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一)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

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二)法律意识不强
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

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四)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六)其他因素
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

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

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二、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二)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

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

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

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

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3.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

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

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士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差错源于细节,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病人要求,使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2.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通过制定不被惩罚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即护理差错不纳入护士长、护士的绩效考核,每月开1次差错、事故分析会,鼓励护士谈经验教训,而不是批评、惩罚,做到只对差错不对个人和科室,本着“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注重护理工作关键环节的控制
护理工作是一个多人多班次合作的工作,环节多、交接多、配合多、可能发生的差错隐患也多,故在重点环节实施流程管理中控制护理质量,如制订病人出入院流程、病房交接流程、迁床流程、转科工作流程、接待急诊病人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并认真执行,以避免工作遗漏,提高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率。

4.加强重点人员管理
要求病区护士长针对本病区存在的问题,制订详细的管理措施,如建立护嘱本,把每日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让护士在交班时具体遵循,使交班内容准确、详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交班过程中遗忘给医疗、护理活动带来隐患;坚持护士长一日四查房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解决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护士超负荷工作问题
打破以往的排班模式,大胆改革,推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来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如医疗高峰时、发生突发事件时、危重病人抢救时等。

6.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院内要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
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护理安全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相关主题