工意愿,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建设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职工之间、干群之间、干部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强化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教育活动,带动家长及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治理。

在街道、社区和村庄开展文明劝导、文明督查等工作;鼓励学生自觉承担劝导、督促家长和亲友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的责任,实现“劝导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

2.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和环境状况调查活动。

3.各学校通过征文、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家乡,爱校园,爱环境,做文明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4.利用课堂加大教育力度,为社会培养有环境意识的新人。

把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内
容融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和时间对当地居民开展文明卫生常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的普及培训工作,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快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程。

四、组织领导
组长:曹王民
副组长:曹力平
成员:樊德厚王建斌陆健各班级
责任:负责学校校园环境治理工作,决定校园环境治理工作的重大事项,批准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的工作计划和资金安排计划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
学校是教授知识的场所,是传播文明的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要自觉的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还要承担起带动社会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的责任。

(二)统筹兼顾
1.集中治理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把环境治理工作活动与创建园林式校园、节约型校园、卫生学校、校风示范学校及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学生公寓等活动有机结合,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2.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把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与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宣传,进行义务劳动、文明劝导等活动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3.环境治理与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相结合。

环境治理既要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又要坚持长抓不懈,把加强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

4.开展校园治理与助推社会治理相结合。

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和谐的校园,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培养有环境意识的新人,通过“小手拉大手”和示范带动,促进全社会形成爱环境、讲卫生、将文明、讲礼貌的良好风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