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3.2 水位观测及计算
观测常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大类。 采用水尺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 加旧永尺零点高程即为水面水位。 自记水位计可将水位变化的过程自动记 录下来。
一、水尺 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算: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
Csmi --- 第i根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kg/m3。
---- 断面平均含沙量计算
断面平均含沙量 :
Cs
Qs Q
1000
(三)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
根据多次实测的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单样含沙 量的成果,以单沙为纵坐标,以相应断沙为横坐 标,点绘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点,并通过点群中心 绘出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线(图3-26)。利用绘制 的单沙断沙关系,可进一步计算日平均输沙率、 年平均输沙率及年输沙量等。
两岸水边
V1 V1 Vn Vn-1
式中,α称岸边系数,斜坡岸边α=0.67~0.75; 陡岸α=0.8~0.9;死水边α=0.5~0.37。
在洪水期水位较高无法采用流速仪测流,或 洪水调查时,常采用浮标测速方法。
现在,一些测站应用超声波测速方式,观测 断面流速和流量。
当水文资料缺乏和不充分时,需进行洪水调 查。
3.5 河流泥沙的测算
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三类: 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 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 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三者 没有严格的界线,随水流条件的变化而相 互转化。一般情况,河流中泥沙以悬移质 为主。
一、 悬移质泥沙测验与计算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 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单位体积 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 示,单位为kg/m3。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 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 单位为kg/s。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 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分面积A1,A2 … An,然后测出每块小面积 上的平均流速V1,V2,Vn。根据下式计算
流量:
n
Q viAi i 1
1.部分面积测量
部分面积的垂线也称测深垂线,测量各
垂线上的水深一般采用测深锤深深杆,水深 很深时亦可采用超声波仪器测深。由此可得
各垂线水深 H1,H2……Hn。部分面积计算
采用梯形法:
(一)含沙量的测验
Cs
Ws V
式中 Cs --- 水样含沙量,g/L 或 kg/m3; Ws --- 水样中的干沙重量,g 或kg; V --- 水样体积,L或m3;
(二)输沙率测验
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 成的。
畅流期的垂线平均含沙量的计算式为:
三点法:
Csm
1 3Vm
(Cs0.2 V0.2
高程,可以预先测量出来。
二、自记水位计 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
下来,不遗漏任何突然的变化和转折,有的还能 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 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
3.3 流量观测与计算
流速仪定点测速 由于河流断面上的流速是不 均匀的,需分块计算平均流速和流量,首先用从 水面至河底的数条垂线将测流断面划分成数块部
根据水文测验资料,可以掌握各地各种 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研究评价 和开发利用、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提供情 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运用提供 资料,为国防建设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
水文站是进行水文测验的观测站,它是 按国家水文测验规范的统一标准对指定地点 的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 凌水化学地下水等项目做系统观测并对资料 进行整理。
水文测验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 展的需要,进行水文站网的规划,布设水文 站;采用定位观测、巡回测验、水文调查等 方法测定各种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 水温、降水、蒸发、泥沙的观测以及泥沙颗 粒分析,水质监测和分析;经分析整编,刊 印成为系统的水文资料,如水文年鉴等。因 此,水文测验工作也可称水文资料搜集系统。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3.1 概述 §3.2 水位观测及计算 §3.3 流量观测及计算 §3.4 流量资料整编 §3.5 河流泥沙的测算 §3.6 水文调查 §3.7 水文测验资料的收集
3.1 概述
水文测验学是研究水资源中各种水文要 素的测量、计算与资料整编的原理和方法的 一门科学,即研究水文资料信息的搜集、处 理、存贮和检索的一门科学。
---- 断面输沙率计算
根据各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Csmj,配合测流 计算的部分流量,即可算得断面输沙率Qs(t/s)为:
Qs
1 式1中000
(Csm1
q1
qi
12-(C-s-m1
第Csim2根)q2垂线与12 (第Csmin-1 1根Csm垂n )q线n-1 间Cs的mn q
n
)
部分流量,m3/s;
3.4 流量资料整编
观测以及分析计算出的水文资料可以整编成日、 月、年平均水位和平均流量,汛期水位和流量过程, 刊登于水文年鉴或水文数据库。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流量测验比较困难,而 观测水位很容易,如果水位流量之间的关系较好, 则可以借助水位推求流量。
在河床稳定,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水位流量关 系比较稳定。在方格纸上,以纵坐标代表水位,横 坐标代表流量,将实测水位和流量的数据点绘上去。 若点子分布成一带状,且有75%以上的中高水流 速仪测点与平均关系曲线的偏离不超过±5%,则 可以定为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Ai
1 2
Hi1
Hi
bi
i 1,2, ,n
式中,bi为第i块部分面积水面宽度,而H 0=Hn=0。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测验 测深垂线一般也是测速垂线。常用一点
法,二点法,三点法和五点法四种。
V (m/s)
H (m)
测速垂线流速分布图
各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计; j
Cs0.6 V0.6
Cs0.8V0.8 )
式中 Csm --- 垂线平均含沙量,kg/m3;
Csj --- 测点含沙量,脚标j为该点的相对水深,
kg/m3;
Vj --- 测点流速,m/s,脚标j的含意同上;
Vm --- 垂线平均流速,m/s;
a、b --- 一点法的系数,由多点法的资料分析
确定,无资料时可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